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鬣。”藥香氤氳中,大同大學附屬醫院第二屆中醫藥文化節暨"治未病"理念推廣活動正式拉開帷幕。
5月28日上午,由"治未病"科牽頭,聯合中藥房、血液內科、中西醫轉型辦、兒科等科室,并得到醫務科、總務科、保衛科、急診科、住院處等科室的大力協助,為居民奉上一場沉浸式中醫藥文化盛宴。白衣醫者們以仁心為引,讓千年中醫智慧煥發現代活力。
走進中醫脈診區,郭勤主任與劉水清主任三指輕搭間辨體質、析病因,為居民提供科學、合理的個性化健康指導。血壓測量區人頭攢動,我們的血液內科王宗平大夫與心腎內科李紫磊大夫耐心傾聽居民心聲,為其答疑解惑。
代茶飲體驗區茶香裊裊,一杯杯溫潤的烏梅養生茶成為熱點。揭開養生壺,向居民展示杯中沉浮的烏梅、紅棗與玫瑰。烏梅生津解暑,紅棗補中益氣,玫瑰疏肝解郁,三味相合正是夏日養心佳飲,更加體現“藥食同源”理念。提供中醫適宜技術(耳針療法)的隊伍不斷壯大,隊伍中不時傳來驚嘆:“貼耳穴,失眠真的能改善?”醫師團隊現場演示中醫外治法的精妙。
居民手中拿著的是“治未病”科科室人員親手制作的香囊(驅蚊防暑香囊、解郁安神香囊、散寒溫胃香囊),人們將中藥香囊系于腰間,在端午民俗體驗中感受中醫藥的魅力。活動現場還設立了展板,宣傳“治未病”理念、中醫體質辨識、夏季養生、冬病夏治—三伏貼、中醫減重等中醫藥文化知識。
端午節不僅是中國傳統節日,更是對中醫養生文化的傳承和發揚。本次文化節不僅搭建起醫患溝通的橋梁,更讓"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的理念深入人心。“杏林春暖,薪火相傳”,大同大學附屬醫院“治未病”科將堅持傳承創新的中醫特色發展理念,以文化為舟,載著中醫藥智慧駛向更廣闊的健康港灣。
文 / 李東臻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