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近日,《關于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國土空間規劃城市體檢評估規程》這兩個事關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文件相繼發布。新政策對我們的生活、對城市的發展有怎樣的影響?5月27日晚,《焦點訪談》欄目播出【城市更新 有“里”有“面”】節目,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長楊保軍在節目中展開解讀。
本文字數:3015字
閱讀時間:10分鐘
城市就像一個有機生命體一樣,在歲月的長河當中不斷演進。隨著時光的流轉,也會出現基礎設施老化、功能布局失衡、交通擁堵等各種“城市病”,需要及時進行體檢和更新。城市體檢和更新不僅關乎民生,還有利于促進投資和消費,拉動經濟增長。近日,又有兩個事關城市高質量發展的文件相繼發布,一個是《關于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還有一個是《國土空間規劃城市體檢評估規程》。那么,這次的新政策有什么不同?它將對我們的生活、對城市的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呢?
什么是城市更新?打個比方說,您家的房子住了幾十年,老了舊了,需要重新裝修升級一下,城市也一樣。在廣西南寧,一些老舊小區陸續都加裝了電梯,老人們上下樓更方便了,這屬于城市更新。
在重慶永川區,最近一段時間,城市排水管網更新改造工程正緊張進行,為的是解決雨污水管網年久失修老化等問題,這也是城市更新。在上海,昔日的城中村——紅旗村不再被初級農貿市場圍繞,而是變身上海數字化轉型示范區“海納小鎮”的核心區,這樣的升級改造同樣屬于城市更新。
而城市體檢,顧名思義就是給城市做體檢,看看有沒有不適應發展的“城市病”。按照日前發布的相關政策要求,我國要建立城市體檢與城市更新一體化的推進機制。
焦點訪談
清華大學中國發展規劃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煜:
“城市更新是為了解決城市發展所存在的問題,而要解決問題首先就要發現問題,城市更新之前要做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就是城市體檢。建筑的問題在哪里?社區的問題在哪里?街道的問題在哪里?在此基礎之上再去根據排查的結果做好規劃,然后再讓城市更新的具體項目跟著規劃走,這樣就能夠做到精準定位問題和精準解決問題,形成一體化的鏈條。”
城市更新好處多多。截至2024年底,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7%,有9.4億人生活在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升級了,老百姓可以住得更舒適。各項補短板工程可以促進投資。老商業街區的改造,消費場景的創新可以刺激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等等。
焦點訪談
董煜:
“以城市更新當中比較重要的城市管網建設來說,從去年來看,城市管網建設直接投資達到五千多億元,拉動了八千億元的投資,對于穩增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我們也能看到,通過對供水、供熱、供氣等管網改造,一方面便利了群眾的生活,另外一方面也消除了可能存在的風險隱患。”
當前,我國城市發展正經歷深刻轉型。圍繞推動城市業態、功能、品質提升,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4月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也再次強調,要加力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日前發布的《關于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正是將前期的實踐經驗和改革成果上升為制度安排,讓城市更新有了頂層設計。那么,城市更新要“更”什么呢?《意見》提出了八項重點任務,一系列政策舉措直擊城市發展的重點和難點。
焦點訪談
中國城市規劃學會理事長楊保軍:
“八個方面,既有基礎性的,像生態環境的本底修復,再到民生問題,再到安全問題,還包括如何有效地激發經濟活力。比方說營造出良好的消費場景來帶動消費,以及提供一些新質生產力適合的創業創新空間,還有優化城市結構、業態。”
在城市更新的內容中,有些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比如老舊小區和地下管網改造。2019年—2024年,我國累計開工改造老舊小區28萬個,惠及居民4800萬戶、超過1.2億人,共改造提升各類老化管線36萬公里。
而在基礎硬件補短板的同時,《意見》還提出,要開展完整社區建設。這也意味著,社區要進一步補齊公共服務設施短板。
