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韓足球同起跑,為何日本奪冠不稀奇,中國卻爛泥扶不上墻?
東亞中國、日本、韓國地理相近,文化相近,同樣90年代開啟職業(yè)聯(lián)賽,如今日本成世界杯常客,韓國多次殺進16強,而中國男足連越南都敢輸!這背后藏著東亞三國刻進骨子里的性格差異,看完你就懂中國足球為啥扶不起。
韓國足球是“瘋批式逆襲”的典型。被中日夾了上千年,又遭日本殖民、被戰(zhàn)爭分裂,長期憋的一口氣全撒在綠茵場上。2002年世界杯靠裁判爭議進四強被罵臟,但不可否認他們把每場比賽都當“民族尊嚴保衛(wèi)戰(zhàn)”——場均犯規(guī)20次、跑動12.1公里,寧可拼到黃牌罰下也要贏。這哪是儒家的“中庸”?分明是把憋屈活成了“輸不起的狠勁”!
日本足球則是“悶騷型進化”。明治維新學西方,二戰(zhàn)后被美國改造,表面鞠躬擦更衣室裝體面,背地里為贏球不擇手段:派青年隊長期駐扎巴西偷師,歸化球員從不手軟。他們把儒家“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庇玫綐O致,J聯(lián)賽用《論語》講公平,青訓卻鼓勵本田圭佑這種球員單干,把傳統(tǒng)揉碎了再創(chuàng)新,難怪能培養(yǎng)出500+旅歐球員,沖擊世界杯冠軍都不奇怪。
再看中國足球,完美詮釋了什么叫“祖?zhèn)鞯纳嬷腔酆λ廊恕薄H寮掖笠唤y(tǒng)思想養(yǎng)出“不到絕境不突破”“餓不死就不造反”的毛病:家長覺得踢球不如高考穩(wěn)妥,球員領先就龜縮防守——2002年世界杯場均控球率38%,落后才敢進攻;更別提“黑色三分鐘”“黑色七分鐘”的歷史重演,1989年世預賽領先阿聯(lián)酋,最后三分鐘連丟兩球痛失出線權,關鍵時刻永遠掉鏈子。
中國足球和日韓同一起跑線,如今卻天差地別,根本不是技術問題!韓國用“生存焦慮”玩命,日本靠“實用主義”偷師,而我們還在搞“人情足球”:假球黑哨不斷、關系戶上位、歸化球員當擺設。有人調侃“除非足球取消身體對抗,在足球場中間攔個網(wǎng),中國才有希望”,這話扎心卻不假——當球員怕受傷、怕輸了丟飯碗,當行業(yè)被非專業(yè)決策和利益鏈綁架,再深厚的文化底蘊也救不了!
你覺得中國足球還有救嗎?是該徹底拋棄傳統(tǒng)思維,還是從文化里挖出點有用的東西?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