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澎/文 2025年5月,債券市場(下稱“債市”)迎來重要變革——債市科技板正式落地。這是由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科技部、金融監管總局聯合推出的服務科技創新的核心金融工具,其發展不僅將有助于破解科創企業融資難題,更會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關鍵金融基礎設施,進而推動債券市場從規模擴張向高質量發展轉型。
一、賦能新質生產力的債券市場發展要求
新質生產力作為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在金融支持體系層面面臨深層適配挑戰。作為直接融資的關鍵渠道,傳統債券市場難以匹配科技企業的融資需求,需通過制度創新、產品優化和生態構建等多維創新,提供精準資金支持,賦能新質生產力發展,并實現自身功能躍遷與生態重塑。
(一)以制度創新突破傳統金融抑制??
當技術流向資金流轉化時,需重構生產要素的定價權與配置權,這涉及金融工具創新、監管規則突破和技術評估體系完善的多維協同。表現在制度層面,應建立健全與債市支持新質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法律法規體系,加強對債市創新產品的監管,防范金融風險。
其中,應以債券產品重構分層匹配技術需求,設計多樣化的金融產品與融資渠道,為不同行業科技企業提供精準的覆蓋全周期的資金支持。這有助于科技企業優化資本結構,平衡債務與股權融資的比例,在穩健的資本結構下專注于技術創新,提高抗風險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二)以技術賦能優化自身基礎支撐
債市基礎設施的數字化轉型已成為全球金融創新的焦點。隨著區塊鏈、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的深度融合,債市的發行、交易、托管和信息披露等環節正經歷系統性重構,會形成更高效、透明和安全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提升市場效率與透明度。
其中,結合實時數據流和市場動態,人工智能模型能夠實現債券的動態定價和風險管理。當市場條件發生變化時,可以迅速調整債券的定價和風險評估結果,幫助投資者及時應對市場變化,優化投資組合的風險敞口。同時,也支持債券發行人在不同市場環境下合理確定債券發行價格。
(三)以生態協同構建開放價值網絡??
債市的生態協同要打破傳統邊界,通過技術、制度和主體等多維度聯動,構建多方參與、資源共享和價值共創的開放網絡。此網絡需全面覆蓋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參與主體角色重塑、數據要素高效流動以及價值分配機制優化等關鍵環節,為新質生產力的培育與發展提供資源支撐與生態環境。
由此,賦能新質生產力的開放價值網絡構建,要通過生態協同將分散的技術創新要素、金融資本要素和政策制度要素進行跨領域、跨層級的有機整合與系統重構,為新質生產力的成長提供持續的動能循環。這要求債市構建具有網狀連接、動態適配、自組織進化特征的新型生態,使之能夠敏捷響應新質生產力發展過程中的復雜多變需求。
二、發揮戰略價值的支點效應
債市科技板的戰略價值體現在多個維度,通過多元創新激活市場效能,其影響已超越單一市場工具范疇,成為重塑金融資源配置邏輯、培育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支點。
(一)資本流向新質生產力的導航儀
科技創新是推動經濟增長的核心動力,需要構建更加適應技術驅動的融資結構。債市科技板在股權和債權融資結構優化、資金來源多元化以及期限結構合理化等方面會產生資本形成效應。如,債市科技板為科技型企業提供了新的直接融資渠道,且具有低成本優勢;支持投資經驗豐富的頭部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創投機構等發行長期限債券,形成股債聯動的綜合支撐體系,有效促進耐心資本壯大,并撬動社會資本向科技領域高效配置。
債市科技板支持多種融資工具創新,引導資金流向具有技術價值的項目和企業。筆者認為,可利用差異化產品設計,覆蓋從實驗室到產業化的全鏈條資金支持;同時制定個性化的融資審核標準與支持政策,精準識別具有高成長潛力的科技企業,推動新價值、新動力的創新發展。
(二)科技產業化的推進器
債市科技板深度重塑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底層邏輯,實現資金規模與制度效能的雙重突破。這一創新工具不僅在資金層面直接擴大融資體量,完成規模上的量變,還通過制度創新構建精準的風險定價體系,大幅提升技術資本轉化效率,實現金融賦能科技創新的質變。