位于上海市楊浦區的工人新村228街坊最老的房子已經70多年了。房子舊不說,配套不足、功能缺失等也曾困擾這里的居民。經過城市更新改造,如今,這里的房子煥然一新,還配套完善了社區“15分鐘生活圈”,居民在家門口就可以購物、健身,還可以去老年食堂吃飯。
焦點訪談
董煜:
“公共服務走入社區以后,一方面能夠讓群眾享受到更加便利化的生活服務,另一方面通過把一部分中小微企業布局到社區,能夠提供就業崗位,也能夠有效促進直接消費,這些從經濟意義上來看都是非常積極的。”
焦點訪談
楊保軍:
“未來的社區不是純居住的,它一定能夠帶動社區經濟發展。像新加坡的社區,是以鄰里中心作為社區的綜合服務載體,在社區層面帶動的消費幾乎占了整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50%,所以這里頭還是一個很大的、有待開發的領域。”
既要補短板,也要謀發展。在推進老舊街區、老舊廠區、城中村等更新改造方面,《意見》就提出了功能轉換、業態升級、活力提升三個關鍵詞。比如說,鼓勵以市場化方式推動老舊廠區更新改造,加強工業遺產保護利用,強調要植入新業態新功能。
在珠江邊,廣州發電廠老廠區正在進行升級改造。從2018年起,這個廣東省現存最老的火力發電廠就逐步關停發電機組,2023年底徹底退出運行,并開啟廠區轉型之路。項目總投資20多億,未來,這里將被改造成一個現代化都市產業園。
改造過程中,主廠房、煙囪等有特色的工業遺跡將被保留并活化利用。園區內原有的一些文物建筑、歷史建筑也將進行保護修繕。新建的商業綜合體、濱江景觀帶等可供市民在這里看演出、健身、休閑娛樂,而保留價值較低的一些低層廠房將被改造為產業大樓,吸引一些科創企業入駐。
類似這樣的老舊廠區、老舊街區改造在全國還有很多。位于河北石家莊的一個工業遺址公園,昔日的舊廠區里新建了沉浸式體驗館,還會不定期舉辦音樂節、文創展等活動吸引游客。在廣州,一條原本都是大排檔和小吃攤,環境臟亂差的街區經過改造,變身為時尚潮流體驗街區,成為區域消費新地標。
焦點訪談
楊保軍:
“城市更新有一個基本的理論叫場景理論。在場所里有各種各樣的經濟文化社交活動,人和空間互動了就叫場景。更新就是要塑造更多的場景,這個場景包括什么,第一個當然有可能帶來的就是消費場景。”
焦點訪談
董煜:
“對于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很多老舊小區的角落同樣有魅力,并不是把它拆掉換一個新的就一定有吸引力。恰恰相反,在一些老舊的角落,通過引入一種新的元素之后,能夠營造一種很好的反差感,能夠成為旅游景點,也能夠成為打卡去處。我相信在這次的城市更新當中,用這種科學的辦法去推進,能夠讓很多老城區煥發出新的活力。”
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資金保障是關鍵。“十四五”以來,中央預算內投資已累計安排超過4700億元,支持城市燃氣、排水等地下管網改造和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城中村改造等配套基礎設施建設。下一步,相關政策圍繞健全多元化投融資方式作出了新部署,包括加大中央預算內投資等支持力度、落實城市更新相關稅費減免政策、鼓勵政策性銀行對符合條件的城市更新項目提供支持等。
焦點訪談
董煜:
“近年來,中央財政在這方面給予了很大支持力度,近期我們根據相應的一攬子增量政策當中的超長期特別國債等安排,也會對于城市更新項目予以一定傾斜,在這個過程當中對于符合條件的項目也會給予稅費優惠。”
當然,城市更新項目投資額較大,單靠政府的投入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建立多元化、多層級的資金投入機制,調動各方力量積極參與,確保城市更新可持續發展。
城市是人們安居樂業的家園,也是經濟發展的引擎。當前,城市更新已經成為穩投資、促消費的重要抓手。通過城市體檢,精準發現阻礙城市發展的癥結所在。通過城市更新,一方面解決居民的急難愁盼、生活痛點,一方面探索適合新時代城市高質量發展的路徑。隨著城市體檢更新行動的推進,城市的業態、功能、品質將不斷地提升,也會讓城市居民的生活更加便捷舒心、多姿多彩。
本文來源:央視網·焦點訪談
【免責聲明】本公眾號發布的內容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以任何形式進行牟利。內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與我們聯系,我們將于第一時間協商版權問題或刪除內容。內容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公眾號立場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解讀 | 央視新聞連線楊保軍理事長:推進城市更新,接下來怎么干?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解讀 | 楊保軍:領會精神勇于改革創新,有力有序推進城市更新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重磅 | 中央明確城市更新“路線圖”!《關于持續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意見》出臺
點擊圖片閱讀全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