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這些地栽花卉技巧,輕松打造美麗花園
王 蕾等
隨著國家的發展,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已成為我國基本國策。園林建設要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在花卉栽植工程中,不僅需要考慮藝術性、美觀性,同時需要考慮生態性。合理的栽植方式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植物的成活率和美觀性。由于各地地理條件、植物自身條件不同,各地執行的栽植標準也不同,為保證施工質量,在施工過程中應當細化栽植標準和規范等,以達到最佳的栽植效果。
延慶世園公園項目主要內容為地栽花卉布置,栽植總面積約為 1.5 萬 m 2 ,涉及的種植區域包括山體、游園、綠化帶等,應用的植物種類豐富,一二年生及宿根植物超過 80 余種,涉及到的栽植要點比較全面。因此以延慶世園公園項目為例,對施工過程中不同植物特點和場地特點進行分析,總結地栽花卉的相關實用技術要點。
1 花卉栽植的一般原則
1.1 生態性原則
園林綠色景觀規劃的目的是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與此同時,園林綠色景觀規劃是改善城市污染和城市環境的科學有效工具。為建設一個良好的生態環境,需要保證植物的正常生長狀態,植物的成活率和健康程度直接影響了景觀的可持續性。為滿足生態性原則,需要結合適合的施工方式、養護方式等,充分發揮植物的生長勢能,打造良好的生態環境。
1.2 藝術和美觀性原則
園林建設的藝術性原則包括景觀的形式美原則、動靜結合表現原則、景意交融原則、地方特色原則等。通過藝術加工,使園林景觀滿足統一美、調和美、均衡美和韻律美的需求,最大限度地展示城市美觀、開放的良好形象。在施工環節,藝術和美觀性原則一般與植物色彩搭配、形體搭配以及場地現狀相結合 。
2 不同特點植物的栽植要點
不同植物具有不同的特點,在栽植時需要綜合考慮其特點,采用適合的栽植方式和手法,以達到最佳的栽植效果。將植物特點按照植株高度、土球大小、園林適應性、植物生長量等方面進行劃分。
2.1 常規花卉栽植要點
花卉栽植工程應當滿足國家和地區的標準和規范,在此基礎上結合施工過程進行經驗總結,將施工環節分為整地、放線、挖穴栽植、回土填實、澆水定根 5 個步驟。
2.1.1 栽植深度和寬度。根據土球大小挖掘適當深度的土坑,一般以穴坑能夠完全掩埋土球為準。需要提前了解土壤情況,充分考慮土壤沉降問題,根據不同土壤條件調整栽植深度,如土質疏松、沉降幅度較大的,可適當增加栽植深度。
2.1.2 栽植密度。植物栽植密度的控制一般需要考慮植物的后期生長狀態,以植物適應性和整體美觀性作為控制要點,在植物生長量變化不大的情況下,可將植物冠幅完全遮蓋地表土層作為控制依據。
2.1.3 栽植要點。①挖穴:由于操作角度和工具使用(小鋤頭)問題,實際施工過程中的挖穴形狀多為上寬下窄的漏斗形,穴坑無法與土球形狀吻合,導致栽植時額外增加了挖掘深度。因此要注意清理穴坑底部的土壤,盡量使得土球與穴坑匹配,從而避免返工和二次挖掘。②回土:栽植回土時需要兼顧植物正面和背面,保證植物四周回土均勻。③按壓:栽植回土完成后,輕輕按壓土壤,使得土壤緊實、根部與穴坑土壤充分接觸,同時降低后期澆水后土壤沉降程度,以保證足夠的覆土量。
2.2 不同高度植物栽植要點
2.2.1 低矮及匍匐性花卉。以美女櫻‘華彩球’為例,該花卉具有較強的分枝能力,覆蓋能力強,因此可適當降低栽植密度。由于分枝點較低,分枝多,很容易誤導工人栽植過深,導致植株主干被土掩埋,因此應適當控制栽植深度。
圖 1 栽植深度不當
a 美女櫻‘華彩球’栽植過深;b 穗花翠雀‘北極光’傾倒
2.2.2 較高及直立性花卉。以穗花翠雀‘北極光’為例,植株高度一般在 80~150 cm,抗倒伏能力較差,因此可以適當增加栽植密度和深度,以提高群體抗風能力、抗倒伏能力。
