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區石榴新村始建于上世紀50年代,距新街口商圈一步之遙。雖然在城市黃金地段,這里卻曾是臟亂差的老棚戶區樣貌。5月28日,作為江蘇省首批、南京市首個居住類城市更新試點項目,秦淮區石榴新村城市更新項目A地塊6幢新建住宅正式交房,28—29日200戶回遷居民將相繼拿到新房,原地回遷的居民們滿懷期待地回到“老地方”,開啟宜居新生活。從“一線天”“握手樓”密集的城中村,到舒適現代的小洋樓,看著原地重建的新家,居民們喜笑顏開,剛拿到房就開始期待裝修后入住的美好生活。
昔日棚戶區變舒適小洋房
單獨廚衛還有電梯,幸福感拉滿
28日早上8點不到,就有很多原地回遷的居民在排隊等待取號拿房。首批居民在交房現場重逢,在“歡迎回家”的條幅前,老鄰居們述說著新居新面貌,喜悅之情溢于言表。
“馬上要拿新房子了,肯定激動哎!”“剛剛看了新房,真的很好,馬上就聯系裝修了!”看著眼前漂亮時尚的現代化小區,60歲的張先生十分感嘆。“過去我們住的是棚戶區,破爛不堪、潮濕,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整天看不見陽光,沒有安全感更談不上舒適感。”劉先生原地回遷選了兩套房子,套內總面積和老房子差不多,雖然是小戶型,但有著獨立的廚衛、明亮的陽臺,每棟樓還都有直達電梯,這讓他們的晚年生活也更加便利。
步入小區,淺灰色石材與鋁板勾勒的現代建筑立面在陽光下熠熠生輝,6幢樓整齊排列,總高4-11層,無障礙坡道、智能安防系統、太陽能等設施一應俱全。
石榴新村的蛻變始于2020年,這個占地1.6萬平方米、曾聚居1500人的“城中村”,因48%房屋面積不足35平方米、“一線天”“握手樓”密集、基礎設施缺失等問題,居民更新的意愿強烈。
69歲的汪立志是當天第一位取號拿房的回遷居民,一大早他和老伴就趕到了交付點。“以前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房子,條件跟現在不能比,現在是鋼混結構,還有單獨的衛生間、廚房,養老是足夠了。”拿到約32平方米的新房后,汪立志和老伴仔細查驗,暢想著未來裝修后的樣子。
交房現場,以“石榴花開,煥新歸來”為主題的紅色背景傳遞著石榴新村老街坊的歸家喜悅。南京越城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作為項目實施單位,現場設置了領號等候、材料審核、費用繳納、業主驗房等多個功能區域,由建設方、施工方、物業管理方共同組成的多個驗房小組陪同住戶驗房,全程貼心服務,詳細解答住戶的每一個疑問。項目中庭特別設置的“全家福打卡點”吸引了眾多居民駐足,拿房的喜悅都被定格在了攝影師的鏡頭里。
告別“政府包辦”
有溫度的城市更新帶來五年蝶變
2020年6月,石榴新村作為南京市推行城市更新的首個試點項目正式啟動;2021年6月,A地塊才正式開工;2023年下半年,A地塊全面封頂……從“一線天”“握手樓”到如今的現代化小區,一路走來并不容易。
在嶄新的小區內,有一面“時光墻”,墻上一張張老照片和如今嶄新的社區對比,從曾經斑駁的小巷到如今明亮的高樓,訴說著石榴新村“舊里新生”的蛻變。
回顧項目推進的五年歷程,南京越城建設集團副總經理陶瑩感慨萬千。“項目靠近新街口,老百姓回遷需求強烈,要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是一個不小的挑戰。”她表示,項目因產權歸屬情況復雜、主城土地征收成本過高、開發規劃控制嚴格、資金難以平衡,成為主城更新的“硬骨頭”。
據了解,石榴新村城市更新項目告別了“一拆了之”,采取以原地回遷為主,異地置換、貨幣回購、優先購買原地商用房屋相結合的城市更新模式,嚴格遵循“規劃引領、因地制宜、政府幫扶、居民自愿”的原則進行“留改拆”。
在石榴新村的更新中,產權厘清與安置公平是最大挑戰。項目指揮部成立了臨時黨委,設立黨群服務中心,設置“領導接待日”,先后接待群眾2000余人次,居民議事69場,解決法律問題12件、幫助調解家庭繼承糾紛558戶次。在摸清情況、理順關系的前提下,越城集團項目團隊在全市創新推出“一張表、三張圖、一套臺賬”權籍調查體系,通過“宗地分割+合并登記”的分期供地模式,于2022年11月完成全省首個城市更新項目報規報建,為同類項目樹立標桿。
“定制”36種房型供選擇
“石榴經驗”寫入《南京市城市更新案例指引》
從“住有所居”到“住有宜居”,石榴新村的蛻變,不僅是一幢幢建筑的更新,更是一座城市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
在項目安置方案上,為最大化照顧到每一戶居民,項目組明確了各種類型的置換和保障流程,并按照“一戶一方案”的要求進行數據分析、模擬安置和成本測算。為滿足所有回遷住戶多樣的居住需求,針對原房建筑面積與新建住宅得房率差異,項目打破常規,以套內面積為置換標準,設計36種20平方米到67.5平方米的梯度戶型,滿足不同家庭結構需求,項目于2025年4月被寫入《南京市城市更新案例指引》。
“28-29日這兩天進行現場交付的共有200戶居民。”陶瑩告訴現代快報記者,整個石榴新村原來共有居民388戶,選擇回遷的居民共有259戶,目前A地塊交付200戶;剩下的59戶將回遷到B地塊,目前該地塊正在施工,預計年底前建成、明年交付。
此外,C地塊后期還將進行改建,主要用于小區綠地、辦公和物業用房。據悉,后期石榴新村還將通過新建配套休閑廣場、街旁綠地景觀、便民商業,積極融入城市發展的肌理之中。
隨著A地塊交房,石榴新村的更新經驗正為中心城區提供可復制的路徑,從“被動更新”向“主動更新”的轉變,實現了政府引導與居民參與的良性互動;多元籌資機制破解了主城更新資金難題;“一事一議”確權模式形成分類處理方案,為同類歷史遺留問題提供司法參考。
通訊員 張天鵬 現代快報/現代+記者 徐紅艷 /文 劉暢 /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