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中國海警發布權威公告:5月21日菲律賓3002、3003號兩艘公務船未經中國允許非法闖入中國南沙渚碧礁、鐵線礁附近海域,并組織人員非法登上鐵線礁活動,中國海警依法對菲船只采取管控措施,并登礁查證處置,現場操作專業規范、合理合法。同時中國海警在公告中鄭重警告菲方:菲方行徑嚴重侵犯中國領土主權,也違反了《南海各方行為宣言》,破壞了南海的和平與穩定,中國海警敦促菲方立即停止侵權行徑,并且中國海警會依法在中國管轄海域持續開展維權執法行動。
中國海警發布權威公告
通過中國海警發布的權威公告我們了解到,在5月21日菲律賓出動艦船和人員侵闖我國南海鐵線礁和渚碧礁,并且還有菲律賓人員登上了鐵線礁,不過現場的中國海警執法人員及時有力的行動,將菲律賓艦船和人員全部驅離!目前現場的一些畫面已經被公布出來,通過畫面我們更進一步了解到,這次侵闖我國南海島礁的菲律賓公務船異常囂張,竟然故意沖撞中國海警船!5月21日9點13分至14分,菲律賓3002號公務船無視中國海警的多次警告,故意從中國海警21559號艇右側壓過來,導致兩艘船只發生了刮擦,中國海警21559號艇立即動用艦載水炮對菲船的這種惡意挑釁行為進行了猛烈的反擊。
菲律賓公務船故意壓向中國海警船導致發生刮擦
菲律賓方面此時出動公務船非法侵闖我國南沙島礁讓人感到非常奇怪,因為就在前幾天菲律賓出動補給船對非法占據在中國南海中業島上面的菲方人員進行補給時,中國海軍南海艦隊167深圳號導彈驅逐艦對菲方的補給過程進行了嚴密的近距離監控,深圳艦是一艘滿載排水量6000余噸的大型驅逐艦,這樣一艘大艦的海上自持力非常強,可以長時間在遠海部署,此外我海軍大型艦艇前往南沙群島部署巡航通常都是長時間的行動,因此167深圳艦現在應該還在南沙群島附近海域。
對菲律賓補給行為進行近距離監控的167深圳艦
167深圳艦經過現代化升級后,不僅搭載了32單元海紅旗-16防空導彈,整體防空能力有了巨大提升,而且將4座4聯裝鷹擊-83反艦導彈全部換成了射程高達500公里的鷹擊-12遠程超音速重型反艦導彈,反艦作戰實力也得到了巨大的強化。菲律賓海軍現役最先進的艦艇是兩艘何塞·黎剎級護衛艦,這款護衛艦搭載的僅僅是射程180公里、最高速度僅有0.8馬赫的SSM-700K亞音速反艦巡航導彈,可以說以深圳艦強大的反艦火力來看,完全具備摧毀菲律賓海軍全部主力艦艇的實力,而且菲律賓海軍面對射程高達500公里的鷹擊-12超音速反艦導彈,根本沒有還手之力。
167深圳艦搭載16枚鷹擊-12反艦導彈
既然搭載16枚鷹擊-12的深圳艦還在南沙群島附近海域,那么菲律賓為何膽敢出動公務船強闖我國南沙島礁呢?個人認為這里面有這么兩個原因。第一,這次菲律賓出動的是兩艘公務船而非軍用艦艇,按照對等原則驅離菲律賓的公務船一般是中國海警負責,海軍艦艇一般不會參與攔截驅離菲律賓非軍用艦艇的行動中,而且中國一向堅持維護南海的整體和平與穩定,如果菲方艦艇沒有做出重大的威脅舉動,中方艦艇也不會升級行動力度,菲律賓可能覺得自己出動的是公務船而且沒有攜帶武器系統,所以不會引發167深圳艦的直接登場反制。
中國海警出動快艇驅離非法登上鐵線礁的菲律賓人員
第二個原因就是菲律賓公務船此次侵闖我國南沙島礁的時間,目前菲律賓中期選舉剛剛結束,菲律賓現任總統小馬科斯在這次中期選舉中得到了極為不理想的結果,整體來看小馬科斯陣營和杜特爾特家族在參議院選舉中是勢均力敵的,但在地方議員席位上杜特爾特家族完全占據上風。在選舉結果對自己不利的情況下,小馬科斯當局顯然是想通過出動公務船侵闖中國南沙島礁,在不會引發激烈沖突的情況下在南海制造熱點事件,轉移菲律賓國內的視線,試圖用這樣的方式掩蓋中期選舉結果對自己不利的事實。
中國海警出動快艇驅離侵闖鐵線礁的菲律賓快艇
可以說,小馬科斯當局的算盤打得是啪啪響,但中國南海島礁的安全和主權,絕不會成為小馬科斯當局實現自己利益和目的的“道具”,無論菲律賓當局出于何種目的出動艦船侵闖中國南海島礁,這樣的行徑都是對中國南海主權和安全的嚴重挑釁!中國出于維護南海整體和平與穩定的誠意,一般不會針對菲方的侵闖行徑升級反制力度和措施,但中國也絕不允許菲律賓這種侵闖行徑一而再地上演,如果菲律賓當局執意妄為,讓中國不得不采取更強力的反制措施,那么最終無法收場的還是菲律賓當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