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近20年最好的軍旅劇排個名,《亮劍》只能排第2,第1沒有爭議
今年是2025年,距離《亮劍》已經過去20年了,2020年后好像再也沒出現過像樣的軍旅劇。
許多人會問為啥沒有了呀,以前的軍旅劇那么好,現在怎么回事?
以個人的角度先簡要分析一下。
首先,20年前許多演員都有些軍旅背景,比如李幼斌,他的介紹中就有一項是“文職軍人”;還有張譯,以及知名編劇蘭曉龍等。
當然能演活軍旅劇中的角色不一定非得是軍人,像段奕宏、王寶強、孫儷、鄧超等等,他們對角色的揣摩也達到了許多人難以企及的高度。
其次,窮!
那時的劇組相對于現在的來講,簡直太窮了,搭不起影棚,只能去野外拍攝,然而正是這種“窮”對觀眾來說顯得更加真實可信。
關于“窮”還有后期制作,那時可沒有那么多錢給你揮霍,有的妝甚至是直接從地上抓兩把泥巴抹在臉上就搞定了。
最后,創作貼近現實。
就拿蘭曉龍來說,他為了寫好《愛爾納·突擊》是經歷了充分軍旅生活體驗的。
反觀20年后的今天,許多軍旅作品要么跟風模仿,要么套路化敘事,甚至為了追求網感,犧牲了整部作品的深度。
況且,新一代的編劇缺乏軍旅生活的磨礪,沒辦法寫出有血有肉的好作品。
聊到這里就此止住,要么好好的一個好劇盤點該演變成了“爛劇”批斗了。
第7名,激情燃燒的歲月 評分8.3
《激情燃燒的歲月》是康洪雷的成名作,這部作品奠定了他后續軍旅作品的方向。
雖然該劇超出了一些時間范圍,但我覺得有必要推給大家。
該劇改編自石鐘山的《父親進城》,以石光榮與褚琴兩人的愛情故事為主要劇情,也算是軍婚吧。
2001年這部劇被好多電視臺嫌棄,大家都不想要這種“冷門”的題材,要知道當年極為火爆的電視劇是《流星花園》。
試問有幾部作品能夠撼動“F4”的地位!
好在央視慧眼識珠,同年8月播出了這部紅極一時的軍旅劇。由于播出后數據漂亮,北京臺緊急購入,10月開始播出,并創下了6.61%的收視率紀錄。
20多年來該劇在各大衛視、平臺多次重播,雖然畫質已經很老了,但仍有不俗的收視成績。
作為硬核軍人與文藝女青年的碰撞的標桿作品,石光榮對家庭的一竅不通,褚琴的向往浪漫。
還有石光榮軍事化育兒、戰爭式管家思維以及父權思維等,都讓這部劇的話題沖上頂峰。
導演康洪雷憑借此劇一戰成名。
他摒棄傳統軍旅劇的宏大敘事,轉而聚焦軍人作為“普通人”的喜怒哀樂,開創了“浪漫主義”的新風格。
他對作品中的細節更加在意,為的就是復刻當年的場景,讓觀眾從中得到更加飽滿的情緒。
演員(有爭議)方面就不說了。
《激情燃燒的歲月》的成功,源于它對“英雄”與“凡人”界限的打破。
石光榮不是完美的軍人,褚琴也不是溫順的妻子,但正是這種“不完美”,讓他們的故事貼近人心。
導演康洪雷曾說:“激情不是口號,而是生活本身。”
當戰爭的硝煙散去,留在觀眾記憶中的,不僅是軍功章的光芒,更是一家人圍坐吃飯時,那碗冒著熱氣的濃湯。
第6名,我是特種兵 評分8.4
《我是特種兵》的成功絕非偶然。
先說劇中“孤狼B組”的選角,除了谷智鑫外其余幾乎都有軍旅經驗。
而且B組的戰術動作、武器型號均經軍方指導,甚至演員的迷彩服紐扣方向都嚴格按實戰要求設計,這種有些偏執的真實性追求,怎能不讓人愛不釋手。
為了演好自己的角色,演員們參與“軍訓”,谷智鑫每天負重奔襲幾公里等等。
劉猛刻意摒棄傳統軍旅劇的“高大全”形象,聚焦80后青年的成長困惑。
小莊從“為愛參軍”到“為國而戰”的轉變,暗合了年輕一代從自我到集體的精神覺醒。
整部作品清晰闡述了真正的偶像是為國扛槍的戰士,不是濾鏡下的流量明星。
此外,導演劉猛在敘事方面也采用雙線敘事而不是線性敘事,這種方式讓千篇一律的生活變得更加有活力。
在這種敘事下,人物群像也非常不錯,例如“老炮”鄭三炮鐵面無情嚴格非常,指揮員耿繼輝,“鴕鳥”鄧振華等等。
從主角到配角,每個角色都有弧光,這種群像表達簡直是教科書級別。
許多軍旅劇迷仍視該劇為標桿,到底為什么?
