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憂患意識、防范風險挑戰要一以貫之,這是新時代國家安全工作必須遵循的重要原則。面對波譎云詭的國際形勢、復雜敏感的周邊環境、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我們必須始終保持高度警惕。既要警惕“黑天鵝”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風險的先手,也要有應對和化解風險挑戰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風險的有準備之戰,也要打好化險為夷、轉危為機的戰略主動戰。
既要警惕“黑天鵝”,也要防范“灰犀牛”
相關知識
“灰犀牛” 一詞怎樣
流行開來?
多年前,一本暢銷書《黑天鵝》讓大家熟知了“黑天鵝”。米歇爾·渥克所著《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一書,也讓大家了解了“灰犀牛”。2017年3月,在一篇題為《透視“逆全球化”表象》的文章中,新華社記者提出,“灰犀牛”比“黑天鵝”更可怕,更值得關注。同年7月17日,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召開后的首個工作日,《人民日報》在頭版刊發評論員文章《有效防范金融風險》,文中在分析金融風險時使用了“灰犀牛”的說法。這是《人民日報》首次提到“灰犀牛”概念。
文字來源:《國家安全知識百問》、新安全
編輯:木南
校對:梅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