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們都知道對于印度這個國家我們不能用正常的思維邏輯去看待,但是印度當局現如今的一些行事風格確實怎么看怎么都有些顛,作為亞洲大國,印度為了所謂面子“贏”現在變得已經可以說是越來越毫無底線了。
在海外社交媒體上,印度的民眾們是如何看到中國在印巴空戰中扮演的角色?
一場空戰,兩種敘事
近日,根據一些印度媒體報道,莫迪政府一邊派“勝利宣講團”到日本推銷“印度大勝”,一邊向中國甩出“切斷北斗”“不得在臺海行動”的“死亡威脅”。
50萬印軍集結邊境、對菲賣導彈的“驚悚劇本”竟被印度自媒體吹成了“戰略威懾”,這種后續劇情僅僅是“精神勝利法”的一部分延續。
巴基斯坦殲-10CE以6:0戰績壓制印度陣風戰機,法國達索公司連夜澄清“導彈沒問題,印度自己違規操作”。但印度國防部嘴硬如鐵,不僅拒絕承認失敗,還派出宣講團全球兜售“印度大勝”的故事,連日本內務大臣聽了15分鐘就借口“尿遁”。
面對印度權威再次在國際上吃癟,印度民眾顯得十分群情激憤,甚至開始將無名的怒火遷怒于中國身上。
一些印度自媒體甚至要求中國為殲-10CE擊敗印度戰機道歉;仿佛中國該為自家武器太先進而羞愧;
除此之外,勒令切斷對巴北斗服務, 卻無視自家IRNSS導航系統僅7顆衛星,連南亞都覆蓋不全;
并且警告中國不得在臺海行動,一個連國產航母都造不利索的國家,竟想干涉中國核心利益。
更離譜的是,印度防長拉杰納特·辛格竟威脅向菲律賓賣“布拉莫斯”導彈,全然不顧該導彈射程僅290公里,連南海島礁都夠不著。
或許是因為這些年中國在軍事外交上“絕不開第一槍”的態度,讓印度誤以為中國的軍事實力弱于印度?
但是光從數據上來看,中國殲-20年產量超印度“光輝”戰機38年研發總量,北斗全球組網對比印度區域導航的7顆衛星,如同智能手機對戰傳呼機;
思來想去也想不通,為什么印度總是找中國叫板?
從“甩鍋法國”到“碰瓷中國”
印度軍方最初想把戰敗歸咎于“法國導彈缺陷”,卻被達索公司用328項測試報告懟回。更尷尬的是,陣風戰機的“米卡”“流星”導彈實為歐洲導彈集團制造,與達索毫無關系——這甩鍋水平,連印度神劇編劇都自愧不如。
當“技術甩鍋”破產,印度轉向“中國威脅論”:
炒作“50萬大軍壓境”號稱要將勝利進行下去,在國際上造勢十分巨大,但是至今沒有得到中國官方的正面回應,也正是應了那一句,這種情況,但凡你多看他一眼,他都能宣布再贏一次。
印度現如今這么搞笑或許是因為中國對印度太寬容了,這些年在邊境地區發生的爭議和摩擦一直是在使用冷兵器來解決。或許讓印度民眾低估了中國的實力。
其次,也是想用中國來轉移印度國內的一些矛盾。
比如,用“中國威脅”掩蓋制造業14%的GDP占比(僅為中國1/3)、農民自殺率全球第一的窘境;
在對外機制上,又想用中國來討好美國,比如在金磚機制蹭中國基建紅利,又在四方安全對話討好美國,活脫脫“國際墻頭草”;
中國反制與南亞棋局的重構
面對印度跳梁小丑般的表演,中國的民眾是一邊看笑話,一邊覺得憤慨,真刀真槍的干一場吧,又顯得我們以強凌弱。
不過,當印度沉迷“嘴炮”時,中國用實力贏得伙伴:
巴基斯坦外長親自登門道謝,中巴經濟走廊因為印度的存在進展得更為順利,更為通暢。
沙特、阿聯酋拋棄印度“布拉莫斯”,轉向中國紅旗-9BE防空系統;
印度網民在社交媒體叫囂“2026年復仇”時,中國福建艦已用電磁彈射將空警-600送上云霄;當莫迪為陣風戰機與法國扯皮時,中國殲-35隱身艦載機開始量產。這種代差,不是靠“精神勝利法”能彌補的。
正如網友嘲諷:“印度在2025年威脅中國,就像用彈弓恐嚇航母。”但笑過之后更需警惕:印度雖贏不了戰場,卻可能用“碰瓷戰術”制造地區摩擦。中國的定力在于——你搞你的“勝利狂歡”,我搞我的星辰大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