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又“贏”了!
繼印度宣稱在印巴沖突中勝利后,在短短的兩天時間里,《印度時報》接連宣布兩個重量級的好消息,使得印度國內一片沸騰,“世界第三”的名頭都快壓不住他們的驕傲了。
那這是不是就代表著莫迪終于能在中美兩國面前挺直腰桿子了?
本文信源來自權威報道:【環球時報】【財聯社】【觀察者網】【新浪財經】【今日俄羅斯RT】【CBS trade show guide】(詳細信源附在文章末尾)。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印度“贏麻了”
根據《印度時報》在5月24日的報道來看,印度的總理莫迪在5月23日宣布“印度造”芯片將在印度東北部的一個半導體工廠問世。
印度正在借此次芯片制造的契機提高東北部地區在高科技產業中的重要性,并試圖打造自己的“芯片帝國”,借此降低對進口芯片的依賴程度。
但對于印度此次的芯片制造有多少部分是國產的還存在疑問,畢竟印度在這方面是有前科的。
在印度軍工領域,只要是經由印度工人組裝過的,那就像被開過光一樣,都是印度國產。
雖然印度的“國產”有些抽象,但其自研芯片即將問世的消息還是在國際上火了一把。
距離印度芯片上一次引發全球關注已經過去5年了,在這五年間,印度芯片再沒傳出什么大新聞。
與這次不同,印度上次有關芯片的新聞有些“重口味”,印度的官方機構——全國牛類委員會(RKA)宣布使用牛糞芯片有諸多好處,例如可以防輻射和治療疾病。
這個消息對印度人民來說是天大的好消息,既滿足了他們對于牛的敬重,又讓他們在“智造業”方面領先全球。但對世界其他地區的人們來說,這個消息就有些“重口味”了。
對于印度人民來說,牛糞是他們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日常生活中,有些印度攤販會用牛糞生火制作食物,科技上用制作“牛糞芯片”,那在經濟上也少不了它的身影。
從2011年開始,牛糞的相關營收被印度計入了GDP的數據中。它在印度GDP數據中的貢獻可不少,是印度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推手。
在牛糞經濟的助力下,印度政府智庫——印度轉型國家研究所的CEO在5月25日宣布,印度經濟已經超越了日本,成為世界第四大經濟體,并且在未來有很大的潛力,將在兩三年內趕超德國,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這下子印度不光是在軍事上號稱世界第三強國了,連經濟上也馬上是世界第三,真不愧“三哥”這個名號。
不過印度的這個GDP的水分有多大,大家心里應該都清楚,恐怕與韓國的人均食肉量的水分不相上下。
就這樣印度還要讓牛糞打“兩份工”,農業上要作為“綠色肥料”計入GDP,工業上則是充當“綠色燃料”和“綠色工業材料”。
這奇葩行為可以與韓國用海帶、淀粉腸冒充肉類記入人均肉食量比肩了。
雖然印度的這些行為在其他國家的民眾看來像是在鬧笑話,但印度跟曾經的自己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
明明如實報道相關領域的成就也可以體現印度“小贏”,可為什么印度要這么急功近利呢?
印度為什么要“贏”
在本次印巴沖突中,印度可以說是面子里子都丟了個干凈。
但印度不愿意承認或者說完全無法接受這個事實,為了避免印度與巴基斯坦打出的6比0,即印度被巴基斯坦以零飛機傷亡打下六架飛機的事實被傳播。
印度不惜要求X平臺(原推特)封禁8000多個印度賬戶,甚至封禁了新華社和《環球時報》的賬號,截止到現在,在印度依然無法查看新華社和《環球時報》的賬號內容。
封禁賬號還不夠,印度甚至要派宣講團到世界各國“洗腦”印度在此次沖突中的勝利。
但很可惜,好像世界各國都不給印度這個面子。
比如印度在日本的宣講就沒獲得多少關注,日本只給了印度方面15分鐘的時間,并且前去參會的人員大部分都是印度人,日本官媒也沒有給此是多大的熱度。
據研究印度方向的專家分析,印度方面急于宣布科技和經濟發展,有部分原因是出于掩蓋軍事上的失利。
莫迪是一位很有抱負的政治家,從他14年上臺之初就提出了“印度制造”計劃,還決心治理印度那在旁人看來堪稱地獄的衛生環境,為此莫迪提出了“廁所革命”。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最起碼在數據上實現,印度政府為此做出了很大的努力,雖然結果可能并不盡如人意。
印度制造的計劃一拖再拖,從19年結束拖延到現在,“廁所革命”也沒有收獲多么高的成效,甚至印度在這方面丟人丟到國外去了。
移民到加拿大的印度人生活習慣沒有任何改變,不止一次被加拿大居民吐槽他們糟糕的衛生和隨地大小便的習慣。他們說,印度人把原本環境優美的海灘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露天廁所。
印度作為目前世界人口第一大國,南亞地區的地區強國,在世界舞臺上也想要擁有同等的國際地位,從印度一直自稱世界第三大軍事強國就可以看出它的野心。
為了能夠提升國際聲望,印度政府做出了很多努力。
先不提已經被世界網友惡搞成梗的“印度入?!鄙暾垼?strong>單說印度為了維護國際關系花出的錢都要夠它買航母了。
印度雖然是和美西方穿一條褲子,平時經常在歐盟國家買武器,但在俄烏沖突中,卻拒絕跟隨西方的腳步制裁俄羅斯,反而是加大了俄羅斯的油氣進口。
如今接連宣布喜訊也是在為印度的國際地位提高造勢。
但國際地位是從多方面綜合考慮的,印度目前還沒有獲得與之人口數量相匹配的國際地位。
成為“世界第三”面臨著哪些挑戰
印度雖然是一個有著14.38億人口的大國,但這些人的素質水平參差不齊。
即便有著印度理工學院這樣在世界大學中都名列前茅的優秀大學,但培養出的高素質人才基本都潤到了美國。
留下來建設祖國的屈指可數,缺少高科技人才的同時,普通工人的素質也不太夠用,印度目前在義務階段還存在大量的輟學現象。
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數據來看,印度高中時期的毛入學率僅為54.6%。
除此之外,印度那糟糕的營商環境也讓國際上的知名企業望而卻步。
例如小米在印度所面對的那些無理要求,將制造業外包給印度的本地企業,印度分公司的高管必須要是印度人等等。
就在2017年至2024年這七年間,就有兩千多家跨國公司從印度撤離。
從零售到手機再到汽車,各行各業寧愿在離開之前被印度政府刮下來一層皮也要逃離印度市場,可以看出印度的營商環境是多么糟糕了。
自己缺少高素質人才無法獨立發展高端制造業,糟糕的營商環境又難以讓外國的先進技術進入印度。
種種因素的疊加才造成了如今印度難以完成“印度制造”的目標。
【結語】
莫迪的“印度制造”目標不知什么時候能實現,在國際上左右逢源似乎也沒得到什么好處,就連印巴沖突的“勝利”都被特朗普說成自己從中斡旋的結果。
現在印度雖然在時不時鬧出一些笑話,但不可否認的是,印度是一個地區大國,有著巨大的發展潛力。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