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報訊(記者吳婷婷)5月28日,北京市2025年防汛工作新聞發布會舉行。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揮部辦公室執行副主任、市應急局副局長李宇表示,北京全面部署防汛備汛,加緊修訂防汛應急預案。
李宇介紹,從近年來的防汛實踐來看,北京的防汛風險主要體現在:城市積水內澇風險依然較高。城鄉接合部、部分郊區新城等區域應對極端降雨天氣的防汛基礎設施依然薄弱,分布在城郊的231處下凹式鐵路橋涵和個別排水系統標準比較低的路段,遇到強降雨造成內澇積水的可能性比較大。遇有極端降雨時,地鐵、半地下室、地下商場、地下車庫、地下通道等地下空間仍存在防汛風險,還需加強防倒灌、應急疏散避險和應急搶險措施。
流域性洪水風險依然存在。目前,永定河、潮白河、北運河、大清河、薊運河五大流域影響河道堤防等工程防洪安全的險工險段共有83處。北運河、潮白河防洪工程體系還不完善,遇到超標準洪水時仍有風險。北運河左堤通胡大街至東六環西側路段的三公里不連續堤段,正在開展堤防加固工程建設。
山洪地質災害隱患點多面廣。山洪地質災害歷來是北京市防汛的難點問題。北京現有地質災害隱患點9402處,山洪溝道352條,山洪地質災害高風險區域涉及7個區98個街道(鄉鎮)774個村。此外,郊區旅游景點與山洪地質災害的隱患點重疊,暑期旅游旺季與汛期雨季重疊,戶外運動和旅游人員流動性大與山區通信盲區重疊,預警轉移難度大,這些因素都極易造成風險。
汛期即將來臨,李宇表示,在復盤總結去年汛期降雨應對的基礎上,加緊修訂防汛應急預案。同時,去年汛后,相關部門和各區積極開展防汛隱患排查,建立隱患臺賬并動態更新。市住建委組織排查危舊房屋和低洼院落,確保安全;市交通委重點針對道路設施、隧道設施以及軌道交通等重點防汛部位開展隱患排查治理;市防汛辦加緊完善“防汛抗旱指揮調度系統”,匯聚跨部門、跨區域、跨層級數據資源,實現全市汛情態勢“一圖統覽”。在全市774個防汛險村安裝汛情監測站,采用4G+北斗雙模通信技術,確保在極端天氣下監測數據正常回傳。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李立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