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印巴空戰中遭遇了慘敗之后,印度痛定思痛,決定開發自己的第五代隱形戰機,試圖重新掌握在南亞的制空權。
本來,印度覺得依靠自己龐大的戰機部隊,尤其是購買的法國“陣風”戰機,足以在南亞掌握絕對制空權。結果前一段剛剛跟巴基斯坦交手,就被打下來六架戰機。印度雖然嘴上不承認,但是心里明白,如果不能搞出更厲害的戰機,面對巴基斯坦空軍是要吃虧的,更不要說面對中國空軍了。
于是,印度防長辛格批準了一項建造該國第五代隱形戰機的框架計劃,也就是印度此前大肆宣揚的AMCA隱形戰機。
從模型來看,印度的AMCA戰機設計理念還是不錯的,用上了菱形機翼、雙垂尾、后掠式尾翼設計,武器艙也藏在機身里頭。整體來看,大量借鑒了美國F-22和中國殲-20的設計,至少外形上要做的好看。
在航電系統上,印度計劃給飛機配備有源相控陣雷達、綜合航空電子系統、頭盔顯示器、數據鏈系統、紅外搜索和跟蹤系統等。
在動力系統上,印度初期計劃使用美國通用公司的F414發動機,后續將研發國產發動機。
對于這款寄予厚望的隱身戰機,印度計劃在2028年推出首架原型機,2035年開始小規模投產。
印度能實現自己的隱身戰機夢嗎?目前,外部觀察家普遍表示不看好。
直接原因是,印度航空工業基礎薄弱,產業鏈不完善,在材料加工、零部件制造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如高端復合材料的生產能力不足,精密零部件的加工精度不夠。這可能影響戰機的生產質量和進度。
此外,研發第五代戰斗機需要巨額資金支持。印度國防預算有限,且需兼顧其他軍事項目,如導彈研發、陸軍裝備更新等,可能導致隱身戰機項目資金不足,印度此前的一些軍事項目就經常因資金問題出現延誤。
在這里,不得不提一下印度曾經寄予厚望的“光輝”戰斗機項目。
“光輝”戰斗機是印度自研的單座單發輕型戰斗機。這款戰機的研制周期幾乎創了世界紀錄。
1983年“光輝”戰斗機項目正式上馬,然而直到2001年首架驗證機才升空,2015年該機開始小批量裝備空軍部隊,2019年后才開始批量生產,從項目啟動到批量生產歷經了30多年。而在同樣的時間,中國已經造出了兩代戰機。
并且,雖然印度研發出了“光輝”,但是關鍵設備如發動機、雷達、導彈等仍依賴進口,印度自己無非就是造了個殼子。即使是這樣,受限于印度糟糕的產能,每年僅僅只能生產8架“光輝”,要完成印度空軍123架的訂單需要超過15年。
印度“光輝”戰斗機的研發歷程充分暴露了其軍工體系的深層次問題,包括技術能力欠缺、工業產能不足、管理低效和對外依賴度過高。這些問題目前來看,根本沒有得到解決。
如今,“光輝”的問題還沒解決,印度又想一步登天造出第五代隱形戰機,還揚言要打敗中國殲-20戰機,簡直是地獄級笑話。
大家就搬好小板凳,一起圍觀印度的航空工業,看看印度究竟能不能十年內造出自己的第五代隱形戰機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