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的桑吉(化名)是西藏亞東縣帕里鎮小學六年級學生,兩年前雙眼開始紅腫發癢,遇風疼痛難忍。直到桑吉眼病反復發作一年多,父母才湊錢帶他到縣醫院就診。
但遺憾的是,醫院因缺乏眼科專科醫生不能確診,只能用眼藥水消炎,無法得到及時有效干預。直到2024年“眼明心安”項目的到來,小桑吉才被北京專家確診為春季卡他性角結膜炎。
2025年5月23日—5月29日,在第75個國際兒童節來臨之際,由北京大學人民醫院7名眼科醫生、視光師組成的專家團隊與“眼明心安”項目組再次走進亞東縣,開展眼明心安-西藏兒童盲及低視力診療能力提升項目2025公益篩查及帶教培訓活動,守護高原孩子們的視力健康。
“眼明心安”項目專家組與當地醫生在亞東中學協作完成篩查后合影
服務精準:5000公里的追尋
亞東縣位于西藏日喀則市東南部,平均海拔3500米,與印度和不丹接壤,距北京5000余公里,是我國重要的邊境縣之一。
受高原強日照、高紫外線輻射、低氧及干燥氣候等自然環境影響,疊加專業眼科醫生匱乏、篩查設備短缺、眼健康科普不足等因素,當地兒童近視、散光、斜弱視、角結膜炎、先天性白內障等眼病難以及時發現診治,許多孩子的“視”途蒙上陰翳。
深入到最需要的地方,讓孩子們有一個“睛”彩未來,是發起“眼明心安”項目的初衷。該項目由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會、北京奇安信公益基金會和北大醫學眼科專家于2022年5月共同發起,致力于提升西藏眼科醫生眼病診療能力,滿足西藏兒童及青少年基礎眼健康需求。
小桑吉就是該項目篩查出來的孩子。去年6月30日-7月5日,“眼明心安”項目首次在亞東縣開展了為期6天的兒童眼病篩查帶教工作,為當地1282名學生進行了眼健康篩查。
目前小桑吉已經在亞東中學讀書,在此次篩查中得到了進一步會診。“很擔心孩子會失明,是眼明心安項目給孩子和我們一家帶來了希望。”得知兒子的眼病通過治療能夠控制后,小桑吉父親的言語中充滿真摯的感激之情。
【鄧洵醫師為桑吉進行復查】
連續兩年到亞東縣參與“眼明心安”項目的鄧洵醫師表示,春季卡他性結膜炎在這里是兒童高發眼病,許多患兒治療不及時往往會導致病情加重。“通過我們的篩查和宣教,現在當地醫生和家長都能識別這類眼病的早期癥狀,及時進行針對性干預。”
此次篩查,項目專家面臨雙重挑戰,既要克服高原環境對身體的極限考驗,又要科學規劃高效推進篩查工作,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夠篩查更多的孩子。兩名視光師奔波于各個篩查點,一天內甚至要輾轉兩個鄉鎮。
【“眼明心安”項目視光師為學生測瞳距】
在項目專家組與當地醫護人員通力協作下,四天共完成了對全縣1214名學生的眼健康篩查。至此,“眼明心安”項目已基本實現對亞東中小學及幼兒園學生的全覆蓋篩查,累計篩查人數近2500人,為當地兒童眼健康建立了重要保障。
亞東縣政府副縣長加錯表示,兒童眼健康關乎邊境長治久安,“眼明心安”項目連續兩年在亞東開展兒童眼健康篩查,猶如一場“及時雨”,不僅提供免費專業檢查,更傳遞了社會對西藏兒童健康的關懷,彰顯了公益力量。
科技賦能:先進設備點亮“視”界
長期以來,西藏偏遠縣級醫院由于眼科設備匱乏,許多兒童眼病無法得到及時診斷。如今這一困境終于迎來轉機——4臺眼底照相機 AI-FD16aN、2臺視力篩查儀 VS-TPLUS、圖湃OCT和德國蔡司IOLMaster光學生物測量儀等先進眼科篩查設備,也隨著本次項目進入亞東。
5月25日,在亞東縣衛生服務中心舉行的活動啟動儀式上,這套公益價值共54萬元人民幣的設備無償捐贈給了包括亞東縣在內的昂仁縣、仁布縣、定日縣和康馬縣等日喀則市所屬五縣,此舉不但有助于完善當地的眼科硬件設施,也將帶動當地眼科診療水平的提高,推動眼病篩查和診斷向自主化、精準化轉變。
