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尚未充分發育心智的早期原始人類,例如377萬年至180萬年前的早期猿人,他們的生活條件無疑是嚴酷的。那時,火尚未為人類所用,而氣候環境正處于惡化之中。惡劣的條件,足以讓他們瀕臨滅絕的邊緣。經過長時間的進化,當人類步入智人階段,生存狀況才開始有所改善。
以下內容,將通過社群、腦容量、哺乳期以及嬰兒哭泣的原因等多個角度,對原始人嬰兒的生存狀況進行一番探索。
1、早期的原始人
火的發現和使用,發生在距今約160萬至15萬年的漫長歲月中。在此之前的原始人,如早期猿人、南方古猿,他們面臨的外部世界充滿挑戰。新生兒的命運與野外的小鳥、小羚羊無異,時刻處于猛獸的威脅之下。當時,沒有社群協作,沒有足夠的心智能力,任何一個哭聲都可能招致殺身之禍,甚至可能因為智力未開,導致一些魯莽的自殺行為。
在那個沒有火的時代,早期的猿人生活艱辛,只能以個體或小群體的形式,采集植物和狩獵小動物為生。隨著家庭和社群的形成,出現了三種規模化的聚集:5人(家庭)、15人(洞穴)、45人(社群),這三種規模在社會腦的演化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隨著社群規模的增長,人類才開始擁有更強大的協作力量,腦容量和智力也隨之增加,逐漸形成了分工合作的模式,包括工具的制作等進步的跡象,并逐步演化為晚期猿人(直立人)、早期智人以及晚期智人。
然而,若沒有社群規模的增長,原始人類無法進化出在未知環境中生存的能力,也無法發展出足夠的腦容量和智力。這意味著,如果不能形成社群規模,人類的生存就如同聽天由命,依賴運氣和經驗,新生兒的生存質量自然不高。
2、社群和腦容量的關系
猿人和靈長類的腦容量進化受到三個主要因素的影響(摘自《社會腦內的演化》第317卷,第1344–1347頁)。
社群規模與腦容量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因為社群的規模會隨著“新腦指標”(前額葉體積與大腦其余部分總體積的比值)的增加而增長。社群中的社交、安撫、分享、物質交換等復雜行為,使得每天生活在一起,一代又一代繁衍生息,為腦容量的快速進化提供了可能。
上圖所示,類人猿與靈長類的腦容量演化受到三大因素的制約,這三大因素包括:覓食范圍、日常行為以及前額葉(新腦皮質)的尺寸。
“基礎代謝率”是上圖的核心概念,它與以下三個方面緊密相關:
維持生命所需的基本營養和代謝水平(主要由身體尺寸決定),以及相應的腦容量,它與個體的壽命相互影響。
身體尺寸與食物攝入量(由基礎代謝水平決定)的關系。
身體尺寸、食物攝入量(以及由此決定的日常活動范圍)與覓食或居住范圍的關系,這些都依賴于社群的規模。
新腦皮質的增長(在最近50萬年甚至5萬年內迅速擴張)必須適應外部環境的三個約束條件:
外部威脅的存在
社群規模的大小
腦容量允許的新腦皮質擴張幅度
此外,最早的社群通常由有血緣關系的猿人組成。血緣關系使得他們感到更加安全和滿足,也更愿意分享勞動成果,尤其是在面臨危機時,血親關系更容易激發內心的信任和犧牲。
社群規模與大腦新皮質的關系密切,群體規模的均值在100~200之間(摘自饒敦博2003年發表于《人類學年鑒》的文章)。
隨著社群規模的擴大和外部環境的變化,人類的腦容量出現了進化,這使得知識積累的速度加快,群體成員能夠更好地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從而降低了對個體智力的全面需求。分工的出現使得人類的生存率顯著提高,新生兒的生存質量也相應得到了改善。
從腦容量的角度來看,晚期猿人后半期(約50萬年前)和晚期智人早期(約5萬年前),嬰兒的生存質量開始逐漸改善,因為這時的人類開始擁有心智,形成了一定的智慧沉淀,并逐漸具備了社群的龐大分工協作力量。
3、進化后的懷孕時長
對所有哺乳動物的研究表明,妊娠期的長短與大腦容量的發展密切相關。
根據在其他哺乳動物身上的發現,人類這樣的大腦容量,妊娠期可能需要21個月才能相匹配。然而實際上,人類女性的懷孕周期只有9個月。
原因似乎是這樣的:
幾百萬年前,我們的祖先決定發展更大的大腦,并且開始直立行走。這使得我們形成了獨特的碗狀骨盆,這種骨盆與猴子和猿類的細長型骨盆不同,它能夠更好地平衡頭部和軀干,使得我們能夠更好地行走,尤其是在大腦大幅擴容之后。從此,我們的祖先智人開始能夠大步流星地行走,這意味著他們能夠進行長途跋涉,不斷遷徙,而不是局限于有限的區域內(與猴子相比)。
然而,進化過程中總有不完美的地方。我們獲得長途跋涉的能力,就不得不犧牲其他方面,比如我們的脊椎不夠強壯,而進化的最終結果留下了方便“行走”的較低脊椎,而不是更適合生育的脊椎和骨盆。數百萬年后,當我們的祖先決定大幅擴大腦容量時,他們遇到了一個問題:碗狀骨盆大大縮小了產道,嬰兒的大腦大小成了生育的限制因素。此時,人類似乎別無選擇。
當然,我們也可以放棄進化出更大的大腦。但若如此,我們將不會有任何進化,要知道,在那個時期,全球氣候和自然環境發
