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48小時內,印度接連宣布兩大喜訊,莫迪終于可以在中美兩國面前,揚眉吐氣一回了?
印度總理莫迪
就在近日,莫迪政府最權威的智庫——“印度轉型國家研究所”的首席執行官,向14億多印度民眾宣布了一個特大喜訊,那就是印度的GDP總量,有望在未來兩到三年內超越德國,成為僅次于美國和中國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他還搬出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來給自己撐腰,稱該組織公布的數據,足以佐證這一觀點,印度民眾可以歡欣鼓舞了,因為“就在此時此刻,印度的經濟體量已經達到了4萬億美元,將日本擠下了世界第四大經濟體的交椅”。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印方所謂的4萬億美元的經濟總量,究竟有多少水分,恐怕只有印度自己心里清楚。
而被印方作為依據的IMF統計數據,僅僅是一份《世界經濟展望報告》,預計印度要到2026財年才有可能超越日本,實現“升級為世界第4大經濟體”的目標。印度現在就忙不迭的吹噓勝利,似乎有些為時過早了。
印度經濟
然而,印度似乎并不在意這些,就在短短48小時內,莫迪政府又宣布了第二個喜訊。根據《印度快報》消息,印度總理莫迪親自宣布,首款印度本土制造的芯片即將問世!
在莫迪看來,這項重大成果,標志著印度朝著尖端科技邁出了重大一步,似乎只要再過幾年,印度也能躋身為世界科技強國了。
然而想法是美好的,現實卻是殘酷的。印度準備打造“國產芯片”的計劃,早在莫迪的上一屆任期內,印度內閣就批準了7600億盧比的撥款,用來發展印度的半導體產業鏈。
然而折騰了好幾年,遲遲沒有取得進展,本來預計在去年年底就發布的“首款印度芯”,現在已經推遲到2025年下半年再開始發布,而且首批芯片的工藝,還停留在28納米的階段。
芯片技術
盡管對于印度來說,這已經是一個不小的進步了,但距離當今世界最先進的芯片工藝,仍然還有不小的差距。
而印度此刻急于宣布勝利,接連公布本國在半導體技術、經貿領域乃至國際地位上,取得的“突破性進展”,主要還是出于三方面的考量:
第一,是為印巴空戰中,印軍的糟糕表現找補。盡管在邊境對峙上,印度暴露了實力的差距,但莫迪政府顯然并不打算輕易認輸,而是想從其他方向找補回來。
那么一切可以突出表現“印度實力”的方面,都成了莫迪政府現在加大力度宣傳的重點,旨在強調“印度并不弱于鄰國”。
印度軍隊
第二,是為莫迪的“印度制造”計劃添磚加瓦。不止是在半導體領域,莫迪政府還有意將印度打造成“全球電動汽車制造中心”,讓“印度制造”的名聲,響徹整個國際。
然而,口頭上喊喊口號是一回事,具體落實到行動上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想要構建一條完備的產業鏈,不僅要投入資金,還要有成熟的工藝和技術,但印度在這方面很顯然是欠缺的,因此,只能把口號喊的響亮一些了。
第三,則是為了突破表現,印度作為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國際地位也正在“水漲船高”。通過強調GDP總量的世界排名,恰好可以滿足印度一些“大國沙文主義者”的虛榮心。
所以總的來看,印度急于宣布自己的成就,甚至已經開始展望自己“比肩中美”、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的美好未來,這一切都是急于對現實情況的無奈排解。
美印關系
若說這兩個喜訊,真的可以讓莫迪在中美兩國面前,揚眉吐氣一回了?那倒也未必,新德里最終還是要直面現實,解決當下的困境,才能邁出新的一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