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繼普京遭遇幾十架無人機的刺殺,俄烏沖突的戰火再次燃起新的高潮!
就在俄羅斯總統普京視察前線之際,烏克蘭竟大膽策劃襲擊其專機,這一舉動宛如火中取栗,瞬間點燃了俄羅斯的怒火。
緊接著,俄軍10架轟炸機齊射80枚導彈,基輔上空火光沖天,整座城市陷入了一片火海......
烏克蘭膽大包天,竟意圖攻擊普京專機
就在不久前,僵持了好久的俄烏戰場,終于給俄羅斯總統普京帶來了一個好消息——俄軍全面解放了被烏軍占據的庫爾斯克州,對于俄軍而言,這無疑是一個史詩般的大勝利。
因此,為了表示嘉獎和激勵,普京決定親自飛往庫爾斯克,對俄軍部隊進行視察。
普京心里也清楚,雖然庫爾斯克已被拿下,但是畢竟是俄烏交火第一線,這趟行程必是充滿了兇險,但是身為當今政壇最硬漢的總統,這點小事嚇不到他。
果然,烏克蘭在得知普京將要到訪庫爾斯克之后,立刻就動起了歪心思。
在一些人看來,此次烏克蘭使用無人機圍攻普京座機的行動,正是該戰略的巔峰之作。
然而,就在烏克蘭眾多無人機來勢洶洶,準備強攻普京座機的危險時刻,俄軍防空部隊迅速出擊,成功摧毀烏克蘭全部46架無人機,保證了俄羅斯總統普京的人身安全,確保了其對庫爾斯克州的視察圓滿順利進行。
對此,輿論普遍認為,這是俄羅斯總統普京自庫爾斯克戰場大捷后,在視察庫爾斯克時,所遭遇到的一次最為驚心動魄,也是最為險象環生,并且帶有“暗殺”性質,企圖置普京于死地的“遭遇戰”。
孤注一擲的背后
烏克蘭的“斬首行動”并非一時沖動,而是其深陷困境的縮影,自2022年沖突爆發以來,烏克蘭在正面戰場上節節敗退,尤其是近期俄軍在頓巴斯和庫爾斯克方向的推進,讓基輔倍感壓力。
西方承諾的F-16戰機和“愛國者”系統遲遲未到位,澤連斯基政府內部也因戰事不利而分歧加劇,民意支持率跌至歷史低點。
5月26日,德國總理默茨宣布解除對烏武器射程限制,允許攻擊俄境內目標。
英國“風暴陰影”、法國“斯卡普”導彈已在前線部署,而射程500公里的德國“金牛座”巡航導彈一旦交付,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將被納入打擊范圍。
俄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警告:“任何國家提供遠程武器,即被視為參戰方。 ”
界限模糊:從情報支援到暗中操盤有多遠?
第三塊骨牌轟然倒下。西方的角色,正從幕后觀察逐漸走向臺前,武器援助的尺度不斷放寬,戰爭的紅線也隨之變得模糊不清。
5月26日,德國總理肖爾茨宣布,解除對烏克蘭使用德國援助武器攻擊俄羅斯境內目標的限制。這無疑是一個重大的政策轉向,要知道,此前德國對此一直相當謹慎。
英國和法國提供的遠程巡航導彈已在烏克蘭前線使用。德國“金牛座”巡航導彈若交付,因其射程可達500公里,能夠覆蓋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等戰略縱深目標,將極大改變戰場態勢。
對此,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發出嚴厲警告:“任何向烏克蘭提供遠程打擊武器的國家,都將被俄方視為直接參戰方。”北約長期奉行的“戰略模糊”策略,正在逐漸失效。
美國P-8“海神”反潛巡邏機在黑海地區的活動也日益頻繁,其身影多次出現在刻赤大橋和新羅西斯克港附近空域,最近時距離俄羅斯領空僅12英里。