生了劇烈的變化,要生存,我們必須遷移和適應新環境的變化,否則我們就會陷入更加艱難的生態中,就像其他類人猿一樣,在那個時候,他們的數量已經下降到瀕臨滅絕的地步。為了生存,我們不得不做出改變,適應新的生態紀元。大容量的大腦是這次改變的關鍵,沒有這一腦容量的進化,其他變化都不可能發生。最終,我們的祖先找到了解決之道:大幅縮短懷孕時間,從21個月縮短到9個月。然而,這樣做的風險是顯而易見的,如果生下一個大腦只發育了一半的嬰兒,那么這個嬰兒將面臨巨大的危險。作為對比,猴子和猿類的新生兒在出生幾天后就可以活蹦亂跳,而人類的孩子需要整整一年才能達到行走的能力。
3、人類初生兒的弱小與挑戰
相較于猴子與猿的后代,人類的初生兒在足月之際仍顯得脆弱,這表明他們在尚未完全準備的情況下來到這個世界,必然要經歷一段艱難的掙扎。研究揭示,不成熟的嬰兒面臨更高的發育障礙風險,如健康問題頻發、學業表現欠佳。
這并不是說,每一個早產的孩子都會遇到這些問題,只是風險發生的幾率更大。
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無論是史前人類還是現代嬰兒,都需要父母無微不至的照料和關愛。
這份悉心的照料和父母的關愛,往往耗費巨大精力,甚至超過體力勞動,因此,孩子通過種種可愛表情和萌態,特別是在饑餓或不適時的哭鬧,來吸引家長的注意和關愛。
當然,這也會帶來一系列的新挑戰。從母親的角度看,這成了一種給予丈夫的責任。此時,丈夫面臨兩個選擇:要么確保孩子在某種程度上與自己相似;要么孩子看上去與任何其他人都不像。
在人類中,這種情形似乎普遍存在。
與成人不同,新生兒乍看之下似乎模樣相似。實際上,所有嬰兒出生時眼睛都呈藍色,隨后才變為棕色或綠色。這使父親不得不猜測,哪個孩子是自己的。即便孩子面容沒有一絲血緣的痕跡,也無妨,身邊的人總有“理由和方法”來安撫嬰兒的父親。
總結
1、遠古時期的人類
即:早期猿人階段的大部分時間,以及遠至六百萬年前的原人時期,人類的生存條件極其惡劣,哭泣可能帶來災難性的后果,這些后果可能源于外界的威脅,也可能因原始人自身不成熟的心智導致的魯莽和焦躁行為。
早期原始人心智尚未成熟,在神經解剖學層面,猿類僅能處理二階意向性(相對于猴子的一階自我意識,二階能夠理解他人的心理狀態,相當于五歲人類兒童的思維,正常成年人的思維為四階,五階為極限),缺乏完整的道德判斷力,所以會出現拋棄、誤傷,甚至愚蠢到自我毀滅的情況。
隨著大腦新皮質的迅速增長,計算能力增強,這可能促成了真正的反思性和邏輯性,使得個體能夠依次處理二元水平的關系層級,或者在個體間進行多層次關系的遞歸思考。正是從這時起,宗教和道德體系才逐漸形成。至于額葉體積的實質性增長,化石證據表明,這可能直到人類歷史的晚期才出現。
但可以肯定的是,這種增長大約發生在五十萬年前。
2、五十萬年到五萬年前的原始人類
這段時期涵蓋了150至20萬年前晚期猿人的晚期、直立人,以及20多萬年前至五萬年前早期智人的最后階段,他們的大腦容量和新皮質都在緩慢但加速增長,反思性、邏輯性和道德性等開始逐步覺醒并增強,初生兒的生存條件也逐漸改善,但這一過程既漫長又緩慢,如同化繭成蝶的“承重時光”,與《冰與火之歌》中的艾莉亞·史塔克相似,在壓力下默默前行。
3、五萬年到一萬年前的原始人類
即晚期智人階段,特別是一萬年前,隨著原始人真正定居村莊,大規模的社會分工和穩定生活環境開始出現,知識和經驗開始以更高效的方式傳播和分享,心智、道德和信仰等開始快速覺醒,并形成了初步成熟的社會文化。
隨著意識的崛起,人類相繼進入全新世初期的中石器時代(約1.5萬年前開始,至8千年前結束)及新石器時代(約1萬至五千多年前開始,至兩千年前結束),此時嬰兒的哭聲終于迎來了春天般的溫暖關愛和呵護,人類從這時起,才真正開啟了新的征服時代。
關于母系社會的補充:
舊石器時代的晚期(約1萬年前開始)見證了母系氏族制的逐步興起,由于晚期智人的心智逐漸崛起,帶來了文明和社群環境的繁榮與成熟,但狩獵始終不穩定,伴隨著傷亡,直到女性發明了原始農業和家畜養殖,解決了糧食問題,在家庭和社會經濟生活中開始受到尊敬,并逐步獲得核心的控制地位。盡管男性依然承擔著部分狩獵、捕魚、防御等任務,糧食問題在母系社會已不再是生存問題,在這種穩定而良好的社會環境中,人類才實現了腦容量的飛躍式發展,以及復雜的語言、精密的手工制品,包括初步形成的早期文化與信仰。
但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對勞動力的需求日增,母系族群的勞動生產力和戰斗能力均不如父系族群,母系社會適合出現在“原始社會生產力和技術低下”的時期,在進入農耕文明時期后,父系族群實際上正在逐步發力,隨著生產力和欲望驅動的大規模沖突、戰爭出現,父系族群逐步取代了其他母系族群,重新掌握了經濟基礎和社會制度的核心地位,甚至一度出現婦女淪為奴隸般地位的時期,但無論如何,人類已經在心智和生活質量上走向成熟,嬰兒的哭泣聲終將獲得守護者的呵護(哪怕是親戚或外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