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看病方便多了,衛生室設備齊全,在家門口就有市里大醫院專家看病。”朱柳村楊大爺的感慨,道出了鄉村醫療提質提效工作的成效。煙臺市人大常委會堅持人民至上的發展理念,持續發揮監督職能作用,把公共衛生建設、鄉村醫療衛生提質提效、醫療政策保障等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難點作為監督的重點,綜合利用視察調研、專項審議等方式,推動全民醫療保障網越織越密,助力全市實現“病有所醫、醫有所保”。
精準監督:讓醫保政策更有溫度
煙臺市人大常委會運用“四不兩直”監督方式,直奔基層和現場,真實掌握醫保政策落實情況。在去年開展的基層公共衛生工作專項審議中,組織教科文衛委委員、人大代表,走訪基層醫療機構和醫保經辦窗口,現場與患者和基層醫療機構工作人員面對面交流,梳理3大類,8個具體問題,以問題清單方式移交市政府醫保部門落實,今年初進行了跟蹤督導,部分問題已經得到解決。
破解難題:打通就醫“最后一公里”
針對群眾反映突出的“看病難”問題,煙臺市人大常委會連續三年將基層公共醫療衛生列為監督重點,多措并舉推動問題解決。一方面,組織考察組赴衛生健康綜合試驗區學習先進經驗;另一方面,發揮醫療衛生領域專業代表的作用,圍繞分級診療、社區衛生服務、縣域醫共體改革等關鍵問題深入研究,向市政府提出建設性意見。
在人大監督推動下,衛健部門建成11個緊密型醫共體,實現遠程影像、檢驗等“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覆蓋基層醫療機構,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縣級醫院的優質醫療服務。
強基固本:鄉村醫療煥發新活力
鄉村醫療衛生是民生短板,煙臺市人大常委會將其列入年度重點監督議題,通過視察調研形成問題清單和意見,督促市政府出臺專項政策文件。市財政加大投入,在全省率先建立村衛生室建設和運行經費補助機制;創新實施“縣管鄉用”“鄉聘村用”與大學生鄉村醫生專項計劃,定向培養全科醫生;開展“千名醫護進鄉村”活動,選派醫護人員到村衛生室巡診幫扶,讓偏遠山區群眾也能享受到三甲醫院的優質資源。
(中國日報山東記者站 趙瑞雪|代發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