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女性健康是一項貫穿全生命周期的工程。從青春期的初潮、育齡期的生育,直到更年期后的代謝平衡,每個階段都與體重息息相關。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婦幼保健公共衛生分會副主委、黑龍江省婦幼保健院黨委書記、首屆“龍江名醫”、婦科主任醫師孫玉華告誡說,超重與肥胖不僅使形體臃腫,更是實實在在的醫學問題,它有可能影響女性朋友的每一次月經、每一次孕產經歷,乃至長遠的癌癥風險。
體重失衡不僅讓身體難看,更是健康警訊
孫玉華指出,在現代生活節奏日益加快、飲食結構不斷西化的背景下,女性超重與肥胖的趨勢越發明顯,已構成全球性健康挑戰。根據《柳葉刀》發布的全球疾病負擔研究數據顯示,中國18歲以上女性的超重率已接近40%,肥胖率超過15%。在百姓眼里,體重的變化往往被視為“身材走樣”或“美丑之爭”,但事實上,肥胖有可能是多種婦科疾病的誘因與風險標志。從內分泌紊亂、月經失調,到不孕、流產甚至孕期并發癥,體重超標不僅破壞形體美,更深刻干擾女性的生理平衡。
內分泌系統首當其沖,從月經失調到激素紊亂
孫玉華解釋,人體脂肪不僅儲存能量,也是內分泌活性極高的組織。肥胖女性體內的脂肪組織可大量分泌瘦素、脂聯素、TNF-α等炎癥因子,它們直接擾亂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功能調節,使得性激素水平異常波動。尤其是雌激素的持續升高,會抑制正常的排卵周期,導致月經紊亂、閉經等癥狀。
在臨床中,體重指數超過24的女性,更容易產生經期紊亂、經血異常、經前綜合征加重等表現。這些看似“日常”的小毛病,實則是內分泌系統發出的預警信號。若不及時干預,可能進一步損傷卵巢功能,對未來的生育能力埋下隱患。
近期大量研究顯示,增加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如三文魚、核桃、亞麻籽)可顯著降低體內炎癥因子水平,同時促進性激素結合球蛋白的合成,幫助維持雌激素與雄激素的平衡,由此使月經周期紊亂得以糾正和改善。
多囊卵巢綜合征,肥胖與排卵障礙的惡性循環
多囊卵巢綜合征是育齡女性中最常見的內分泌疾病之一。它不僅是一種排卵障礙性疾病,更與肥胖“勾搭連環”。研究表明,約50%—70%的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體重超標或腹型肥胖。其核心機制是胰島素抵抗——肥胖會使胰島素敏感性下降,誘發胰島素水平異常增高,刺激卵巢產生更多雄激素,致使卵泡不能發育,最終排卵失敗。
孫玉華提醒,以上病理機制不僅釀成月經失調和不孕,還可引起多毛、痤瘡、黑棘皮病等情況。若長期不予控制的話,部分人還可能發展為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謝綜合征,甚至子宮內膜癌等嚴重問題。幸運的是,科學研究表明,體重每下降5%—10%,都可能顯著改善多囊卵巢綜合征相關癥狀,恢復排卵功能,提高自然受孕幾率。臨床營養專家建議,多囊卵巢綜合征病人可優先選擇糙米、藜麥等低升糖指數食物,避免精制碳水化合物的過量攝入,這將有助于穩定血糖水平,減少胰島素波動,增強卵巢功能。
肥胖與不孕,阻礙新生命的“無形屏障”
肥胖對生育能力的打擊遠超許多人的認知。孫玉華解釋,脂肪組織對性激素的代謝調節作用,使肥胖女性更易陷入雌激素主導、孕激素不足的狀態,不利于排卵并降低卵子質量。此外,子宮內膜容受性下降也是造成肥胖女性受孕困難的重要因素。即便成功受孕,妊娠維持的穩定性也遠不如體重正常者,流產率顯著攀升。
同樣,在輔助生殖技術中,超重女性往往需要更高劑量的促排藥物,取卵數量少、胚胎質量差、著床率低,這不僅加重了心理壓力,也增大了經濟成本。因此,控制體重對于希望懷孕的女性,是提高成功率的有效手段,更是保護卵巢健康的長期投資。此外,補充葉酸、維生素D及抗氧化營養素(如維生素C、E)的均衡飲食,也能夠增進卵子質量并改善子宮內膜容受性,為受孕創造更有利的生理環境。
