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2025》僅僅播到第二期,就熱搜不斷、爭議四起。
這期揭榜賽,馬嘉棋對戰白舉綱揭榜成功,唱音樂劇的阿云嘎卻無緣留在舞臺,唱將林志炫卻因排名太低離開,一時間熱議紛紛。
很多人認為是流量戰勝了專業,優秀唱將都離開了,卻讓流量鮮肉留了下來。但我想說的是,這個看似戲劇性的結果,皆因馬嘉祺選擇對了對手。
在這期,白舉綱的走音跑調大家難道沒聽出來?
這就是人生的吊詭之處,選擇大于努力,一次成功的選擇,就讓他輕松拿到了入場券。這既是“幸運”,也是實力。
下面,我就來分析一下這場揭榜賽。
白舉綱《心要野》
白舉綱選的歌,是后海大鯊魚的《心要野》。
聽后海大鯊魚唱這首《心要野》,我聽到的是孤獨中的自由。但聽白舉綱的《心要野》,是緊張后的快樂。
盡管白舉綱試圖讓舞臺熱起來,但看的人并不能放松下來,反而讓我感受到了他的刻意歡樂。
這首歌曲雖然節奏輕快,但想要表達的,并不是快樂,而是自由,所以名字是《心要野》,所以它的節奏中有悠長的音樂線條,付菡的聲音中,滿溢著對自由的渴望。
而這種自由,卻是經由內心的“放下”來完成。
不管你是成為鉆石還是塵埃,都無可避免地深陷于平庸之海,都無法脫離開“人生虛無”的人生劇本。付菡的灑脫,是看透了生活的平庸和人性的困境后的無奈選擇。
所以,后海大鯊魚的歌我一直很喜歡,歌聲中,始終飽含著一種看透生活本質仍然熱愛生活的豁達。
白舉綱的心理階段,還處于要戰斗、在爭搶、不服輸的思想意識之中,他自然也就唱不出歌曲所要表達的放下后的“自由”。
所以,白舉綱唱這首《心要野》,最大問題是沒有唱出這首歌曲所要表達的“魂”。
另外,后海大鯊魚的表演,總有人詬病主唱唱功,實際上他們重點要表達的,是氛圍感是態度,唱功并不是最看重的。而白舉綱唱這首《心太野》時,好像受到了原創者的感染,也出現了嚴重的音準問題。
既沒有唱出原作的“魂”,又出現技術上的瑕疵,被00后的馬嘉祺揭榜成功也就理所當然了。
馬嘉祺《我曾經也想過一了百了》
馬嘉祺年紀輕輕,竟然選擇了這樣一首沉重的歌來唱,真是難為了他。
雖然他在直播當天,就喜獲“馬嘉祺做得好”熱搜,人氣拉爆。但不可否認的是,他的表現并沒有達到我的預期。
只是他幸運的選擇了白舉綱,在矮子里選將軍,驚險挑戰成功。
《我曾經也想過一了百了》如果看過中島美嘉的版本,你就會發現馬嘉祺唱得多么平庸,不管是編曲還是演唱,都與之相差十萬八千里。
但也不能怪馬嘉祺,小小年紀,不可能遭遇過絕境,也就沒辦法體現那種絕望中升發希望,再于希望中陷入絕望的循環往復是多么的人之常態。
另外,編曲也是一大問題,弱化了情緒的沖突性,而讓這首作品的情感張力得不到充分發揮,最終影響了馬嘉祺的整體表現。
沒有體會過深沉的黑暗,也就無法感知濃烈的希望;也就無法獲得“向死而生”的力量。只有直面過黑暗、直面過絕望,凝望過深淵,當希望的微光打到身上時,才會迸發出前所未有的沖擊力。
馬嘉祺如果再經歷一些世事,相信憑借他敏銳的感知力,會把這首歌演繹得更加深入人心。
有關歌手選歌的一些思考
很多人非常認可白舉綱選擇這首《心要野》,認為這樣的輕搖滾風很適合他。但我持保留意見,原因就是后海大鯊魚的作品,看似簡單,實際上她們對社會的洞見、對世事的悲憫、對痛苦的接受,對自由的渴望,在演唱中必須唱出這種內核來。
每個搖滾樂隊,都有其主要的精神內核,這是他們不同于其他樂隊的“獨特性的存在”。而直接率直地表達,只是其表象,他們受歡迎的主因是,人們感受到了無限的精神力量。
我絲毫不懷疑白舉綱的情感投入度,以及技巧方面的硬實力,但只有選對更適合的歌曲,才能立于不敗之地。
馬嘉祺也是同樣問題,正處在最好的年紀,卻選擇了如此厚重的一首歌曲,像小孩穿上了大人衣服,顯得為賦新詞強說愁。
在選歌上選擇與自己年齡適配的作品,往往更容易讓人們共情,如果是翻唱,就在編曲上好好下功夫,讓老歌再次“老樹開新花”,未嘗不是打造爆款的方式。
所以,《歌手2025》每場的名次固然重要,抓緊機會打造熱榜金曲才更重要。比賽是一時的,但演繹出一首經典,才會真正出圈,才能成為人們的翻唱模板,成為榜單上最耀眼的那一首時代之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