2.3 不同土球大小栽植要點
本項目中,使用的花卉材料規格以 13 、15 cm 為主,但也不乏一些 2 加侖、3 加侖的大規格植株和 5、9、11 cm 的小規格植株,這些不同土球規格的花卉在種植時可采用不同的種植方式,以促進植物生長,提高施工效率。
2.3.1 土球較小的植株。由于土球較小,在種植時可能由于栽植深度不夠導致扎根固定不牢固,植物會隨著澆水沖刷、土壤沉降離開土層,因此在種植時可提前對土壤進行按壓、找平處理,避免土壤過于松軟。挖掘工具以小鋤頭為佳,適當增加栽植深度,澆水采用少量多次的方式。
2.3.2 土球較大的植株。由于土球較大,一般需要使用鐵鍬挖掘穴坑,兩人配合進行栽植,挖穴過程中可能會產生較多土方,此時需要在保留回填土用量的基礎上,將多余土方轉移或者直接均勻鋪灑于場地周圍(此方式更適用于宿根花卉種植)。在脫盆時,首先從容器中取出花卉,將一只手按在容器土壤表面上,整株植株位于虎口中間。將容器翻轉過來,輕輕敲打容器底部,讓土球自然滑出盆口。如果較難取出,嘗試擠壓容器,用力敲打底部或者剪開容器 。由于土球體積大,水分消耗相對較慢,澆水多采用單次澆透的方式。
2.4 不同園林適應性栽植要點
不同植物的生長適應性不同,部分植株對某些環境條件具有很強的要求,因此在種植和設計過程中需要滿足植物生長要求。如牡丹的肉質根在水分含量較多的土壤中容易爛根,需要栽植在邊坡、花臺等位置,栽植土層要適當抬高,利于排水;玉簪、莢果蕨等陰生植物,對光照強度和環境濕度有一定要求,應當選擇種植在背光、陰涼處,在種植時可選擇與高大植物進行搭配組合,改善種植小環境;喜陽的植物,如松果菊、天人菊、天竺葵等,應當栽植在日照時間長、光照充足的地方,在與其他植物搭配組合時應注重立體空間的打造,避免植物爭搶陽光。
2.5 不同生長變化量種植要點
不同植物在生長過程中可能會有較大生長量差異。在種植時,多數花卉都已具有一定的體量和狀態,如果按照栽植時植物大小控制密度可能導致生長后期植物擁擠或疏離等情況,影響景觀效果。對于種植密度和生長空間的控制需要提前做好規劃。
(1)不同生長期生長量變化大的植物,如金雞菊‘激情’、釣鐘柳‘暗塔’、各類觀賞草等,在栽植過程中需要注意預留植物生長空間,避免后期植株之間空間小,滋生病害。
(2)不同生長期生長量變化小的植株,如婆婆納‘金幣’、紫露草‘魅力陽光’等,需要適當增加栽植密度,避免土壤裸露。
2.6 不同設計重點花卉種植要點
在種植設計環節,對不同植物的設計定位、功能定位不同,需要做到特殊處理。
2.6.1 核心和重點花卉。部分植物在設計方案中占有重要地位,可提前栽植安排,這類植物往往占據景觀的關鍵節點,影響景觀布局,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栽植優先級較高。一般栽植位置較為顯眼,栽植質量要求高。
2.6.2 普通花卉。普通花卉一般為特點不突出,但又不可缺少的多數花卉,這類植物工程量占比較大,需要滿足一般栽植質量要求。
2.6.3 鑲邊和點綴花卉。在施工收尾階段,需要對景觀進行完善和提升,此時就需要點綴和鑲邊花卉。點綴植物往往能夠起到畫龍點睛、提升趣味的作用,而鑲邊植物猶如畫框,完美劃分栽植區域與非栽植區域,具有很強的功能性。在栽植鑲邊植物時,需要注意邊緣的整齊程度,一般需要提前準備嚴格的放線,保證栽植邊線的整齊。
3 不同場地特點栽植要點
3.1 平整地塊
本項目中平整地面(坡度在 0~5%之間)在施工工程中占主要部分,平整地塊的栽植可采用常規栽植方式,需要注意控制地形和種植整齊度。由于地形平坦,場地是否平整直接影響了種植的立面效果,在整地環節處理好坑洼、凸起土塊,使場地整體保持均勻、平坦。在種植過程中,做好放線定位工作,控制植物種植密度,以保證種植的整齊度。一般有行列式和交錯式栽植的方式,根據需求進行選擇。
3.2 坡面地塊
由于傾角的存在,坡面地塊(坡度在 15%以上)的種植難度略有增大,場地排水問題需要引起注意。為更好地完成坡面地塊的種植,在栽植方式、栽植順序、后期養護等方面有以下注意要點:
