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作風建設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重要抓手,以自我革命精神深入推進黨的作風建設,形成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重要論述,指導新時代黨的作風建設取得新成效、呈現新氣象。在全黨開展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學習教育之際,深刻理解新時代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方法論,有助于全黨進一步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我們黨為什么抓、抓什么、怎樣抓作風建設的相關論述要求,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提供良好的黨內生態。
“本”與“形”的相互貫通
“信念是本,作風是形。”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性、黨風、黨紀是有機整體,黨性是根本,黨風是表現,黨紀是保障。”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互為表里、同根同源。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堅持反“四風”、反腐敗、反對特權思想和特權現象多管齊下,目的就是將黨性黨風黨紀一起抓,以“本”和“形”的辯證統一一體推進黨的自我革命。同時,只有堅定信念之“本”,才能為作風建設提供堅實的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本正而形聚,本不正則形必散。保持和發揚黨的優良作風,堅定理想信念是根本。”對廣大黨員、干部來說,思想上的滑坡是最嚴重的病變,之所以會出現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就在于一些同志的“總開關”沒擰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問題沒有解決好,缺乏正確的是非觀、義利觀、權力觀、事業觀。只有在立根固本上下功夫,才能防止歪風邪氣近身附體。
“大”與“小”的辯證統一
“堤潰蟻穴,氣泄針芒。”新時代加強黨的作風建設,既要立足于全面從嚴治黨的大戰略推進作風建設,又要找到加強作風建設的突破口;既要形成弘揚正氣的大氣候,又要打破風氣不正的小氣候。一方面,從大戰略中找到小切口。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將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開局之舉,又在加強黨的作風建設中以制定和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破題,找到了加強作風建設的突破口。另一方面,加強作風建設要以小見大、以小帶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小事小節是一面鏡子,小事小節中有黨性、有原則、有人格。”中央八項規定看似是一塊月餅、一頓飯的“小事”,但反映的是小節不失范、大道不偏離的“大智慧”,體現的是“從小抓起,以小見大,以小帶大”的辯證思維,是將戰略與策略相統一的工作方法,促使黨員干部在小事小節中見黨性、見作風、見初心。實踐證明,八項規定一子落地,作風建設滿盤皆活。以小切口帶來大變化,以小切口形成大氣候。通過抓小事小節,帶動全面從嚴治黨的大戰略得到貫徹執行。
“嚴”與“實”的有機結合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抓作風建設,歸根到底,就是希望各級干部都能樹立和發揚好的作風,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這體現了為人和干事、行動要求與工作方法的辯證統一。一方面,嚴的要求通過實的舉措得以彰顯。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三嚴三實’是一種作風、一種精神,也是一個標準、一個境界。”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的作風建設,關鍵在嚴。中國共產黨是具有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是“兩個先鋒隊”的政治組織,在黨的各方面建設中體現嚴的要求是黨的立身之舉。另一方面,實的舉措是為了更好貫徹嚴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實干方能興邦、實干方能強國、實干方能富民。”開展作風建設,不能只停留在口號層面,不能不痛不癢,而必須通過動真格、作規定,就要落實一些已經有明確規范的事情,就要約束一些不合規范的事情,就要規范一些沒有規范的事情,朝嚴一點、緊一點的標準去努力。做到嚴和實,最難最核心的是如何對待自己,只有按照嚴的標準和境界來修身、用權、律己和謀事、創業、做人,才能把人做好、把官當好。
“上”與“下”的兼顧并舉
“風成于上,俗化于下。”我們黨的經驗證明,領導干部在各個方面堅持以身作則、以上率下是一種有效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在加強作風建設方面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一方面,改進作風必須自上而下、以上率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凡事都是這樣的,上行下效,上率下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上有所惡、下必不為,上面松一寸、下面松一尺。”黨的十八大以來,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加強黨的作風建設,都是堅持從黨中央做起、從高級干部嚴起。抓住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就抓住了管黨治黨的“牛鼻子”。通過各級領導干部帶頭轉變作風,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形成了“頭雁效應”。另一方面,實現以下促上的聯動效應。加強作風建設,是對全黨而言的,只有全體黨員作風優良了,才能推動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取得更好成效。通過以上率下和自下而上的相互統一,實現了“上下同欲者勝”的顯著成效。
“治”與“制”的互攝共生
“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鍋內揚湯不如釜底抽薪。”新時代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要處理好“治”與“制”的辯證關系。一方面,加強制度建設是基礎。從根本上說,抓作風建設要靠制度。我們黨的歷史上也有關于精簡會議和文件、厲行勤儉節約、調查研究等相關規范性文件,但是規范明確了不等于問題解決了。這說明,以制度建設保障作風建設必須“動真格”,不能搞四平八穩,不能是空洞口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著眼長遠、標本兼治,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把制度籠子扎緊,確保形成的制度行得通、指導力強、能長期管用”。新時代,我們黨將制度建設貫穿作風建設以及黨的其他建設全過程,加強黨內法規制度的健全和完善,構建起全面從嚴治黨制度體系,為推進黨的作風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加強作風建設,要害在“治”。作風建設由治標向治本轉變要靠法治,通過運用法治手段糾風肅紀,以剛性的制度規定和嚴格的制度執行,才能確保改進作風規范化、常態化、長效化。通過“治”與“制”的互攝共生,推動作風建設有規可依、標本兼治。
“常”與“長”的協同聯動
“逆水行舟,一篙不可放緩;滴水穿石,一滴不可棄滯。”從長期的實踐來看,作風建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是個永恒的主題。新時代加強黨的作風建設,要處理好“常”與“長”的辯證關系,既要經常抓、見常態,又要深入抓、見實招,還要持久抓、見長效。作風建設具有頑固性反復性,作風建設貴在常、長二字。一方面,從抓常看,新時代我們黨推動各級黨委(黨組)及其“一把手”切實履行作風建設主體責任,督促各級領導干部切實改進工作作風,從而確保責任落實落地,保持常抓的韌勁。另一方面,從抓長看,新時代我們黨提出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將中央八項規定確定為長期有效的鐵規矩、硬杠杠,建立健全促進黨員干部堅持為民務實清廉的長效機制,保持長抓的耐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下去,善始善終、善作善成,防止虎頭蛇尾。”通過統籌好“常”與“長”的辯證關系,以優良黨風引領社風民風。
(作者系蘭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原標題:《【理響中國】深刻理解新時代加強黨的作風建設的方法論》
欄目主編:孫欣祺 文字編輯:韋嘉維
來源:作者:中國社會科學網-中國社會科學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