債市科技板注重技術鏈與資本鏈的深度協同,推動債市功能戰略升級為 “原始創新發動機和創新生態構建者”。其通過優化產業資本配置機制,引導資金流向基礎研究與前沿技術領域,助力推動科技創新模式從跟隨式創新向原始創新跨越。協同機制的建立,更催生技術突破與產業升級的質變,一方面推動傳統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另一方面加速新興產業培育,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全球產業鏈中的競爭力與話語權。
(三)風險分擔與價值發現的平衡器
債市科技板作為金融創新與科技賦能的融合載體,依托制度創新與工具迭代不斷創新債市風險分配機制,推動其向多方風險共擔模式轉型,有效降低了單一投資者的風險負擔,增強了市場對新質生產力投資的信心。
債市科技板通過顛覆性地重構風險定價體系,將傳統債券市場對資產抵押依賴的風險分配邏輯,轉向以技術價值錨定的新模式。它以技術資質的顯性化評價為基礎,構建起一種新型定價機制,使風險與收益能夠精準匹配。這不僅提升了市場對科技創新型企業的價值發現能力,還為投資者提供了更科學的決策依據,減少了因信息不對稱導致的風險厭惡情緒,從而吸引更多資本投入到新質生產力領域,推動科技創新驅動的經濟高質量發展。
(四)生態融合構建的黏合劑
債市科技板促進新質生產力各方打破壁壘,深度融合。其中,通過機制創新打破主體邊界,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創新網絡。在科研端,搭建產研對接橋梁,推動前沿技術與產業需求同頻共振,使科研機構能精準捕捉市場痛點,動態調整研發方向,提升成果轉化效率。
于企業端,科技板不僅提供低成本的融資通道,更有助于構建產業資源聚合平臺,助力企業對接供應鏈伙伴、技術服務商及戰略投資者,實現生態版圖拓展。金融端則通過場景化創新延伸服務鏈條,催生科技債券相關新型工具,完善全周期金融解決方案。政府則依托平臺實現政策精準滴灌,優化創新環境,推動形成創新、產業與資金多鏈條深度耦合的創新生態共同體,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系統性動能。
三、系統性制度突破的發展方向
此次債市科技板的落地,標志著中國債券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新起點。當前債市科技板通過“制度補丁”重構融資邏輯,推動產品創新、風險定價、生態重構、政策協同和經濟賦能等機制聯動,構建適配科技創新的融資體系。近期應以注冊制為基礎、以準入標準為導向、以評級監管為保障、以投資者培育為支撐、以信息披露為紐帶,從兩個制度層面促進發展,將科技板打造成服務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樞紐。
(一)以科技創新為導向的制度生態建設
債券市場注冊制改革應以科技創新為軸心重塑準入規則體系,通過構建技術導向型市場準入機制,實現金融資源向新質生產力領域的精準導流。要突破傳統資產規模導向的準入評估框架,建立科技企業評價體系;要構建分層分類的產品支持體系,通過創新品種形成差異化供給,支持關鍵領域、戰略性新興產業及未來產業主體發債融資;要創建政策協同生態,通過監管沙盒、相關政策及風險補償基金等組合工具,推動債市科技板發展成為新質生產力企業直接融資的主渠道。這不僅有助于構建起更規范透明的市場化融資環境,更通過要素配置機制的顛覆性重構,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科創債券融資體系。
(二)以風險控制為約束的制度生態建設
債市科技板風險控制領域涉及評級體系、中介機構、投資者培育及信息披露等方面。評級領域需細化科技創新導向的分類標準,強化外部監管,確保評級機構獨立性,提升評級質量與透明度,為風險定價提供科學依據。同時,壓實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通過嚴格內部制度建設與執業水平提升,從源頭把控發行企業質量。為拓展市場需求端,應優化投資者結構,培育風險偏好差異化的專業群體,提升投資者專業能力,提高市場流動性。此外,還需制定專門的科創債信息披露規則,加強信息披露監管,提高信息披露的及時性、準確性與完整性,緩解信息不對稱問題,為科技企業融資創造有利條件。
(作者為遠東資信評估有限公司研究院副院長)
免責聲明:本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供參考、交流,不構成任何建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