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紅嬋和陳芋汐這對搭檔在跳水界的名號可謂是響當當的,5月24日,2025全國跳水冠軍賽上兩人的動向又一次引爆話題。
不同以往,這回陳芋汐攜手了新搭檔張敏潔在雙人賽中強勢奪金,而全紅嬋卻因傷病不得不退出比賽,而在這之前全紅嬋已經在跳水世界杯三度負于陳芋汐。
對于全紅嬋的狀態,不少網友感到擔心,想要知道她到底怎么了?而另一邊,對于陳芋汐的新搭檔大家也好奇不已,她究竟是何許人?
全紅嬋傷病退賽
全紅嬋沒有出席此次的全國冠軍跳水賽直接引起軒然大波,這位18歲的奧運冠軍,在5月23日通過師兄謝思埸發布的視頻首次公開回應。
她本人表示“腳腕舊傷復發,但我最近挺好的。”雖然看著狀態很好,但她的傷病卻不是作假,甚至可以追溯至東京奧運會時期,當時14歲的全紅嬋以“水花消失術”震驚世界。
但高強度訓練已讓她每日需冰敷多次緩解腳踝疼痛,巴黎奧運周期,身高增長7厘米、體重增加7公斤的發育期變化,使她的動作穩定性受到嚴重挑戰。
207C這個曾讓她封神的動作,如今卻因關節代償性損傷成為傷病導火索,2024年腰椎間盤突出住院時,面對醫生的嚴厲警告,但她仍咬牙堅持到世界杯分站賽。
因此此次退賽并非偶然,5月21日抵達武漢后,全紅嬋嘗試適應性訓練,但連續高強度動作刺激下,舊傷徹底爆發。
醫療團隊評估后認為,她的身體狀態已無法承受比賽負荷,最終決定終止參賽,盡管缺席武漢賽事,但是之后她會參與新加坡世錦賽和大灣區全運會的賽事。
目前,她的康復計劃已啟動,目標在7月世錦賽前恢復至最佳狀態,教練組也很上心,會重新優化207C等難度動作的發力模型,試圖減少關節代償性損傷。
從低谷到巔峰的張敏潔
因為全紅嬋的退賽,陳芋汐也迎來了新搭檔,她是張敏潔,用近乎完美的同步性詮釋了什么是“臨時搭檔的奇跡”。
這位2004年出生于江蘇鹽城的姑娘,3歲隨父母遷居上海,6歲開啟跳水生涯,10歲時,她在上海第一屆青運會團體賽中嶄露頭角,兩年后進入國家隊,開啟傳奇之路。
2017年天津全運會,13歲的她與張家齊搭檔,以356.58分擊敗世錦賽冠軍組合司雅杰、任茜,一戰成名。
此后,兩人在雅加達亞運會助力中國隊實現女子雙人10米臺五連冠,張敏潔成為備受矚目的新星。
然而,發育期的困擾如影隨形,體重增加、身體協調性下降,讓她在2019年后逐漸淡出公眾視野。
但她沒有放棄,一邊在訓練館加練,一邊不斷調整訓練方案,2023年成都大運會,她與張家齊重奪女雙冠軍,宣告回歸。
2025年世界杯加拿大溫莎站和墨西哥瓜達拉哈拉站,她與盧為搭檔連續奪冠,展現出強大的穩定性。
與陳芋汐的搭檔,是她職業生涯的又一轉折點,盡管賽前僅兩天磨合,兩人卻在決賽中展現出驚人默契。
不管是第二跳的301B還是最后一跳的407C,都多次獲得9.0分甚至9.5分以上,解說員評價“這跳把對手釘死在板凳上!”。
這種默契源于共同的訓練基因:每天大量的模仿訓練形成的肌肉記憶,以及上海隊建立的雙人跳動態適配數據庫。
新搭檔的化學反應
陳芋汐與張敏潔的組合,是中國跳水隊“以老帶新”策略的生動實踐。
陳芋汐作為東京、巴黎奧運會雙料冠軍,動作規格度常年穩定在9.5分以上,擅長“針式入水”。
張敏潔則以“刀刃式入水”著稱,壓水花技術堪稱教科書級別,兩人相似的體型和技術風格,為動作同步性奠定了基礎。
訓練中的細節更體現了這種互補性,再加上近乎嚴苛的職業習慣,使她們在五天內完成的默契度提升,相當于普通組合三個月的訓練量。
決賽中,她們的動作編排既有陳芋汐標志性的高難度轉體,又融入掌敏潔的爆發力,最終以350.16分領先亞軍近40分。
心理層面的抗壓能力同樣關鍵,掌敏潔和陳芋汐搭檔的時間短促,但她還是穩住了心神,穩準狠的發揮出了自己的優勢
陳芋汐則在賽后坦言,“非常感謝她”,兩人敢于臨時調整了動作順序,這種“信任式合作”,正是中國跳水隊臨場應變能力的體現。
結語
從湛江體校走出的全紅嬋,到上海隊培養的張敏潔,中國跳水的傳承從未間斷。
因此當全紅嬋在武漢訓練基地為隊友加油時,當陳芋汐與掌敏潔在跳臺上騰空而起時,中國跳水的未來,正在傷病與成長的陣痛中,孕育著新的希望。
信息來源
原文記載于上觀新聞2025-5-21關于《全紅嬋因傷退賽!此前跳水世界杯三度負于陳芋汐,獲銀牌》
原文記載于中國體育報2025-5-27關于《陳芋汐張敏潔首次搭檔 攜手摘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