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景圣
隨著朱立倫一句“我非常期盼順利交棒”,國民黨黨主席之爭的硝煙已悄然升騰。島內政壇對此瞬間沸騰,外界紛紛解讀為朱立倫正式釋放“不連任”信號,而被譽為“藍營一姐”的臺中市長盧秀燕,無疑正站在這場權力更迭的聚光燈下。
當前藍營處境可謂“內憂外患”四面楚歌,賴清德政府不惜啟動“大罷免”機制,意圖借清洗基層勢力打擊國民黨戰力,30多位藍營民代岌岌可危,基層士氣陷入低點。這一輪政治“斬首”行動,表面打著民主程序的旗號,實則充滿政治清算的氣味,暴露出執政者為鞏固權力不惜撕裂社會的底線。
就在這片危局中,黨主席改選成為決定國民黨生死的一場戰斗。朱立倫表示7月公告、9月改選、10月交接的時程未變,但黨內已有不同聲音,認為應提前交棒、備戰“大罷免”。趙少康呼吁由盧秀燕出面擔綱反罷免主軸,主張“雙馬車”帶領國民黨突圍。一時間,盧秀燕成為眾人眼中的“救世主”,而她本人卻保持了高度克制和戰略沉默。
從政治現實來看,盧秀燕無疑是藍營中最具群眾基礎、政治能量和清廉形象的領導人物。她在“2025政治人物好感度”排行榜中位列第一,以“媽媽市長”之形象贏得廣泛信任,在民間的號召力遠超朱立倫、江啟臣等傳統派系大佬。她不僅是國民黨未來的門面人物,更是民進黨眼中的頭號威脅。
正因如此,綠營已開始系統性圍剿盧秀燕。從中央黨部主導制作的圖卡到綠營臺中黨公職聯動攻擊,全面指責其“政務不力”“心在黨魁”,試圖將其拖入口水漩渦,打掉其道德光環,為其未來接班之路制造障礙。熟悉民進黨斗爭策略的人都清楚,這正是他們歷來對待潛在強敵的慣用手法,先打聲譽,再攪民意,最后斷仕途。
但盧秀燕并非毫無準備。她在幕后動作頻頻,多次北上臺北與政媒圈重量人物溝通會面,釋放出愿承擔黨務、競逐2028的明確信號。她提出包括民生經濟、半導體布局、基層動員等政策方向,顯然已經將戰場放眼四年后。她甚至考慮如何平衡臺中市政與黨務,以避免被民進黨找到“破口”。
朱立倫此刻的角色亦耐人尋味。他表面堅稱10月交接,實際上卻愿親自扛起7月罷免戰役,以“保護盧秀燕”為由延遲權力交接,有人解讀為延后讓盧避風頭,也有人認為這是朱立倫“退而不讓”的試探式布局。畢竟,黨主席一職不僅象征權力中心,更是2028提名的定音錘,誰掌黨,誰就有資格主導未來格局。
然而,真正令國民黨致命的,不在于主席之爭,而在于能否統一戰線、重振戰意。賴清德動用司法資源對黨部圍剿,已導致不少縣市基層組織癱瘓;2026地方選戰、2028大選,都將受到直接沖擊。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蕭旭岑一語中的:未來國民黨主席不僅要有“內斗變革”的魄力,更要有“外戰制敵”的能量。
當前盧秀燕面臨雙重壓力,一方面,黨內多股勢力推動其出面參選,認為她是唯一有資格對決賴清德者;另一方面,她必須顧及臺中市政和黨務沖突,在炮火四射中保持清醒與節制。她若貿然出馬,民進黨必會趁機攻擊其“棄政謀位”;若遲遲不表態,又可能失去整合戰線的時機。
在這樣的格局下,盧秀燕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都成了國民黨命運走向的風向標。若她能在“反罷免”中建立標桿、守住臺中、聯合藍白,待9月順利接棒黨魁,則不僅穩住藍營內部,還能借“反罷免勝利”一役拉抬國民黨整體氣勢,為2028奠定基礎。反之,若在此役中失手,不僅2026會淪為斷崖,2028也將是夢幻泡影。
在政治斗爭中,實力就是正義,戰斗才有生機。國民黨要想走出困局,不靠勸進、不靠共識,而靠硬實力和勝選。如果盧秀燕真有意承擔,那她就必須在刀鋒之上跳舞,而不能只在溫室之中等待掌聲。而這,才是真正領導者的開局與試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