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內有組織,名曰老鄉會。有校級別的,也有系級別的,就看人數多寡罷了。而由于學校都是山東省內招生,遂多以縣為單位組織起來。向來,我比較討厭和反感各種組織,尤其是人多的組織。
但入學校,也隨波逐流,參加了老鄉會。本想著,參加就參加唄,就是一個個人行為而已。結果被強制攤派了一個系老鄉會會長的職務,真是煞有介事受寵若驚了,更是天然的排斥這個安排。
當時想著,我也沒這個能力啊。后來,發現根本不需要能力,因為這個會長的最大責任就是收取會費。已經忘記多少錢了,需要我去負責收取,然后交給校老鄉會會長。
原來如此。每每來催,你們系的會費收的如何了,我總是說沒收起來,因為我本來就樂于干這件事嘛,似乎在收費之間還跟老鄉建立起來一個比較惡劣的關系,奶奶的,這不是沒事找事干嘛。
后來,我就開始拖延,你要會費,我就是不收。漸漸地,我們系的參與程度也不高了,這正合我意。因為我覺得,任何關系,一旦附加了強制的因素就變味了。老鄉會,本來是自愿的,愛參加就參加,不參加就不參加嘛!何必非要收人家的會費呢?
記得就參加過一次校級別的老鄉會,會長們上去講講,我們在下面聽聽,覺得十分無聊,但不能否認的是那些會長還是有組織能力的,除了我。
在被當老鄉會會長的日子里,我跟同年級的老鄉認識了不少,當然也認識了一些高年級的老鄉,這也算是無心插柳的結局了吧!直到現在,還有些關系是因為這個被當老鄉會會長的緣故。
比如在高年級畢業的時刻,陳莉師姐給了諸多考研資料,結果我又考取了她已經考取的高校;比如在復試的時刻,劉坤師兄騎著自行車在蘇州火車站等待我們的時刻。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到底是不是冥冥之中已經安排好了的呢?在我被當老鄉會會長的日子里,我總是有天然的排斥心理,在這樣的心理之下,當然是得過且過的,當然是極其不情愿的,因為是被動的,是強制的。
后來,似乎我們系就被放棄了老鄉會的資格一般。我想著,放棄就放棄唄,反正我該認識的也都認識了嘛,不該認識的,強制我認識我還不樂意呢。
對于一個陌生的環境來說,總會有人前來兜售各種關系的模式,對于個體來說,突然上來一種新的模式,并沒有天然的抵抗之力,何況大家都參加呢?于是乎,在這樣的眾人皆如此的情況下,人就會漸漸地喪失了自己,找不到被了。
老鄉會這樣的組織,到底應該如何看待呢,我想了想,按照地域的組合,有一定的凝聚力,但凝聚力的核心更需要在地域的基礎上進行甄選,比如興趣愛好。
年紀越大,越覺得地域關系淡漠,而興趣愛好乃是勾勒人生匯聚的關鍵所在,因為興趣愛好,完全來自于你的內心,完全是符合你的志向,沒有任何強制的因素在內,所以,才能夠持久起來,從來不會因為外界的因素打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