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發現部分地鐵站的扶梯上出現了并排的黃色腳印標識,提示乘客“站穩扶好,注意腳下安全”,倡導雙側站立而非傳統的“左行右立”。這一變化引發公眾討論,許多人仍習慣性靠右站立,為左側留出通行空間。記者調查發現,這類標識并非新規,如北京14號線永定門外站的“黃腳印”已存在一段時間,腳印的黃色甚至已經有些發暗,且扶梯入口明確標注“乘梯時請勿行走或奔跑”,表明地鐵站從安全角度不鼓勵扶梯“左行右立”。
乘梯現狀:“左行右立”仿佛成了群體肌肉記憶
在記者的街頭采訪中,絕大多數受訪群眾表示目前都習慣乘坐扶梯時靠右側站立,默認留出左側給他人通行。在高峰時段的地鐵雙井站,記者通過觀察也驗證了大家的說法:幾乎所有乘客都自動靠右側站立,扶梯左側的乘客則自動開始行走。
記者決定實地測試“左行右立”的習慣能否被打破。在國貿站的上行扶梯處,記者刻意站在左側靜止不動。可是沒多久,一名男士從后面走來,示意記者讓一讓。
雖然大家從行為上普遍默認 “左行右立” 的集體動作,但心底也有不同的想法,有些乘客表示自己雖然會靠右站立給別人留出左側,實際上卻知道在扶梯上行走很危險,自己從來不走。也有乘客表示,知道“左行右立”會給扶梯帶來損害,但認為在左側行走確實更快。
“只能加強宣傳吧。”乘客許女士認為,地鐵部門可以利用媒體的力量傳播科學乘梯常識;乘客劉女士認為,地鐵部門可以在客流集中的高峰時段,通過在車站安排專人引導大家安全使用電扶梯。其實,改變不僅要靠外部的引導宣傳,同樣也需要自驅力,那就是要認知到不提倡“左行右立”的具體原因。
業內人士:“左行右立”不安全不高效不提倡
北京市電梯商會秘書長高級工程師宋業峰從事電梯相關行業多年,對于“左行右立”他了解頗多。他表示,這種做法最早可以追溯到1944年的英國,作為一種文明的乘梯方式,“左行右立”開始在全世界推廣。近幾年,很多國家因為安全的原因開始逐步禁止“左行右立”這一乘梯方式。
2006年,加拿大多倫多交通委員會因“左行右立”的不安全性,撤除了294個“左行右立”標語;韓國首爾曾大力倡導過乘坐扶梯“左行右立”,但隨后的調查顯示,約3/4的扶梯事故是因人們在扶梯上走動導致,“左行右立”這一規定隨即被取消;日本是最普遍實施“左行右立”乘梯方式的國家,但近年來,日本也在努力宣傳安全正確的自動扶梯搭乘方式,強調“乘坐自動扶梯,不要走,不要跑”。
宋業峰表示,不再提倡“左行右立”主要基于安全和通行效率兩方面的考慮。從安全角度來看,扶梯梯級高度通常為21-24厘米,比普通步行樓梯的13-18厘米高出不少,這種設計本身就不適合行走,容易導致乘客絆倒摔跤。更危險的是,如果扶梯突然停止,正在行走的乘客很容易因慣性失去平衡,可能引發摔倒、踩踏等二次事故。此外,“左行右立”會導致扶梯設備單側承重,右側梯級輪承受的壓力是左側的3倍,長期如此會加速單邊磨損,造成梯級鏈條伸長不均,嚴重影響設備使用壽命。在通行效率方面,實際測試表明,在客流量大的車站,讓乘客均勻站立在扶梯兩側的方式,反而比“左行右立”能提升24%的運輸效率。因此綜合評估,繼續推行“左行右立”的做法弊大于利。
來源:BRTV新聞(記者:朱偉 張新蕾)
編輯:吳文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