廣袤的草原上,牧民依循著牧草的生長周期,在不同牧場之間游牧;在南昌,一種全新的“都市游牧”消費方式正在興起,一群“移動咖啡驛站”主理人駕駛改造的咖啡車,穿梭于城市的熱門商圈、文創市集和露營基地之間,用咖啡香串聯起城市社交圈。
“又見咖啡”主理人熊唄唄就是其中一員。這位現代都市“游牧者”與傳統牧民一樣,敏銳地捕捉“水草豐美”之地——那些年輕人聚集、消費力旺盛的城市空間,根據“季節更替”調整經營策略,配合節假日、市集活動等城市“節氣”靈活變換經營點位。只不過,她追逐的不是牧草,而是城市流量的潮汐。
“我們在山頂等日出、在湖邊追日落、在集市擁抱煙火氣……”在青山湖區萬象匯廣場的集市上,熊唄唄向記者介紹起自己的移動咖啡驛站,“南昌的年輕人越來越喜歡‘城市微度假’,他們需要一種既能滿足社交需求,又能隨時享受儀式感的消費方式。移動咖啡驛站恰好填補了這一市場空白。”
走進集市,一輛越野車敞著后備箱,格外引人注目,那是熊唄唄的移動咖啡車在營業。咖啡機、手沖壺、車載冰箱、制冰機、咖啡杯……后備箱里容納了幾乎所有做咖啡所需的器材。天幕從車頂展開,搭配著野餐桌椅,看似簡單的配置,卻是集市上的人氣頂流。
露營風的興起無疑是移動咖啡車火爆的重要推手。當“露營+擺攤+咖啡”這三個高流量關鍵詞匯聚,移動咖啡車乘風而起。2025年,熊唄唄將一輛越野車改造成移動咖啡驛站,開啟了“城市游牧”式的創業生涯。
與傳統咖啡館相比,移動咖啡車的最大優勢是“輕資產+高敏捷”。熊唄唄介紹,她的咖啡車省去了高昂的店面租金和復雜的人力配置,僅需1至2人即可運營。在選址策略上,采取“文旅景點+高流量市集”模式,優先鎖定周末及節假日的年輕人聚集地,如南昌萬壽宮歷史文化街區、梅嶺露營基地等。她還會根據活動日歷動態調整點位,例如在音樂節期間駐場,或在工作日轉戰辦公區快閃。
“我們在文博會、展會、集市上的銷量都是非常可觀的,每天平均售出百杯以上。”咖啡驛站也因此吸引了許多與熊唄唄志趣相投的年輕人,曾有一位從事文旅策劃的顧客稱贊道:“你這車要是開到古村落,配上竹編燈、山歌BGM,秒變在地文化體驗站。”
移動的咖啡車代表的是一種生活方式,把車停在賞心悅目的地方,再擺上些桌椅,坐下吹吹晚風,喝上一杯咖啡,享受片刻的愜意和放松。
“移動咖啡熱的背后,是年輕人對消費邊界的重構。”在熊唄唄看來,如今的消費者不再執著于星巴克式的“第三空間”,而是更看重“即時滿足+社交屬性”,在街頭5分鐘內完成打卡、社交和情緒充電。“傳統咖啡館是等人來的,而我們要帶著咖啡去打造‘移動的第四空間’。”熊唄唄說。
移動咖啡驛站的客群是18至35歲的“城市游牧青年”。
“他們更在意產品的顏值、攤主的故事,以及社交媒體的傳播性,而非傳統咖啡館的商務屬性。”經營中,熊唄唄會鼓勵顧客拍照分享到社交媒體,以此增加驛站曝光度,并定期在社交媒體上發布隨機營業地點、福利活動等信息,增加客戶參與度和黏性。
閑暇之余,熊唄唄會拿起相機,為來打卡的市民、游客定格住美好瞬間,娓娓道來這座城市的人文故事。一杯香醇的咖啡、一個有趣的話題、一群熱愛生活的人,共同勾勒出獨特迷人的風景線。這種靈活的經營模式、獨特的社交屬性,迅速俘獲了都市青年的心,正成為年輕人社交打卡的新地標。
移動咖啡車的興起反映了年輕人對“靈活就業”和“輕創業”的偏好,熊唄唄觀察到,近年來許多同行通過“本地化創新”突圍,例如融合贛式茶飲、綁定滕王閣等IP快閃,或主打“文旅文化”建立圈層黏性。
她計劃探索“咖啡+城市漫游”模式,讓移動咖啡車成為南昌的“城市文化快閃手”。
“或許以后會推出滕王閣日落限定特調、落霞拿鐵、秋水美式,又或者在杯身印王勃詩句二維碼,掃碼聽江畔歷史音頻……”熊唄唄構想著通過移動咖啡這一流動載體,構建一個讓外地游客即時感知城市文化精髓、同時喚醒本地居民鄉土記憶的情感聯結媒介。
涼爽的江風、溫柔的落日……在人來人往中來一杯咖啡,無疑是都市青年放松身心的好方式。在南昌,像熊唄唄這樣的移動咖啡主理人正以創新的商業模式,重新定義城市文化消費的邊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