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戰爭爆發之前,隨著前線局勢日益緊張,李鴻章命衛汝貴、馬玉昆、左寶貴、豐升阿率軍入朝,趕在日軍之前進入平壤,搶占了了這個可攻可守的戰略要點。
然而衛、馬、左、豐四人地位相當,清政府也沒有明確決定究竟由誰來統一主持前線的軍務,因此前線各軍缺乏統一指揮,而且清政府沒有想好下一步怎么做,一直沒有通知衛汝貴等人該做些什么,以至于四大軍在平壤每天只能修建工事,衛汝貴、馬玉昆、左寶貴、豐升阿等人彼此見面“專尚虛文”,始終沒有商量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方案,做哪些措施,戰守無策。
不久以后,成歡之戰戰敗的直隸提督葉志超率領敗軍退到平壤。因為他職位較高,又虛報戰功,清政府命葉志超主持平壤軍務,總領城中各軍,總算暫時結束了一線群龍無首的窘境。
然而晚清時期自鎮壓太平天國起清軍特別是勇營,兵為將有的情況就日益嚴重,不同部隊之間難以統一指揮協調。
而且不管葉志超怎么虛報戰功,都是退到平壤,戰斗和撤退路上部隊損失也不小,武器遺棄甚多,這么一副敗軍之像難以服眾,毫無威信,根本沒有辦法指揮各軍。葉志超有事情了只能召集衛汝貴、馬玉昆、左寶貴、豐升阿一起協商,事實上和之前差不多。
加上葉志超本人也剛剛戰敗,驚魂未定,毫無進取之心,因此葉志超總領各軍以后,并沒有改變前線清軍之前無所事事的狀態,依然是坐守孤城,沒有什么積極舉措。因此進攻平壤的兩路日軍一路上經過各處天險要隘都未受到任何阻擊,成功進抵平壤城下,清軍的失敗也就不可避免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