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時中國人普遍騎的只有兩款車。一款是幸福250,這款車車身較大,非常適合硬派男性駕駛。但而嘉陵50則車身尺寸較小,行駛起來更加方便靈活,也得到了不少人的喜愛。
只是按現在的觀念,嘉陵50也實在太小了一些,就連輪胎寬度都和現在山地自行車差不多,實在無法滿足日常代步的需求。但在當年那個時代,這已經是難得一見的寶物。
在我們這邊,凡是開幸福250的往往都是家中有一定資產積累的人。而凡是開嘉陵50,的往往都是做小生意的人。他們會將車輛改造一下,后座一左一右放上兩個筐子,以達到方便運輸的目的。
嘉陵50絕對是耐造級別的。別看它身材很小,但載重量卻高到出奇。更牛的是它居然還有腳蹬子的存在,要是一點油都沒有了或者發動機出現問題,用腳蹬子也能蹬回家。
我家之前就有過這種車,當時我爸一直在外面收購土特產,最開始是用挑擔和木推車,后來就用自行車,再后來就買了這輛嘉陵50。那時候我還在上初中,我記得價格是900塊錢左右。
買的那輛車是嘉陵50型雙沖程助力車,花掉了我們家一年的積蓄。這車是采用腳踏啟動的,使用的是本田的技術,最快能跑到每小時60km。
壞處就是檔次實在不高,和幸福250相比較差距還是太大了一些。而且一旦啟動之后就有很大的噪音,不像幸福250的發動機一樣,啟動之后的聲音賊好聽。
最搞笑的是這車居然連里程表都沒有,也就是說,你到底能跑多快你根本就不知道。也就是當時沒有什么太嚴格的限速,要不然絕大多數摩托車駕駛員都會收到罰單。
能拉多少公斤的貨物也不知道,反正我爸最多拉過250kg的貨物,來來回回200km下來居然一點事都沒有。
這車還有個缺點,就是太容易損壞。我爸買了嘉陵50之后,賺錢沒見多賺多少,就看著他沒事時騎車出去玩。
那時候他也年輕,朋友也多,這輛車當玩具,最后搞得天天跑出去維修。
后來我媽就抱怨,真不應該給他買這款車。本來覺得這車能讓家里多賺些錢,可沒想到成了他玩耍的工具,這就失去了買車的意義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