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汕頭5月28日電 題:“潮僑農”融合 廣東汕頭著名僑村前美村“出圈”
中新社記者 李怡青
廣東汕頭市以僑鄉特色聞名的隆都鎮前美村火熱“出圈”,吸引了海內外游客紛至沓來,沉浸式感受潮汕文化、華僑文化和鄉村文化魅力。
近日,前美村保護傳統村落和發展文旅產業的經驗做法入選了去年中國傳統村落保護與發展的典型案例。記者5月28日走訪了前美村。
5月28日,在被譽為“嶺南第一僑宅”的陳慈黌故居前,游客正在拍照。林大森 攝
被譽為“嶺南第一僑宅”的陳慈黌故居位于前美村。汕頭市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姚望新介紹,前美村是著名僑鄉,已有600多年歷史,全村現有戶籍人口六千多人,而海外鄉親達一萬多人。陳慈黌故居始建于清朝宣統二年,占地2.54萬平方米,共有廳房506間。
姚望新稱,目前前美村以陳慈黌故居為載體,致力打造全國僑文化示范基地,推動“潮僑農”文旅融合發展。
“以前陳慈黌故居文化要素比較單一,現在每天都有油紙燈籠制作、英歌舞、潮劇、僑批等非遺展示,還有沉浸式互動劇體驗等多樣文旅業態融入,人們可以近距離感受潮僑文化魅力。”隆都鎮婦聯主席蔡桂涵28日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說。隆都鎮“串珠成鏈”的工作思路,加快推動“潮僑農”文旅融合發展。如今陳慈黌故居、“十八榕”等人文景觀與和美花海生態園等農業園區相互促進,形成“潮僑農”特色鄉村旅游目的地和研學線路。
5月28日,廣東汕頭著名僑村前美村,老手藝人展示潮汕油紙燈籠制作。林大森 攝
蔡桂涵說,近年來,當地深入挖掘“古村落、潮文化、僑文化”,通過與汕頭大學等高校專業團隊合作,深入各村調研,走訪老藝人、老村民,收集散落民間的非遺、民俗和手工藝資料。同時搭建線上平臺,通過社交媒體、短視頻等渠道,全方位展示潮汕文化、僑鄉文化和農業特色。
前美村統一規劃,優化農業產業布局。在該村番石榴、青棗、蓮霧、小麥、水稻等一批標準化水果、糧食種植基地,農耕體驗、田園觀光、自摘蔬果的生意十分紅火,同時帶旺了沿線的農家樂、民宿、茶舍。
前美村先后榮獲中國傳統村落、AAAA級旅游景區、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等稱號,吸引大批海內外游客前來觀光。
2025年“五一”假期,隆都鎮接待游客逾32萬人次,總營業額超1600萬元人民幣。
陳慈黌故居講解員告訴記者,在僑鄉的文旅工作中,有很多讓她難忘的故事。不少僑胞踏入故居,看到熟悉又陌生的老宅會紅了眼眶。曾有一位年逾古稀的僑胞拉著她的手,激動地說澄海是他兒時的故土,雖遠在海外,夢里都常回來。那一刻,年輕的講解員真切感受到僑鄉文化的紐帶力量。前美村常年接待外地商會、僑團,客人們對前美村“潮僑農”文旅融合發展稱贊不已,留下了“前美(村)后也美”的佳句。(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