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資訊是真正有用的?FinGraph是中文財經世界唯一一家每日圖形化早晚專欄,為專注于全球市場的專業人士提供簡短、準確、全面的每日概覽。每天只需幾分鐘即可領先市場。文章內容不構成投資建議。
長期說明:本篇內容為早報,如需查看晚報、周末特輯及相關研究報告,請至知識星球內閱讀。
知識星球過往內容推薦:
本周網盤新增1098篇報告(外資報告帶ChatGPT 4o中文總結)
揮霍無度的國家已無力拿出資金(56圖)|會員周末特輯(5月24日)
5%企業獨占增長紅利(27圖)|會員晚報(5月30日)
全球匯率對沖大洗牌(27圖)|會員晚報(5月29日)
人民幣被低估創歷史極值(31圖)|會員晚報(6月3日)
【續費禮發放】
中國
1.官方數據顯示,端午節假期期間,中國出行人數同比增長5.7%至1.19億人次,旅游總消費額增長5.9%至427億元人民幣,但人均花費為359元,同比下降2.2%。
來源:邊際Lab x FinGraph財經圖集
2.企業對人民幣在7附近高度敏感,該匯率位置在企業行為中具有顯著心理錨的作用。每次人民幣貶值破7后企業會集中售匯(買入美元),升至7以下則轉為集中結匯(賣出美元)。
來源:德意志銀行(《亞洲宏觀策略筆記:監測集合》,詳細內容請見《財經圖集》知識星球)
3.2021–2023年中國固定資產投資(FAI)增速較高的制造業行業,在2024年普遍出現投資放緩。這表明過去對過剩產能的行業投資熱情已經明顯降溫,投資正逐步向此前擴張較少的領域轉移。
來源:摩根士丹利(《中國思考:中國正在再平衡嗎?》,詳細內容請見《財經圖集》知識星球)
4.2025年以來,中國工業企業利潤增長主要由出貨量回升驅動。PPI持續為負、利潤率承壓,顯示企業定價能力仍然疲弱,盈利修復更多依賴以舊換新和出口前置帶來的增量,而非終端需求改善帶來的議價能力恢復。
來源:摩根士丹利(《中國思考:中國正在再平衡嗎?》,詳細內容請見《財經圖集》知識星球)
5.5月,中國原油庫存升至季節性歷史新高,接近11億桶。2025年中國的原油庫存增長曲線明顯快于往年,反映出中國在持續擴大儲油能力的同時,積極采購全球過剩原油。
來源:Bloomberg
6.小米創始人雷軍在投資者活動中表示,其電動車業務有望于今年下半年實現盈利。自2024年SU7車型發布以來,銷量強勁推動該部門連續四個季度虧損收窄,從最高的超20億元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5億元。小米股價應聲上漲逾3%。盡管比亞迪等巨頭正掀起價格戰,雷軍仍展現信心,并宣布將于7月推出首款SUV“YU7”。目前分析師預計小米二季度電動車交付量或環比增長11%至8.4萬輛,同比增幅達208%。不過市場仍普遍認為,其電動車業務短期內難以收回全部初期投資。
來源:Bloomberg
7.蔚來公布一季度業績,當季收入120.35億元,同比增長21.5%,其中汽車銷售額99.39億元,同比增18.6%;交付新車42,094輛,同比增長40.1%。歸屬股東凈虧損68.91億元,較上季略有收窄,經調整凈虧損為62.76億元。公司預計第二季度交付量將增至72,000至75,000輛,收入將達到195億至200億元。為實現第四季度盈虧平衡目標,蔚來計劃將季度研發支出削減20%至25%。年初至今,蔚來股價累計下跌約21%,遠遜于行業同期15.5%的漲幅,空頭倉位比例更是高達35.9%。
來源:邊際Lab x FinGraph財經圖集
8.Morning Consult最新調查的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5月底,中國的全球凈好感度升至+8.8,而美國跌至-1.5。2024年初,美國曾維持在+20以上的高位,而中國仍處于負值區間。但自2025年特朗普上任以來,除俄羅斯外,大多數國家對美觀感顯著惡化,對華觀感同步改善。這一趨勢已開始對美國經濟造成實質影響,包括外國游客減少、美元吸引力下降等。
