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當地時間5月27日,“古文明對話促進全球進步”圓桌會在希臘雅典衛城博物館舉辦。來自中希政界、文化界、智庫代表共80余人出席活動,圍繞“文化遺產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古文明交流與文明互鑒”“古文明之光:北京與雅典的歷史傳承與現代創新”等議題展開深入探討。
會議現場
中國外文局副局長于運全、中國駐希臘使館公參賴波、希臘文化部長莉娜·門佐尼、雅典衛城博物館館長尼古勞斯·斯坦波利迪斯出席開幕式并致辭。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主任余俊生為開幕式作視頻致辭。北京文化論壇主辦方代表陳偉做北京文化論壇推介。意大利總統前文化顧問、愛琴文明專家路易·高塔爾作閉幕致辭。中歐美全球倡議發起人高大偉主持對話會。
于運全作開幕致辭
于運全在致辭中表示,中國與希臘雖山海遠隔,但文明的力量讓兩國心心相印。中希兩大文明的共通性積淀和凝結著人類文明的共同價值,從中我們能夠凝聚共識、汲取智慧。建議中希、中歐依托傳統智慧弘揚和平精神,充分闡釋各國文化遺產所體現的和平追求,為消除戰爭提供寶貴思想資源;通過交流互鑒應對共同挑戰,使不同文明在超越意識形態差別的基礎上兼收并蓄,為人類進步提供長久保障;借助創新手段煥發文明活力,共同探索文化科技融合發展新路徑,促進內容生產和傳播手段現代化。中國外文局將用好中歐美智庫對話和博物館對話平臺,持續為中歐文化交流、文明互鑒貢獻力量。
賴波作開幕致辭
賴波在致辭中表示,中希兩國作為東西方文明的搖籃,雖形式各異但內核共鳴,為雙邊關系奠定了堅實精神基礎。在兩國領導人推動下,中希文明交流成果豐碩,包括設立孔子學院、開展文旅活動、深化文物合作等。他強調,文化是民心相通的橋梁,中希有責任為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國際和平貢獻力量。未來,中方愿與希方深化語言教育合作,擴大文化藝術交流,促進地方民間互動,推動更多城市結好和人員往來。希望雙方共同努力,不斷拓寬中希文化交流之路,持續深化中希友誼根基。
余俊生作視頻致辭
余俊生在視頻演講中表示,北京與雅典作為世界文明古都,始終在歷史長河中相互輝映、彼此借鑒。從古希臘雕塑與犍陀羅藝術的交融,到馬可·波羅筆下的元大都,再到今天“一帶一路”框架下的故宮與衛城博物館合作,兩大文明互學互鑒的歷程從未中斷。當前,中歐班列不僅促進經貿往來,更推動人文交流,使文明對話從物質層面升華為精神共鳴。北京愿與雅典攜手,以全球文明倡議為指引,深化傳統智慧與現代創新的融合,促進不同文化間的理解與合作,共同繪就“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文明新圖景,為人類文明進步貢獻智慧與力量。
莉娜·門佐尼作開幕致辭
莉娜·門佐尼表示,希臘和中國作為兩大古老文明的繼承者,應攜手應對全球挑戰。柏拉圖、亞里士多德、蘇格拉底和孔子、老子等中希思想家的古代智慧為各國政治制度、社會制度和教育框架奠定基礎,繼續影響著當前人們的世界觀并激發創造力。古典智慧中的中庸、道德責任等理念對現代治理、可持續發展具有深遠意義。跨文化對話是增進國際理解與合作的關鍵,她呼吁以共同價值觀為基礎,構建互惠互利的全球文化倡議,希望此次會議能深化雙邊關系,推動和平與繁榮的未來。
尼古勞斯·斯坦波利迪斯作開幕致辭
尼古勞斯·斯坦波利迪斯強調文明互鑒與文物保護的重要性。他表示,衛城博物館自2009年開放以來,以現代建筑融合古典精神,展出跨越2500年的珍貴文物,包括帕特農神廟浮雕等,展現古希臘民主與藝術成就。然而,19世紀流失海外的文物仍是未愈的傷痕,館長呼吁國際社會支持文物回歸,維護文化遺產完整性。中希作為文明古國,近年已在文物保護、數字化復原等領域展開合作。未來,雙方將深化技術共享、學術交流及公眾教育,推動文化遺產的修復與傳播。唯有跨國合作與文明對話,才能守護人類共同的歷史,啟迪未來。