【“眼明心安”項目向日喀則市所轄五縣捐贈眼科篩查設備】
對于項目組帶來的這些陌生檢測設備,當地醫生滿懷好奇。仁布縣中心醫院的次仁玉珍說:“原以為篩查就是拿著視力表讓孩子們看,完全沒想到有這么多種類的檢查設備。比如眼底照相機,拍照后AI自動輔助給出診斷結果,對基層醫生來說太有幫助了;這次能捐給我們醫院一臺眼底照相機,真的太激動了。”
【采用眼底照相機開展眼底病變篩查】
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領先的眼病篩查和診斷,一直是深藏在當地家長和老師心中可望而不及的夢,“眼明心安”項目讓這個夢實現了。
北京奇安信公益基金會秘書長梅冬表示,我們始終堅信技術創新對公益的賦能價值。此次捐贈先進的眼科篩查設備的同時,也積極推動兒童眼病數據庫的建立與積累,希望基于充足的數據積累與分析,為西藏兒童提供精準診療與隨訪服務,推動優質醫療資源突破地域壁壘,實現對邊疆地區醫療衛生事業的持續性賦能。
亞東衛生健康委員會主任格桑次旺認為,這些設備不僅能幫助孩子們早發現、早治療眼疾,更重要的是通過北京專家的手把手帶教,讓我們本地醫生掌握了現代化眼科診療技術,我們一定確保設備用得好、用得久,真正造福高原的每一個孩子。
此次,隨著項目組團隊進藏的還有公益價值64.5萬元的眼鏡。5月26日在亞東中學舉行的眼鏡捐贈儀式上,深圳市慧明眼鏡有限公司和北京新視野眼科醫院有限公司通過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會,分別向亞東縣捐贈500副LIPO李白兒童青少年光學鏡架和500副普諾瞳環帶微結構離焦鏡,為符合配鏡條件的學生提供精準視力矯正支持。
【“眼明心安”項目向西藏兒童捐贈500副愛心眼鏡】
初三學生白瑪片次在驗光時透露,他初一就感覺看不清黑板,為不增加家庭負擔,一直通過往前換座位、扒眼睛等方式勉強看黑板。這一情況得到亞東縣中學初二2班班主任段元翠老師的證實,許多孩子因家庭經濟條件差且懂事不愿告知家長,加上本地配鏡條件有限,未能及時配鏡。
“能得到一副免費的眼鏡,真的是太開心了!”白瑪片次激動的說。
【視光師周景偉為學生進行配鏡】
視光師周景偉、樊思宙都表示,亞東中學生近視率超出他們的想象,與內地近視率相當,高度近視比例也不低,但及時配鏡或配戴合適眼鏡的學生比例較低。
帶教實操:培養一帶不走的醫療隊
如何提升當地醫生的初級診斷能力,培養一支帶不走的基層醫療隊,是“眼明心安”項目的核心使命。為此,項目構建了一套“理論授課+實操帶教+遠程指導”的三維體系。
2024年,亞東縣衛健委從全縣七個鄉鎮的五官科、全科、藏醫科等科室精選出10名骨干醫生,與項目協同開展眼病篩查工作。項目組每位專家帶教1-2名當地醫生,除了進行篩查、設備培訓,還進行實操帶教,在義診過程中隨時釋疑答惑,遇到特殊病例則進行集體會診和講解。篩查結束,還會及時復盤總結特殊病例及處置方案。
作為連續四年參與支持“眼明心安”項目的專家,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眼科中心朱雪梅醫生表示,此次帶教將聚焦屈光不正、斜弱視、角結膜疾病等常見病癥,通過“理論+實操”模式提升西藏基層醫生對兒童常見眼病的規范化診療能力。她強調,高原強紫外線、缺氧環境與診治滯后是威脅兒童眼健康的重要風險因素,建立早期篩查干預機制尤為關鍵。
在5月25日下午舉行的“眼明心安-縣域醫生兒童眼病篩查實戰賦能訓練營”中,來自北京大學人民醫院的鄧洵、溫悅、閆慧超、朱雪梅、周景偉五位專家分別進行了《重視兒童眼病篩查》《基層兒童眼保健技術》《不同年齡兒童眼病篩查重點》《常見眼病影像閱片與病例分析》《兒童驗光技術與近視配鏡原則》的主題培訓;實操帶教是“眼明心安”項目賦能縣域眼科醫生的關鍵舉措,相較 2024 年今年重點新增了電腦驗光、散瞳驗光及復驗、眼生物測量、OCT等多項檢查,現場對設備進行了實操演練以及互動答疑。