這些先進的偵察機搭載的APY-10雷達系統,能探測遠至220英里外的水面和地面目標,不僅搜集關鍵電子信號,更被懷疑在為“金牛座”等西方遠程導彈提供精確的目標校準數據,甚至可能直接為烏軍的精確打擊提供實時坐標。
早在2022年俄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被擊沉時,同型號的P-8偵察機就被指發揮了關鍵的定位作用。
此外,北約的E-3“望樓”預警機持續監視俄羅斯空天軍的動態,RC-135W“聯合鉚釘”電子偵察機則忙于截獲俄軍的通訊信號。
俄羅斯外交部直言不諱地指出,歐盟領導人對烏克蘭的訪問,與當地針對俄方襲擊事件的激增存在某種關聯。而北約偵察力量在黑海地區的常態化巡邏,早已模糊了“情報支援”與“直接參戰”之間的界限。
沖突,已然超出了俄烏兩國的地域范疇。波蘭雇傭兵在頓涅茨克地區遭遇俄軍溫壓彈打擊,羅馬尼亞境內的北約雷達站被指引導無人機突襲,而德國的軍工廠則在加班加點生產下一批次的導彈。
盡管西方國家如德國總理一再聲稱,其援助武器“僅用于打擊軍事目標”,但諸如“金牛座”導彈那種能夠穿透6米厚混凝土的強大威力,在犬牙交錯的戰場環境中,注定難以精確區分軍事目標與旁邊無辜的民用設施。
禁忌邊緣:當核陰影籠罩歐洲
面對西方介入的步步升級,以及自身領導人安全受到直接威脅的嚴峻事態,俄羅斯毫不猶豫地打出了最具分量的牌——核威懾。第四塊多米諾骨牌,帶著令人窒息的寒意,倒向了禁忌的邊緣。
普京在專機遇襲事件后公開發出警告:“任何針對俄羅斯國家領導層的攻擊,都將被視為對俄羅斯國家生存的直接威脅。”這話說得斬釘截鐵。
緊隨其后,俄戰略火箭軍迅速提升戰備等級至“特殊狀態”。有消息稱,其95%的陸基核導彈已完成發射前的所有準備工作。代號“末日指揮機”的圖-214PU特種飛機升空巡航,“亞爾斯”洲際彈道導彈也進入了待命發射狀態。
這一系列強硬姿態,被廣泛解讀為莫斯科對北約發出的空前警告:如果西方國家繼續向烏克蘭提供F-16戰斗機和更遠程的攻擊性武器,從而觸及俄羅斯的核心安全利益,那么莫斯科將不惜打破自冷戰結束以來形成的核禁忌。
俄羅斯軍事專家伊萬·科諾瓦洛夫明確指出,莫斯科需要通過這種方式,向基輔及其背后的西方支持者傳遞一個毫不含糊的信號——任何針對俄羅斯國家領導人的攻擊,都將招致毀滅性的報復。
然而,這種“以暴制暴”的邏輯,正將本已高度緊張的俄烏沖突推向一個更加危險、更加不可預測的深淵。核威懾,不再僅僅是停留在紙面上的戰略構想,而是伴隨著每一次危機升級,在現實中投下越來越濃重、越來越真實的陰影。
黑海上空的每一架飛機,無論是執行偵察任務的P-8,還是進行戰略威懾巡航的圖-214PU,都在以自己的方式丈量著戰爭與和平之間那道日益脆弱的邊界。
結語
科技的進步,如無人機技術的擴散、遠程精確打擊能力的提升以及無處不在的電子情報戰,正在深刻改變現代戰爭的面貌,也讓沖突的管控變得異常困難。雙方都將“保護平民”的口號掛在嘴邊,但戰場呈現的卻是另一番景象:哈爾科夫公寓樓的廢墟下,埋葬著無辜的老人與孩童。俄方則不斷指控烏軍利用西方援助武器襲擊俄羅斯境內的民用設施。
當“金牛座”導彈蓄勢待發,“亞爾斯”核彈頭也已直指歐洲腹地,這場由局部沖突引爆的連鎖反應,已經將整個世界都拖拽到了一個令人不安的十字路口。
這些層層疊疊倒下的多米諾骨牌,最終會將局勢推向何方?又有誰能真正掌控這根越拉越緊的韁繩,阻止最后一塊象征著災難的骨牌傾倒呢?此刻,答案依然在風中飄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