《我是特種兵》從武器的拆解演示到戰術設計,劇集細節絕對經得起軍事迷逐幀考據,有官媒甚至認為“這是最接近特種部隊真實的影視作品”。
另外,該劇播出后收視數據一路飆紅,首播是在央視1套的黃金檔播出,前5集平均收視率為3.25%,時長占比可達8%以上。
網播更有趣,看劇的觀眾無一例外,彈幕飄的全是“此生無悔入華夏”……
第5名,生死線 評分8.6
2008年孔笙與張新建執導的《闖關東》開播,一時間風頭無兩。
《生死線》便是誕生于孔笙導演的創作黃金期,2009年在山東臺首播。
雖然這部劇在地方臺首播反響平平,但經觀眾“安利”后,該劇登陸四大衛視,迅速獲得超高的收視率。
彼時的孔笙尚未因《瑯琊榜》的精致古風廣為人知,卻已展現出對戰爭美學的獨到理解,讓這部劇一躍成為家家戶戶口中的好電視劇。
這部劇的看點主要是“螻蟻的抗爭與無解的宿命”!
其中,歐陽山川雖是頭顱嵌彈的地下黨員,卻以文弱之軀扛起精神領袖的重擔;
四道風黑幫出身的草莽英雄,用一把刀劈出亂世中的血色浪漫;
何莫修作為留美歸來的核物理學家,從“怕死鬼”蛻變為“犧牲自己”;
龍文章神槍手,在信仰崩塌后選擇與敵人同歸于盡。
四位演員也都呈現出教科書式的表演,廖凡的“破碎感”、張譯的“書生黑化”、李晨的“冷面槍神”,四道風的“狂野”等都非常不錯。
當然為啥這么好的作品,排名不能靠前一些?
因為《生死線》前10集甚至前15集都屬于文戲密集,對于喜歡大開大合戰爭場面的觀眾有些勸退,所以該劇一度被觀眾視為評分注水。
但是,在抗日神劇泛濫、快餐文化盛行的今天,《生死線》反而成為一部非常下飯的劇作。
其中出賣同胞的壞人展示出人性的多棱,幾位螻蟻的向死而生,向世人證明有些東西比活著更重要。
還有4部作品,多說兩句。
由于每部作品大多會從劇情、導演、播出反響等幾個方面來說,有人喜歡看這種細致的文章,也有人嫌文章太長太墨跡。
其實這已經是縮減后的內容了,讓大家盡量在幾百字內了解一部影視作品還真的挺難得,全文手打,希望看到這里的朋友捧個場,繼續看完喲。
第4名,人間正道是滄桑 評分9.2
從來沒想過,評分9.2的國產劇只能排在第4名。
2009年該劇橫空出世,央視首播,播出后橫掃9項大獎,更令人驚訝的是從2021年至2022年又得了兩次獎。
該說不說,這劇是真的頂,從2009年至2023年跨越14個年頭,熱度仍是一副欣欣向榮的樣子。
《人間正道是滄桑》到底有什么魔力?
