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探索智慧養老平臺如何依托網絡技術紓解鄉村老人"急難愁盼",激活鄰里互助內生力量,7 月 17 日,曲阜師范大學魯韻頤養實踐隊在沙河路旺原家村開展實地調查,聚焦鄉村智慧養老服務發展現狀,針對 “愛行禮運呼助寶” 平臺在當地老年人群體中的實際應用與效果進行走訪調研。
實踐隊員走進村巷,逐戶走訪村民,重點了解 “愛行禮運呼助寶” 平臺的普及程度、操作便捷性,以及村民尤其是老年用戶的使用體驗和反饋。從調研情況來看,該平臺在緊急呼叫、日常照料預約、信息咨詢等方面有實際應用,在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家庭中,使用頻率相對較高。
走訪中,隊員關注了村內部分特殊困難老人的生活狀況,村民賈書香老人是其中之一。賈奶奶年事已高,兒女長期在外務工,家中只有她和孫子一起生活,日常需獨自承擔照料孫子的責任,生活條件一般。本村志愿者原公萍、呂福英等人在了解到賈奶奶的情況后,主動提供了幫助。
圖一為實踐隊員采訪志愿者原公萍(右)和賈書香老人(左)
實踐隊員在調研中接觸了村內的志愿者群體,78 歲的呂福英老人是其中一員。她多年來持續參與村內養老公益服務,日常主要負責幫助身邊有需要的老人,具體包括上門探訪、協助解決生活小難題等,多年來一直保持著這樣的服務狀態。呂福英老人雖然年事已高,但在協助其他老人使用平臺時很有耐心。她自己也是老年群體中的一員,更了解同齡人的習慣和難處。遇到對平臺持懷疑態度的老人,她會用自己的使用經歷舉例,告訴他們平臺能提供哪些幫助,慢慢打消他們的顧慮。
圖二為78歲的志愿者呂福英接受采訪
志愿者原公萍在與實踐隊員交流時提到,最初接觸 “愛行禮運呼助寶” 平臺及相關養老志愿服務項目時,她曾有過猶豫。在看到呂福英等志愿者長期參與服務,且自己的父母也受到志愿者幫扶后,她深受感動,開始全身心投入,并主動向村民介紹志愿服務,動員多位村民加入,使得參與養老志愿服務的村民數量有所增加。
“愛行禮運呼助寶” 平臺在當地落地后,在養老服務方面有一些具體變化。通過平臺的緊急響應功能,部分老人的突發狀況能得到較快回應;日常服務對接功能讓老人預約照料服務更方便;鄰里互助匹配功能也讓村民間的幫扶對接更及時。在這些功能的實際應用中,鄰里間的志愿幫扶作為補充,與平臺功能形成了配合。
同時,“愛行禮運呼助寶” 平臺設有一套完善的志愿者激勵和保障機制,以此激發志愿者參與幫扶老人的動力,這也是平臺能夠持續運轉的核心內容之一。這一機制無需村集體額外投入資金,便能保障志愿者的長期參與,其核心是為志愿者提供八項權益:一是交友結伴,進入互助圈與鄰居互幫共樂;二是怡情娛樂,參與各類集體活動獲取快樂;三是免費幫扶,付出義工時間可兌換等量幫扶;四是共享資產,兌換平臺店鋪產權和股份分紅權;五是經商增收,獲得店鋪相關收益與經營權;六是安全消費,進入集團采購保障體系享福利;七是互保救助,獲得平臺互保救助;八是成就表彰,獲得公益表彰與晉級。這些權益讓志愿者樂在其中、樂此不疲。
實踐隊員將調研中收集到的使用體驗、功能建議等內容進行了整理,計劃后續與平臺運營方和當地相關部門溝通,為平臺的優化提供參考。此次調研讓隊員們直觀了解到智慧養老平臺在鄉村的實際應用情況,也看到了鄰里互助在鄉村養老中的具體表現,為進一步研究鄉村養老服務模式積累了實際素材。
圖三為魯韻頤養實踐隊成員與沙河路旺原家村志愿者和村民合照
(圖片由于子涵授權提供)
來源:中國日報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