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資陽市第三屆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宣傳周參觀垃圾分類科普教育基地主題活動拉開帷幕,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公共機構工作人員、黨員代表、學生代表、市民代表等近20人踴躍參與。本次活動以“培育全民分類習慣”為主題,讓垃圾分類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變成了一場看得見、摸得著的真實體驗。
參觀現場。
活動首站是中節能(資陽)環保能源有限公司(焚燒發電廠),參與者在此見證垃圾“變廢為寶”的全過程。在高溫作用下,生活垃圾充分燃燒,可燃物質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焚燒后的灰渣體積縮減至原體積的20%以下,大幅減少了固體廢物量。
焚燒發電廠中央控制室。
據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該焚燒發電廠依托垃圾接收、燃燒、發電、煙氣凈化和滲濾液處理五大工藝系統,將生活垃圾轉化為電能。每天,12名工作人員通過機械操作,就能處理800噸垃圾,并生產出1.6萬度電。此外,憑借先進工藝技術,焚燒發電廠實現了滲濾液和生產污廢水零排放,產生的煙氣經凈化處理后達標排放,既節約資源又環保高效。
垃圾中轉站的垃圾粉碎現場。
活動第二站來到大千片區垃圾中轉站,這里是資陽中心城區垃圾轉運的關鍵樞紐。工作人員現場展示了大件垃圾處理過程,大型機械手將廢棄沙發送入粉碎機,短短30秒,無回收利用價值的沙發就變成了垃圾碎片,令參觀人員贊嘆不已。作為集其他垃圾轉運、大件垃圾破碎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性設施,該中轉站每天可粉碎和壓縮約70噸生活垃圾,有力保障著城市的清潔運轉。
參觀者陳琦感慨道:“以前真不知道垃圾還能這樣變廢為寶,以后我們肯定積極響應垃圾分類!”
據市環衛中心副主任張靜介紹,舉辦此次實地參觀活動,旨在讓市民深入了解垃圾分類全鏈條流程,增強大家“知分類、會分類、愿分類”的意識。接下來,資陽還將開展分類進萬家、分類體驗官、低碳齊參與、分類快閃秀、志愿百日行等一系列豐富多彩的活動,擴大垃圾分類社會參與度,努力營造“全民參與”垃圾分類的良好氛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