其一,導演張黎的野心;
歷史齒輪下的獻祭,不同于《覺醒年代》的青春激昂,該劇更癡迷于展現理想主義者的破碎過程。
楊立青從莽撞少年到鐵血將領的蛻變,見證著戰斗如何將人鍛造成鋼,又如何讓鋼淬出裂痕。
其二,當同類劇集聚焦“人民創造歷史”時,張黎執意讓精英階層站到聚光燈下。
黃埔軍校的課堂辯論、高層密室的權謀較量占據大篇幅,這種“自上而下”的敘事雖被詬病“脫離群眾”,卻意外撕開了歷史轉折的決策黑箱。
其三,代際共鳴的密鑰,60后看到父輩的烽火青春,80后品出理想主義余韻,現在的人則熱衷解構歷史人物的“CP感”。
多年后再回望,《人間正道是滄桑》早已超越普通影視文本的意義。
對于好劇,一般我不會多說,這部也是如此。
不過講下一部作品前還是要說一說該劇中的演員們。
黃志忠,國家一級演員,劇中他飾演一個被信仰異化的楊立仁,他對三民主義的忠誠近乎病態,卻在親情前屢屢潰敗。
孫紅雷飾演的楊立青,從頑劣少爺到鐵血將領,這個角色承載著一個戰士的“養成系”敘事,他也貢獻了職業生涯最克制的表演。
還有孫淳、張志堅、柯藍等都給出了觀眾滿意的答卷。
第3名,士兵突擊 評分9.5
一部沒有女主的軍旅劇,憑什么火成國產劇天花板?
對這部劇不止我想這樣說,相信許多人都跟我想的一樣。
可就是這樣一部作品,被觀眾奉上神臺。
在偶像劇、泡沫劇扎堆的年代,《士兵突擊》就像一只鋼筆用筆尖戳破了國產劇懸浮的泡沫。
這樣的結果既有蘭曉龍的筆觸,也有各位演員的功勞,更有康洪雷的狂野美學。
當偶像劇男主忙著壁咚時,許三多這個結巴、怯懦、被父親稱為“G兒子”的農村娃,用最笨拙的方式撕開了英雄主義的華麗外衣。
從新兵連的“舉手投降兵”到鋼七連的“兵王”,他的成長不是天賦覺醒的爽文,而是300多個軍事術語編織的真實軍營生態。
劇中沒有飛天遁地的武俠式打斗,卻有絕妙的戰術配合,而且該劇首播時可憐的收視率,讓許多廣告商連夜撤單。
沒成想,它卻成為最具長尾效應的大爆款。
王寶強看似木訥的演技下,真正讓觀眾從劇中感受到了“人味”。
在這個3個月換一輪頂流的時代,《士兵突擊》像棵逆向生長的胡楊。
多說無益,就這個評分、導演、編劇,還有演員們,都值得你好好看看這部關于軍旅的《士兵突擊》。
因為真正的爆款從不需要某些外部因素的加持,當創作者把心血熬成鋼七連的裝甲,時間自會為它鍍上金邊。
第2名,亮劍 評分9.5
《亮劍》與 《士兵突擊》同樣的9.5分,為什么前者排名第2,后者第3?
首先這個排名不代表任何官方,只是個人觀點。
于我而言,《亮劍》所展示出來的精氣神直擊國人的每一寸神經。
劇中像李云龍、魏和尚、趙剛、楚云飛、田雨、丁偉等角色時至今日,看過的人都能回想起某個角色的某個場景。
這是什么,這是骨子里對作品的喜愛。
話說回來,打“小日子”的作品誰有不愛看呢?
打小就看《狼牙山五壯士》《地道戰》《董存瑞》,長大仍然愛看,哪怕猶如幻燈片一樣的畫質,從來不會令我失望。
第1名,我的團長我的團 評分9.6
該劇評分9.6,國劇真正的天花板,但作品的第一名總會有些爭議,我借用網友的一個問題問問大家。
這部劇為什么評分這么高?到底好在哪?
說實話,我看完后得出的結論是挺悲壯、人物迥異十分有趣,也能夠理解該劇的高分原因,但是應該有許多人不了解!
這也就有了一些爭議,到底咋回事,咱們評論區討論討論,大家各抒己見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