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5月28日,俄羅斯衛星通訊社以“中國3000萬噸鋰和鈾的繁榮,可能會炸毀全球能源市場”為題,報道了中國兩則重磅消息。
消息一: 中國 研究人員在內蒙古自治區鄂爾多斯沙漠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鈾礦庫。
查了查消息源,這則消息國內媒體實際上在今年1月就有報道。因為這次重磅發現,是全球首次在風成砂巖分布區發現的特大型鈾礦,由此意味著原本判斷沒有鈾礦的地方,或能找到新鈾礦,這將大幅增加我國鈾資源量,有效提升我國鈾資源安全保障程度,應對可能能源關鍵礦物地緣風險能力大幅提升。
俄羅斯推算,57 個運行中的反應堆,30+ 個在建,40+ 個計劃中的反應堆,年鈾需求量約為 1.2-1.4萬噸;到 2030 年,需求可能達到 2.5-3萬噸/年,到 2035 年達到 3.5-4萬 噸。
本來這對哈薩克斯坦 (50%)、烏茲別克斯坦 (20%)、加拿大 (10-15%)、納米比亞 (10%) 和俄羅斯 (5%)來說是一件大生意(括號數字為中國鈾礦公開來源比例),現在中國鈾礦找礦突破,把這個大生意“攪黃”了。
消息二:中國科學家西昆侖-松班-甘孜發現了一條2800 公里長的鋰礦帶,已探明儲量超過 650 萬噸,總潛力超過 3000 萬噸。
這則消息同樣算舊聞,今年1月份、2月份都有媒體報道。
中國地質調查局官網在2月份還專門發布了通訊文章。因為按照上面公布的數據,該發現讓中國鋰儲量從世界第6直接躍居至第2。
而隨著新能源產品越來越多滲透進我們日常生活,對于鋰礦資源重要性的認識,大家也越來越深,說一句新時代的“白色石油”也不為過。鋰儲量大幅提升,本質上是為中國能源安全再增添一條防線。
俄羅斯媒體為啥這個時候舊聞重炒呢?
很直白:利益相關。俄羅斯是傳統能源油氣市場的大玩家,今年石油價格下降幅度不小,如布倫特原油累計下跌 22.2%,WTI 原油下跌 21%,俄羅斯因此日子難過了不少。
石油價格下降,關鍵原因就是需求減少。一方面是特朗普王八拳,擊散了全球好不容易恢復的經濟景氣預期;二是新能源產品加速,特別是新能源車替代油車趨勢,越發明顯,導致石油能源需求降低。
今年前4個月中俄貿易,俄羅斯發布數據不是太理想,價量齊跌,如果上述新能源礦產更加自主可控,中國進一步向新能源轉型,那么作為俄羅斯當下的最大能源客戶,其不可能不受沖擊。
俄羅斯或不得不面臨經濟轉型的巨大壓力,這對很長一段時間靠賣油氣就能過好日子的俄羅斯人來說,顯然不是一個好消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