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張懷水 每經編輯:陳旭
5月2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1~4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1170.2億元,同比增長1.4%。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速呈現出明顯的V型走勢。今年1~4月1.4%的同比增速,創下近8個月以來累計同比增速的新高。其中,4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3.0%。
與此同時,今年前4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為21170.2億元,達到近3年來同期最高。同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營業收入43.44萬億元,也創歷史同期最高紀錄。
利潤同比增速呈V型走勢
自去年下半年以來,我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速呈現出一個明顯的V型走勢;今年以來,反彈趨勢更為明顯。1~3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速達到0.8%,近半年來首次實現由負轉正。1~4月,這一增速進一步提升,達到1.4%,創下近8個月以來的新高,其中,4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3.0%。
從行業利潤的情況來看,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4月,農副食品加工業利潤同比增長45.6%,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24.5%,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15.4%,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3.2%,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1.7%,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1.6%,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5.6%,紡織業增長3.7%。
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V型反彈說明工業企業的經營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一方面,去年9月以來中國出臺一攬子增量政策,這些政策有效拉動了內需,改變了我國制造業的國內需求環境;另一方面,去年9月,美聯儲開啟新一輪降息周期,這使得歐美消費者需求增加,客觀上促進了我國出口增加,我國制造業外部條件有所改善。
工業生產實現較快增長
國家統計局工業司統計師于衛寧在進行數據解讀時表示,4月,各地區、各部門加快落實更加積極有為的宏觀政策,有力有效應對外部挑戰,工業生產實現較快增長,帶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增長加快。特別是以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為代表的新動能行業利潤增長較快,彰顯工業經濟發展韌性。
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國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蘇劍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今年以來,工企利潤增速出現了明顯反彈,說明國家出臺的宏觀經濟政策發揮出應有的效果。在經濟內生動力尚未完全恢復的情況下,國家出臺的一攬子支持舉措,諸如“兩新”(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加力擴圍、降息等,都對行業利潤的恢復和增長發揮出較大的作用。
對于前4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收創歷史同期最高紀錄,盤和林表示,這表明中國制造業表現出較強勁的復蘇勢頭,主要受益于兩方面:海外出口方面,中國制造通過轉型升級提高了出口韌性,頂住了加征關稅的壓力,中國商品實現了出口高增長,從而為制造業帶來營收增長;國內需求方面,中國通過“兩新”“兩重”(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等政策提振內需,使得工業企業的國內市場表現得以有效改善。
兩方面共同作用下,中國工業企業有望進入新一輪繁榮周期,隨著中國制造業的韌性不斷增強,預期該周期未來還會延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