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來源于生活,如果說某種創作可以稱之為類型的時候,那就說明了生活中存在著足夠的樣本可供參考。如果說生活中存在著足夠的樣本的話,那么這就是一種普遍的現象了。這個時候,我們作為觀眾就能從創作者創作出來的作品中尋找端倪了。類型創作的背后自然是有著現實作為支撐,如果理解了現實,對于理解作品來說也是有所裨益。
今天推薦《惡之教典》就是一部類型片。本片講述的是一個高中男老師在天使的外表之下隱藏著一顆骯臟不堪的心,因為一件事端,男老師蓮實內心的魔鬼被喚醒,他開始在一夜之間大開殺戒,整個校園頓時輪罩在血雨腥風之中。如果不是最后有人僥幸逃脫,蓮實就可以繼續自己的天使形象,然而現實沒有如果。
《惡之教典》非常的血腥暴力,且直接殘酷,這種屠殺主義情懷可以在很多的影片中找到同類,比如說《冰冷熱帶魚》,《切膚之愛》等等。當這些電影開始輪番上映之后,關于這一類型的電影就值得深究了。畢竟,高于現實的作品本初也是來源于現實的。
當我們分析片中的男老師蓮實一路走來的變態行徑的時候,是不得不面對現實中的日本人究竟為何會朝著極端極速前進。
看看蓮實的性格,極端孤僻,有著某種羞恥感,但是卻很注重儀式。蓮實之所以要解決問題的主要原因在于他覺得自己教下的學生們有著行為不端。考試作弊是一種很常見的學生行為不端,但是在蓮實看來,這種行為破壞了考試的儀式感,同時也具備某種羞恥感,然而本應該讓從事作弊的人感覺到羞恥,但是現實中這些人并沒有用羞恥感來拷問自己的良心,于是,蓮實坐不住了。
原本想用非常規的方式來徹底的杜絕考試作弊,但是蓮實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支持。老師們不愿意,學生們更不愿意,于是,所有阻擋蓮實自行其是的人都開始死亡倒計時。蓮實殺掉那個反對自己的老師以及愛慕自己的學生是在計劃內,然而當清潔工撞破了蓮實的殺人現場之后,蓮實開始謀劃著大開殺戒了。稍微猶豫了幾分鐘之后,蓮實便著手實施計劃了。這是本片的關鍵點,同時也能在現實中的日本社會中找到某種答案。
關鍵點是什么?自然是蓮實自己說的那句話,掩蓋一具尸體的最好方式是死一群人,蓮實是這么想的,也是這么做的。現實社會中的日本人慣用的心態是什么?自然是如此。大家可以想想看,抗日戰爭中的日本兵所作所為,他們為什么造就南京大屠殺,為什么要對中國人實施亡國滅種的計劃,原因就在于只有讓所有的中國人都死去,那么日本的侵略歷史就能自己書寫。
近一點的福島核污染事故,如果一開始,東京電力公司就能很好的處理問題而不拖延的話,那么輔導核污染事故早就被解決了,自然不會出現后來的日本將和廢水排海。因為原來的問題并不大,但是日本人總是擅長將小問題變成大問題,以此來掩蓋之前的小問題,之前的小問題自然是不存在了,但是被變成的大問題,又該如何解決呢?這卻沒有人思考。
電影中的蓮實也是如此,為什么他會從一個優秀的人成長為變態殺人狂呢?因為蓮實本身沒有同理心,他所表現出來的一切都是自己的表演,包括親情,包括愛情等等。而不具備同理心的蓮實,自然是看不到自己所做的一切帶來的后果的,而幾乎每一次都是能逃離懲罰也讓蓮實自己的野心膨脹,他妄想著自己可以掌控一切,然而,最后的事實卻超出了自己的掌控極限,最后只能是自掘墳墓了。然而本片卻并沒有給出一個解決,開放式的回答也意味著這一切并沒有真的結束。
那么造就蓮實的人是誰,造就生活中的真實存在的人又是誰?當一個社會充斥著對于壓抑的順從的時候,自然會有各種各樣的極端事件爆發,而日本社會恰恰就是一個等級森嚴,尤其是在職場,論資排輩使得年輕人感受不到任何的活力,而職場打壓很容易蔓延到生活中,學校自然是不可避免地會被污染。
試想一下,極端的追求完美,極端的自我要求使得日本人時時刻刻都繃著一根弦,然而當這根弦某一天繃不住的時候,斷了的時候,他們將會面對怎樣的明天,這就是蓮實的悲劇,同時也是日本社會中發生的悲劇的源泉。
狹隘的疆域,擁擠的人群,競爭的壓力以及社會中無時無刻不在的打壓和欺凌,當這些因素聚集在一起,那么發生什么樣的事情都不會讓人吃驚,或許這就是現實中的日本。
你好,再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