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傳統花農還在與泥土較勁,涇河之畔的玻璃溫室里,一場關于鮮花的“未來實驗”已悄然結果——17個品種的玫瑰在巖棉基質中茁壯成長,滴箭管道如神經網絡般鋪開,智能控制系統通過密布的傳感器,為每一株花計算著最佳生長參數。
“種花不用土,澆花施肥全靠電腦算,連風都得‘過濾’才能進溫室。”陜西伊翡園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伊翡園藝”)運營主管李朝陽的話音剛落,一旁的分揀包裝車間就傳來機械運轉的輕響——智能分選機正用“火眼金睛”掃描玫瑰花,花頭大小、綻放程度、有無瑕疵都被精準識別,不同等級的鮮花順著傳送帶,列隊“走”向包裝線。
這片占地110畝的鮮花工廠,正以每年1450萬枝鮮切花的產能,重新定義現代農業的浪漫敘事。
玫瑰住進“智能公寓”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涇河新城茶馬北路西側、涇河河堤路北側的基泰園藝特色設施農業產業示范園。還未進入溫室,一套堪比食品車間的消毒流程便讓人感受到這里的“與眾不同”:伸手靠近消毒機,自動感應噴水、打消毒液;再沖洗鞋底,穿上防塵服。這套嚴格的防護體系,可將外界病毒、細菌隔絕在玻璃幕墻之外。
隨著玫瑰溫室的密封門緩緩開啟,一股馥郁芬芳裹挾著濕潤的水汽撲面而來,仿佛跌進巨型香氛瓶中。不同品種的玫瑰香氣交織、色彩斑斕,有的含苞待放、有的半開微綻、有的完全盛放。幾名采花工握著剪刀在花叢里忙活,伴著“咔嚓咔嚓”聲,一枝枝新鮮玫瑰應聲而落。
“正壓溫室種植玫瑰,我們在全國是獨一份!”李朝陽介紹,正壓溫室即半封閉溫室,可有效調控溫室內氣候環境,實現智能化生產管理和365天全季節、全天候采收。較傳統模式,既能減少熱能消耗、降低內部污染風險,又能提高15%-20%的產量。
同時,玫瑰以巖棉作為生產基質——這種由巖石熔融抽絲形成的多孔材料,不僅杜絕土傳病害,還能通過水肥一體化系統精準輸送營養。“每株花底部都插有滴箭,系統會根據天氣和生長情況,精確計算營養液濃度和灌溉量,像‘智能輸液器’一樣為鮮花‘輸入’養分。”李朝陽說,水肥一體模式可節水30%,回液經檢測后還能二次利用,“讓每滴水都發揮出了最大價值”。
與傳統溫室依賴人工監測不同,這里的玫瑰享受著數字化精準照料。智能溫室物聯網環控系統如同“智慧大腦”,通過傳感器實時采集溫室內外溫度、濕度、光照、風速等數據,并據此自動調節天窗、幕布、補光燈、循環風機等設備。技術人員只需設定參數,數萬株玫瑰便能始終處于最佳生長狀態。
“光照是作物生長的關鍵因素,在其他因素滿足的條件下,增加1%的光照意味著增加1%的產量。”李朝陽指著屋頂的自動清洗機介紹,其可自主作業,保證溫室透光率達70%以上,并配備高壓鈉燈補光。當夜幕降臨,高壓鈉燈將溫室變成“不夜城”,夏季玫瑰生長周期僅30-40天,冬季也只需50多天。
分揀線上“科技選美”
采訪中,李朝陽遺憾表示,因紅掌對生長環境要求苛刻,無法帶記者進入溫室參觀。但隔著玻璃幕墻,他介紹了紅掌種植情況:紅掌采用透氣保水性更好的花泥基質,溫室內同樣采用自動化控制系統,通過一臺電腦即可統一管理環境控制、數據檢測等設備,實現全年高品質產出,單枝生長周期約45天。
整個園區通過智能化管理,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智能系統替代人工巡檢,人工崗位主要集中在采收、植株管理和分揀包裝線輔助作業。玫瑰溫室只需1名技術員搭配若干工人,紅掌溫室更只需1名技術員和2名工人即可高效生產,較傳統模式節省30%以上人工作業量。