【朱雪梅醫師現場帶教當地學員操作設備】
隨后兩天,在北京專家團隊的督導下,21名學員為亞東中學、上亞東鄉小學及幼兒園、下亞東鄉小學及幼兒園的所有學生進行了眼健康篩查,非常順利。
從最初操作儀式的笨拙,到獨立完成篩查并給出診斷,這些來自不同科室的醫生經歷了“脫胎換骨”的蛻變。來自亞東縣堆納鄉衛生院、第二次參加篩查帶教的邊巴旺堆醫生說,他在北京專家手把手的指導下,現在已經能獨立完成全套篩查流程,還能教其他同事使用設備。
另一位臨床醫生晉巴平措也表示,第一次看到和使用裂隙燈完全摸不著頭腦,打開設備和正確姿勢都用了很久,這次通過系統培訓,已經能夠獨立使用裂隙燈并對檢查結果進行初步判斷。
【晉巴平措醫生首次用裂隙燈為學生做檢查】
“從設備捐贈到技術賦能,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通過‘眼明心安’項目,當地醫生不僅掌握了實用技能,更建立了專業自信。這種‘帶不走’的醫療能力,正在高原上生根發芽,真正實現眼健康篩查的本土化、可持續化發展。”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會常務副秘書長劉靜說。
試點示范:打造縣域示范基地
《“十四五”全國眼健康規劃(2021-2025年)》提出,要有效推進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和科學矯治工作,進一步提升白內障復明能力,逐步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對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等眼底疾病的篩查能力等。
公開數據顯示,西藏失明或嚴重視力障礙人口比例達1%,遠超全國平均水平。近年來,西藏防盲治盲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但兒童青少年群體視力健康的現狀和未來依然讓人牽掛。
“眼明心安”項目實施至今,在西藏累計義診服務患者超1200人,開展手術帶教23臺;完成4000余名兒童眼健康篩查;培訓西藏7個地市的省市縣鄉醫生150人次,其中2人赴京深造。
在亞東縣,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會常務副秘書長劉靜談到了“眼明心安”項目的幾大特點。
一是項目設計聚焦青少年兒童群體的眼健康,充分體現了“十四五”全國眼健康規劃的政策安排。二是通過帶教培訓和實地操作,打造了一支帶不走的醫療團隊,實現了篩查自主化。三是多方協同共建,基金會、政府和企業聯動,跨地域整合醫療資源。四是通過“設備+技術+人才”三維賦能模式打造縣域示范基地,通過眼科醫聯體和對口支援機制,將分層遞進式培訓推廣至更多縣域。
“下一步,我們將強化省級兒童眼科專科能力建設。依托西藏自治區省級醫院的核心培訓基地,以專家駐場手術帶教、階梯式臨床培訓及義診帶教為抓手,系統性提升市級眼科醫生兒童眼病診療技術水平,更好地助力西藏兒童的眼健康事業。”劉靜說。
【篩查后,亞東中學學生們的笑容如高原陽光般明亮】
5月的亞東縣,陽光強烈,色彩斑斕。對于這片土地上的孩子們而言,他們面臨著各類眼病高發的風險,他們是不幸的。但生于這個時代,他們又是幸運的。正如日喀則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科張啟軍科長所言:“未來,我們將以亞東為樣板,推動這一模式覆蓋更多縣域,讓雪域高原的每一個孩子都能擁有光明的未來。”
讓我們共同行動,為更多像吉桑這樣的孩子掃清“視”途陰翳,讓清澈的目光不再被疾病遮蔽,讓光明的希望永遠照耀雪域大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