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戰爭拼的不止是經濟,同時還有軍工生產能力。一個國家就是再有錢,但如果無法轉為軍工產能,那也是白瞎了。在俄烏戰爭中,美歐國家之所以如此被動,是因為他們盡管在經濟上碾壓俄羅斯,但在軍工產能方面上卻輸給了對手。
烏克蘭戰爭的巨大消耗造成了整個西方的軍火庫存短缺。例如美國陸軍不得不直接投資啟用擴產了德克薩斯州梅斯基特的新155毫米火炮彈藥工廠,這個廠有三條155毫米炮彈生產線,用了一年多時間,目前可達到月產10萬枚炮彈的產能。美國+歐洲+韓國+土耳其+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的全部155炮彈產能,目前也就年產不到200萬枚。
俄羅斯的軍事工業則進入了戰時體制,武器彈藥產能得到較大的釋放,武器裝備生產量在很多領域都回到了世界第一的水平,常規彈藥的產量是世界第一,炮彈和彈藥產量激增了60倍,可以年產450萬枚大口徑炮彈。完全碾壓西方北約的軍事工業。甚至遠超中國目前的大口徑炮彈年產量。
一般來說,軍事大國都有比較巨大的炮彈產能,例如中國和印度都有年產20發大口徑炮彈的生產線,而且不止一條。但這些炮彈生產線平時都維持一個比較低的產量,就足以保證對軍方的供應,而且還能保證利潤。
很多讀者關心我們中國的炮彈產量,能有多少?
我國很少公布軍工廠的炮彈生產量,但是從邏輯推測目前中國的大口徑炮彈生產量要低于俄羅斯,但生產能力超過俄羅斯。主要原因是中國目前是和平狀態,并沒有進行戰爭動員,盡管有軍事斗爭準備,但是大口徑炮彈的生產和庫存依然處于一個平衡的狀態。中國沒有必要像俄羅斯那樣年產450萬發炮彈。
前一陣,一段某融媒發布的視頻突然火了。視頻宣稱國產某155毫米炮彈生產線正“全速備彈”,滿足“聯合利劍-2024A”軍演需求,視頻表示國產155毫米炮彈的產量是“一天15萬發”,這樣推算一年竟然能生產5000多萬發炮彈。
這個155毫米炮彈生產線日產15萬發的段子,一年生產5400萬發。有點沒天理,屬于吹過頭了。目前地球上不存在這樣規模的炮彈生產線。
這個段子夸張的有些瞎扯了。日產15萬發155炮彈的兵工廠,迄今為止地球上從沒有存在過,中國也沒有。因為一個年產100萬發155炮彈的兵工廠,都可稱得上是世界頂級軍火巨頭了,世界排名進前三位。
日產15萬發炮彈的段子出現以后,有人還不滿意,竟然考慮日產100萬發。如果真的要搞日產100萬發炮彈,也不是不可能,進入戰時體制就行。首先國家要進行戰爭動員,將工業生產能力向軍事領域傾斜。二是要進行戰時配給制,小布爾喬亞們的生活質量會大幅度降低,你們太浪費社會資源了。
咱們還是要實事求是一些。炮彈生產是很復雜的,不僅僅是一個熱加工的鐵殼。現代化的大口徑炮彈的加工比較精密復雜,包括彈丸的成型和精加工,彈帶的嵌入,發射藥的生產,炸藥罐裝,各種引信的生產。以及特殊的質檢,安保和儲運。
一個大口徑彈藥的生產線,年產15萬發或20萬發炮彈才是合理的,然后安排數個廠,若干條生產線。正常情況下,在非戰爭時期,一個大國年產100萬發大口徑炮彈就很厲害了。例如法國最大的炮彈生產廠,位于上比利牛斯省的塔布鍛造廠(Forges de Tarbe)的155毫米炮彈的產能從戰爭俄烏初期的每年4萬發,提高到了2024年的每年9.5萬發,計劃到2025年達到每年12萬發,長期目標是每年16萬至20萬發。
一個國家如果想年產四五百萬發炮彈,那需要進行大規模戰爭動員才行。例如有統計,中國在上世紀50~80年代的30年間,共計生產了2億發大口徑炮彈,平均年產600萬發,但那30年是以大規模戰爭為前提,國家處于動員狀態,軍工武器彈藥的產能始終處于滿負荷狀態。近20年來,中國經濟和制造業得到長足發展,武器裝備產能也得到大發展,大口徑炮彈的年產能也可以達到數百萬發或上千萬發,但這只是理論上的產能。
結論是,如果把所有100毫米以上的大口徑炮彈都算上,我國具有年產上千萬發炮彈的能力,俄羅斯每年生產的450萬發炮彈,我們夸張點說一個季度就能完成,但也需要像俄羅斯一樣進入戰爭動員狀態,壓縮國計民生的生產,一切國家資源向軍事武器彈藥傾斜。
只是這樣做對中國來說沒有必要,我們的炮彈生產完全可以按照自身計劃以一個平滑的曲線逐年增加,同時滿足戰略儲備和日常使用,達到經濟效益的最大化。除非爆發全面戰爭,否則和平時期神經病才保持這樣巨大的產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