科技賦能不僅體現在種植端。在分揀車間,智能化分揀包裝流水線上演著“速度與激情”。采收后的玫瑰經6-8小時預冷保鮮,進入分揀包裝環節——工人們先通過打刺機去除玫瑰下半部分的刺和葉,再將其放置于分揀機。智能分選機高速運轉,視覺模塊對每枝玫瑰進行高速掃描,與標準圖庫比對,完成花頭直徑、花瓣瑕疵度等指標檢測,并按“半開小花、全開小花、半開大花、全開大花”等級分類投送,隨后由全自動包裝線完成封裝。1小時可處理包裝8000枝玫瑰,效率是人工的1-2倍。
在紅掌分揀包裝區,獨創的重力勢能運輸線同樣令人驚嘆:其利用重力勢能,將裝有分級后紅掌的試管托盤緩慢移送至包裝臺,空的試管托盤則通過另一運輸線返回套管處。“運輸線采用流利條框架組合,運行順暢、噪聲低、結構緊湊且無能耗,既提效又降本。”李朝陽說。
據介紹,玫瑰和紅掌鮮切花生產基地為基泰園藝特色設施農業產業示范園一期項目,總占地110畝,包含超3萬平方米玫瑰溫室和近2萬平方米紅掌溫室,是全省最大的鮮切花生產基地。玫瑰種植有娜歐米、洛神、艾莎等17個品種,豐產期日產3.3萬枝,最高一天采收了4.1萬枝,年產量1230萬枝;紅掌有迷醉、火焰等27個品種,年產220萬枝。
創新重塑“鮮花經濟”
在紅掌分揀包裝區一角,伊翡園藝工作人員廖敦攀、李晨樂正在直播賣花。鏡頭掃過剛下線的“火焰”紅掌,花瓣上的露珠在LED射燈下晶瑩剔透,兩人熱情向觀眾推薦:“我們的鮮花都是原產地現采現發,喜歡的寶子可以拍一號鏈接。”
廖敦攀介紹,她和同事每天早晚各播一場,雖直播間在線人數不多,但轉化率頗高。當天上午開播僅一個多小時,就成交15單。若西安市民下單,最快次日即可送達。
依托“線上電商+線下渠道”銷售模式,如今,基泰園藝特色設施農業產業示范園產出的玫瑰和紅掌鮮切花不僅暢銷北京、上海、香港、澳門等地,還遠銷新加坡、日本等海外市場。玫瑰因顏色鮮艷、瓶插期7-10天,年銷售均價2元/枝;紅掌憑借色澤好、瓶插期長達1-2個月的優勢,年銷售均價高達10.5元/枝。2024年,伊翡園藝實現年產值約6000萬元,完成從“高顏值”到“高產值”的跨越。
作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伊翡園藝不僅在種植和銷售上做文章,還以發展高效集約化科技農業為方向,積極探索一二三產融合發展:二產方面開發玫瑰永生花、彩掌徽章、毛絨玩具等文創產品;三產方面推出切花主題研學、花藝體驗等項目。來自西安的中小學生、企業員工、女性職工、退休人員等紛至沓來,學習插花技藝,感受科技農業魅力。
值得一提的是,園區發展也帶動了周邊村民就業:現有的50多名工人大多來自附近的崇文鎮,月平均工資3600元,每年還有數百人次季節性臨時用工。村民在“家門口”實現掙錢顧家兩不誤,告別了過去“奔波謀生”與“守護家庭”難以兼顧的困擾。
從巖棉基質中生長的無土玫瑰,到智能分選機下的精準分級;從直播間里的熱情推薦,到漂洋過海、遠銷海外。在這里,花田的浪漫與科技之美交相輝映,每一朵花都在科技的滋養中演繹著生命的美好與絢爛。這片涇河之畔的花田已成為西安科技賦能現代農業的鮮活注腳。
(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呂聰 于忠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