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巴基斯坦方面發布的消息,在5月7日的印巴空戰中,巴基斯坦空軍最多鎖定了14架印軍戰機,但最終只選擇打下了其中的五架(一說為六架)。
自媒體上有很多人對巴基斯坦空軍這種“仁慈”的做法表示不滿,他們認為巴基斯坦空軍應該將其雷達鎖定的印軍戰機全部都打下來,挫一挫印軍的銳氣。
印度境內陣風戰機的殘骸
在印強巴弱的大背景上,對巴基斯坦來說,有選擇性地擊落少量印軍飛機,讓印軍知難而退,遠比將巴軍雷達鎖定的戰機全部擊落更為有利。
事實上,5月7日以后,印軍鮮少出動戰機對巴作戰,巴基斯坦震懾印度空軍的基本目標已經達到。
如果巴基斯坦空軍真在此次空戰中打下了十幾架,甚至幾十架印軍戰機,在印度教的狂熱之下,作為核大國的印度對巴基斯坦作出任何無法預期傷害都有可能。
烏克蘭的現狀就是前車之鑒!
烏克蘭謀求加入北約,并企圖將頓巴斯民兵武裝徹底消滅,他們必須承擔將俄羅斯逼入絕境的全部后果。
盡管遭到俄羅斯明確反對,2019年2月7日,烏克蘭最高拉達仍然通過關于加入歐盟和北約方針的憲法修正案,把烏克蘭加入歐盟和北約作為國家基本方針寫入憲法,并將該法案提交總統簽署。
自認為是世界大國的俄羅斯,永遠不可能允許其戰略生存空間遭到無限的壓縮,可以說,從烏克蘭選擇將加入北約入憲的這一刻起,俄烏沖突就已不可避免。
從俄烏沖突第一年俄軍的表現來看,俄羅斯的確并沒有做好武裝入侵烏克蘭的準備,在一定程度上也低估了未來俄烏沖突的殘酷性。
俄軍本意是想通過在俄烏邊境的軍事演習來震懾烏軍,企圖以不戰而屈人之兵的方式迫使烏軍停止對頓巴斯民兵武裝的進攻,但烏軍對此置之不理。
根據當時公開的報道,烏克蘭在2022年2月24日俄軍發起“特別軍事行動”前,已向頓巴斯前線集結了大量兵力,包括精銳部隊和重型裝備。烏軍通過鐵路將至少5萬名士兵和200輛坦克、裝甲車部署至頓巴斯前線,并計劃利用美國訓練的特種部隊對民兵武裝進行突襲。
在俄烏全面沖突爆發前的2月18日至20日,頓巴斯地區連續發生炮擊事件,烏東武裝指責烏克蘭政府軍炮擊其控制區,導致70萬人疏散。
要知道,由于歷史原因,在頓巴斯的居民中,有超過200萬人持有俄羅斯護照,俄羅斯根本不可能對烏軍的進攻行動視而不見。
烏軍對頓巴斯民兵武裝發起的進攻,使俄羅斯陷入了兩難困境。
如果俄軍出兵入烏參戰,則將被視為違反國際法,但如果俄軍對烏軍進攻頓巴斯民兵武裝的行動無動于衷,北約的影響力將很快全面包圍俄羅斯邊境。
烏克蘭政府在俄烏沖突爆發前的一系列舉動,等于是將俄羅斯逼入絕境,俄烏沖突也就不可避免了。
兩害相權取其輕,俄軍攻入烏克蘭成為普京的唯一選擇。
俄烏兩國綜合國力相差極為懸殊,只要俄烏兩軍開打,烏克蘭就已經輸定了。
今天烏克蘭山河破碎,正是在為其國家戰略選擇錯誤買單。
如果烏克蘭政府不搞北約入憲這種反俄意圖極強的政治操作,而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給予頓巴斯一定的自治地位,俄烏兩國原本不必走到今天這一步。
巴基斯坦空軍的“手下留情”,才是最高明的戰略
印度的經濟總量是巴基斯坦的十幾倍,國際影響力遠非巴基斯坦可比,印度軍隊的總體規模也對巴基斯坦形成了碾壓性的優勢。
如果印巴5月7日空戰最后演變成了印巴之間的全面戰爭,對巴基斯坦來說絕對是一場災難。
5月7日空戰大敗后,印度政府向世界各地派出七支宣講團,宣傳印軍“辛杜爾”行動的正當性和他們取得的巨大勝利。
在我們看起來非常荒唐的舉動,但卻是印度國內政治的現實。
在5月7日的空戰中,如果巴基斯坦空軍真的打下了十幾架,甚至幾十架印軍戰機,莫迪將無法向印度人民交代。
屆時,印度政府除了擴大戰爭的規模外,根本沒有別的選擇。
對于經濟處于崩潰邊緣的巴基斯坦來說,他們很難承擔這樣的后果。
因此,巴基斯坦空軍必須非常謹慎地掌握震懾印軍和與印度全面撕破臉皮之間的平衡,以實現巴基斯坦國家利益的最大化。
從印巴沖突后續的發展來看,印巴局勢目前并沒有失控的危險,巴基斯坦成為了此次印巴沖突的主要贏家。
同樣是以弱對強,烏克蘭的得寸進尺最終導致了災難性的結果,而巴基斯坦的適可而止卻很好地實現了其國家利益的最大化。
不將強大的對手逼入絕境,才是最高明的戰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