圖 2 平整地塊栽種示意圖
(1)清除多余土方。在進行坡面地塊的栽植時,需要提前分析坡度和土方量,及時清除多余土方,場地的土壤應低于種植池邊緣,避免水土流失污染地面,影響景觀效果,增加養護難度。
(2)排水。整地過程中應盡量減少節點高差,避免澆水沖刷產生溝壑,減少流水對場地的破壞。同時可采取地面鋪設樹皮、石子等鋪面方式,增加土表穩定性;通過預留排水溝、設置草石隔離帶等方式降低場地底部排水壓力。
(3)栽植順序。采用從坡頂到坡底的栽植順序,以避免工人踩踏上方栽植土導致下方已栽植植物受影響。在坡度較小(小于 20%)的情況下,可以先做邊緣處理,保證邊緣的整齊度,增加美觀性,但需要及時清理多余土壤,避免土壤冗余,影響施工效率;當坡度較大時(大于 20%),應嚴格遵守從坡頂到坡底的栽植順序,同時在栽植時需要注意施工安全。
(4)植物選擇。以低矮、根系發達、保水保土能力強的植物為優,同時兼顧一定的冠幅和體量,以遮蓋坡面裸露土壤。
(5)栽植角度。一般而言,栽植角度與重力方向一致能夠保證植物的穩定性,這對植株較高、頭部比重較大花卉來說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然而對于較為低矮、根系強健的花卉來說,為達到最佳觀賞效果,栽植角度可適當與坡面垂直,使花卉的觀賞面朝向游人,達到最佳的土壤覆蓋效果和景觀效果。
(6)栽植邊緣處理。栽植區域的邊緣承擔著特殊的景觀效果和圍擋功能,一般應優先進行栽植。在栽植邊緣位置時,需要提前清除栽植產生的多余土方,使栽植邊緣平整。邊緣植物的栽植深度可適當增加,栽植整齊有致,栽植邊緣的植物選擇以根系強健,適應性、保水性、保土性強的為佳,同時兼顧植物邊緣的美觀性,盡量與非施工環境形成明顯區別、輪廓感強為宜。根據情況可選擇邊緣鋪設石子、設置擋土板、草石隔離帶等方式進行邊緣處理。
圖 3 坡面地塊栽植示意圖
3.3 綠化帶地塊
海棠大道綠化帶種植區平均寬度在 3 m,全長近3 000 m,屬于園區主路綠化帶,位于主路和步行路之間,能夠與游人近距離接觸,同時部分區域植物生存條件差,對景觀效果的營造和施工、養護的要求較高。
(1)整理場地。為保證均質化種植效果,需要保 證翻地深度、平整度一致,無明顯地形變化。種植池土壤略低于種植池邊緣,避免水土流失、污染路面。
(2)栽植深度和栽植密度。適當增加栽植深度和密度,能夠遮蓋全部裸露土壤。
(3)栽植邊緣處理。為保證種植的美觀性,栽植時應當優先處理栽植邊緣,保證邊緣的整齊、等距。在施工過程中發現,種植池邊緣存在 5~10 cm 寬的靠背灰,土壤深度不能滿足種植深度,經溝通后,采取石子鋪面、更換同品種穴盤苗的方式進行處理,取得不錯的效果。
(4)灌溉方式的選擇。常見灌溉方式有滴灌帶灌溉、微噴帶灌溉、噴灌灌溉、人工澆水灌溉、水車澆水灌溉等方式,但是在海棠大道區域進行灌溉時發現:人工和水車灌溉的方式人工成本較高;噴灌很難滿足條帶狀區域灌溉需求;微噴帶灌溉的方式容易發生水流飛濺,污染路面,同時由于微噴帶較粗,需要在花卉上層布置,影響美觀性。因此在實施過程中嘗試使用滴灌帶灌溉,滴灌帶主要靠重力作用進行灌溉,布置在花卉下層,其管道較細,具有較強的隱蔽性和穩定性,同時其造價較低,能夠大大節約人工成本。
圖 4 綠化帶地塊栽植示意圖
4 結論和展望
園林建設是一種創造美的過程,為達到最佳的景觀效果,設計和施工環節都不可忽視。在地栽花卉實際施工過程中出現的不同情況往往會打亂施工節奏,影響施工進程,如何根據不同植物特點和場地特點進行合理施工,是每個園林建設者需要考慮的重要內容,針對不同植物、不同種植場景,需要有針對性的應對措施。通過把握花卉栽植原則、不同植物特點、不同場地特點,精細化控制花卉栽植深度、密度,本項目施工效果獲得游人的普遍認可,具有一定的借鑒和參考價值。隨著行業的迅速發展,更加科學、細化的技術措施和方法將有助于園林工作者創造出更具價值的園林作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