孕期體重驟增,母嬰健康面臨雙重考驗
孫玉華強調,對于已經懷孕的女性而言,肥胖也是一種高危妊娠狀態。肥胖孕婦比正常體重孕婦更易形成妊娠高血壓綜合征、妊娠期糖尿病、胎盤早剝等嚴重并發癥。這些病癥對母親及胎兒危害多多。
與此同時,妊高癥會使胎盤灌注減少,致使胎兒宮內發育遲緩、早產或胎死宮內;而妊娠期糖尿病則會引發巨大兒、難產和新生兒低血糖等隱患,增加剖宮產概率。長期來看,這些母嬰并發癥可能帶來長期后果,如兒童肥胖、胰島素抵抗甚至成年后的糖尿病傾向。對孕婦本人而言,妊娠期糖尿病和高血壓也會增大產后發展為2型糖尿病和慢性高血壓的風險。
惡性疾病風險上升,對子宮內膜癌的威脅
孫玉華提示,長期肥胖還是多種激素相關婦科腫瘤的獨立危險因素,尤其是子宮內膜癌。由于脂肪組織可通過芳香化酶將雄激素轉化為雌激素,肥胖女性常常處于“高雌激素、低孕激素”的內環境,子宮內膜長期受刺激卻缺乏抑制,極易過度增生乃至惡變。
此外,乳腺癌、卵巢癌等癌癥的風險在肥胖女性中也普遍偏高。這些疾病通常起病隱匿,早期無明顯癥狀,等到發現時多已進入中晚期。因此,肥胖女性應定期進行婦科篩查,特別是在更年期后,重視激素水平、子宮內膜厚度及腫瘤標志物的監測,做到早發現、早干預。
飲食干預方面,建議日常多食入十字花科蔬菜(如西蘭花、羽衣甘藍),其含有的吲哚-3-甲醇成分可促進雌激素代謝產物的良性轉化,減輕子宮內膜異常增生的風險。同時,限制加工肉類及酒精攝入,有助于降低致癌物對生殖系統的潛在威脅。
科學減重,每一位女性都可以做到
孫玉華認為,控制體重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意味著極端節食或過度運動。真正科學的減重方式應是長期、溫和、可持續的健康生活方式的逐步改變。首先是飲食管理:減少高熱量、高脂肪、高糖飲食,增多全谷物、蔬菜、水果、豆類和優質蛋白的攝入。研究表明,采用地中海飲食模式(以橄欖油、魚類、堅果和全谷物為主)不僅能有效控制體重,還可通過抗炎作用改善內分泌紊亂。此外,每日攝入足量的膳食纖維(如燕麥、綠葉蔬菜)有助于調節腸道菌群,增強胰島素敏感性,得以降低多囊卵巢綜合征的發病風險。
其次是規律運動:每周至少堅持150分鐘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行等,并輔以肌肉力量訓練。同時保持良好的作息、減少壓力、戒煙限酒等習慣,也是減重成功的重要因素。對于體重指數≥28或伴有并發癥的嚴重肥胖者,在醫生指導下可以考慮藥物或手術干預。但無論哪種方式,最核心的是“堅持”二字。
最后,孫玉華告誡,對廣大女性朋友而言,重視體重管理,不是“減肥”二字的簡單代名詞,而是一個主動干預的健康決策過程。讓我們女性朋友一道用科學的態度對待自身體重,用積極的行動改善生活質量,用健康的身體去迎接更好的明天。(衣曉峰 樊睿思 王亞男)
孫玉華主任醫師簡介
黑龍江省婦幼保健院黨委書記,主任醫師,獲國務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貼、省首屆“龍江名醫”“省三八紅旗手”“全國衛生健康系統先進工作者”等榮譽稱號。從事婦產科、計劃生育、優生優育和婦幼保健工作34年,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
兼任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婦幼保健公共衛生分會副主委,中華中醫藥學會婦幼健康協同發展平臺專家委員會常委,中國衛生健康思想政治工作促進會婦幼保健分會常務理事,黑龍江省醫學會常務理事,黑龍江省健康科普專家庫成員(2025版),黑龍江省婦女兒童發展規劃(2021—2025年)評估組專家等職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