中歐專家探討“文化遺產保護與可持續發展”
中歐專家探討“古文明交流與文明互鑒”
在主題討論中與會嘉賓一致表示,中希兩國的文明是相向而行的,中國與希臘的文化史中都蘊藏著對于和平、仁愛、互鑒等價值的共同追求。各國文化機構既要順應數字化潮流改進文化遺產保護與展示手段,也要深入挖掘闡發其中蘊含的價值理念,為全球進步提供精神指引。北京、雅典等世界知名古都可以依托豐富的文化稟賦積極開展文明對話,在文化遺產保護與城市治理、青年人文交流等領域加強經驗交流,更好煥發古文明之光。
陳偉推介北京文化論壇
陳偉在圓桌會上推介北京文化論壇,他指出,北京文化論壇自2022年創辦以來,以“傳承·創新·互鑒”為永久主題,匯聚了70余國2000余名嘉賓,包括多國政要、國際組織負責人及文化領域領軍人物。論壇通過發布行業報告、促成產業合作、展示文化遺產等務實舉措,推動中外文化交流,三年來簽約項目總金額超150億元。論壇形成《中外文化交流報告》、“新時代·新影像”創作計劃等成果,并常態化開展“會客廳”活動,促進對話持續深化。2025年北京文化論壇將于9月舉辦,誠邀國際友人共赴“金秋之約”,攜手拓展文明對話新篇章。
譚曉玲參與主題對話
作為博物館之城建設的參與者之一,首都博物館副館長譚曉玲參加了此次圓桌會。近年來,首都博物館已經與20余家世界各地的博物館簽訂了戰略合作意向書,結成友好館;“世界文明交流互鑒”系列是首都博物館臨時展覽體系的重要一環。譚曉玲說,非常期待能夠與以衛城博物館、希臘國家考古博物館為代表的希臘博物館開展進一步的合作。
閉幕式現場
閉幕式上,意大利總統前文化顧問路易·高塔爾,清華大學國家遺產中心主任、建筑學院教授呂舟表示,延續性是人類文明的共同特征,各國不斷從歷史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以促進今天的發展。很高興看到中歐機構共同致力于推動文化交流,這不僅有利于中歐加強文化領域合作,也有助于通過建立文化聯結、汲取歷史啟發,更好推動世界和平與可持續發展。
中軸線主題圖片展在雅典開幕
作為本次論壇的配套活動,“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主題圖片展同日在位于雅典的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開幕,展期一個月,主要受眾為致力于中希友好的政要、學者、專家等主流高端人士。該展精選約100幅優秀攝影作品,通過鏡頭下的光影敘事,從多個角度、不同維度展現北京中軸線的建筑之美、歷史之美、文化之美、人文之美,以及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蘊,闡釋了北京中軸線所體現的中華文明突出特性。
本次活動由中國駐希臘大使館指導,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中國外文局當代中國與世界研究院、中歐美全球倡議聯合主辦,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中希文明互鑒中心支持。
中國和希臘都擁有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兩國友好關系源遠流長、歷久彌新,是相知相親、互利共贏的全面戰略伙伴。近年來,雙方推動共建“一帶一路”合作高質量發展,合作建設中希文明互鑒中心、雅典中國古典文明研究院,展現了兩個古老文明的和合之美和時代擔當。北京和希臘近年在文化交流和博物館合作上也有很多的積累和發展空間。例如正在首都博物館展出的“希臘人——從阿伽門農到亞歷山大”展覽,以及在希臘雅典市政府新文體中心舉辦的“北京‘雙奧’與中華文化”主題展覽。此次活動借中國與歐盟建立正式外交關系五十周年契機,通過北京與希臘文化交流,拉緊文明交流紐帶,為全球超大城市文化傳承提供了“北京經驗”,為促進中歐關系持續健康發展貢獻首都智慧,增進當今世界不同文明之間的相互理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