來源:Axios
美國
1.受科技股上漲、就業數據強勁和貿易談判樂觀預期提振,美股周二全面走高,標普500漲0.6%、道指漲214點、納指漲0.8%。英偉達大漲2.8%,市值一度登頂全球首位,博通漲3.3%、美光漲4.1%。市場關注特朗普稅收與支出法案在參議院通過的前景,馬斯克批評該法案為“令人作嘔的怪物”,擔憂其推高美債規模。
來源:邊際Lab x FinGraph財經圖集
2.美國4月職位空缺意外回升至739萬個,超出市場預期的710萬;同時招聘人數增加16.9萬人至557.3萬人,升至近一年新高,表明盡管面臨不確定性,就業需求依然穩健。但裁員人數增加19.6萬人,升至178.6萬人,主動辭職人數下降,顯示就業信心走弱。每位失業者對應崗位數維持在1:1,回到疫情前水平。
來源:Bloomberg
3.美國4月工業訂單環比下降3.7%,至5,946億美元,為五個月來首次下滑,跌幅大于預期的3%。運輸設備訂單大跌17.1%,其中非國防航空器及零部件暴跌51.5%,受關稅擔憂影響,航空公司大幅削減對波音的采購,當月僅獲8架訂單。初級金屬(-0.1%)、鋁及有色金屬(-2.3%)和電氣設備(-0.3%)訂單也出現回落。相比之下,計算機與電子產品(+1%)、機械(+0.6%)和金屬制品(+0.9%)訂單有所增長。耐用品出貨量小幅上升0.3%,未完成訂單基本持平,庫存增加0.2%。
來源:邊際Lab x FinGraph財經圖集
4.截至2025年4月,美國財政部市場化債務的加權平均到期期限(WAM)為71.7個月,為G7中最短。其背后反映的是財政赤字擴張、美聯儲集中持有長債、以及市場對短期票據更強烈的流動性偏好。盡管外國資金對短期票據需求旺盛,但長期債券拍賣認購疲弱,如果市場擔憂情緒升溫,財政部可能被迫仿效日本做法縮短整體債務期限,以維持融資暢通。
來源:Rueters
5.美國2024年商品貿易逆差約為1.2萬億美元,其中約六分之一來自醫藥產品。自2018年起,美國醫藥貿易逆差顯著擴大,原因可追溯至2017年《減稅和就業法案》(TCJA)。該法案引入的復雜稅收條款促使大型制藥公司將生產轉移至低稅率地區,尤其是愛爾蘭。近期逆差激增,則與企業將庫存提前運回美國以規避潛在關稅有關。
來源:Brad Setser
6.“七巨頭”第一季度每股收益(EPS)同比增長達27.7%,顯著高于其余493家企業的9.4%,為后者近三倍,明顯超出3月底預期的16%增幅。
來源:FactSet
7.2025年第一季度,美國非住宅IT設備投資(主要為數據中心建設)對實際GDP增長的拉動達1個百分點,創歷史新高。
來源:阿波羅全球管理
8.Ray Dalio的這張圖表展示了帝國興衰的典型路徑:教育水平最先達到巔峰,隨后是創新與技術、國家競爭力,之后貿易和經濟產出增長放緩,軍事和金融中心地位逐步削弱,最后儲備貨幣地位走向衰退。該模型強調,衰退不是突然發生,而是多個核心支柱相繼削弱的結果。
來源:Ray Dalio
歐洲
1.歐元區5月CPI同比增速放緩至1.9%,低于預期的2.0%和前值2.2%,為2024年9月以來首次低于歐洲央行2%的通脹目標,強化了本周歐洲央行降息25個基點的預期,并提升后續進一步寬松的可能性。服務業通脹大幅回落至3.2%,為2022年3月以來最低,是本輪通脹放緩的主要推動力。能源價格同比下降3.6%,非能源工業品維持在0.6%。食品、酒精和煙草價格則升至3.3%。核心通脹降至2.3%,創2022年1月以來最低。
來源:邊際Lab x FinGraph財經圖集
2.歐元區4月失業率降至6.2%,與去年12月創下的歷史最低水平持平,較3月修正值6.3%小幅回落,符合市場預期。失業人數環比減少20.7萬人至1,068萬。青年失業率亦降至四個月低點的14.4%。在主要經濟體中,德國(3.6%)與荷蘭(3.8%)失業率最低,西班牙(10.9%)、法國(7.1%)和意大利(5.9%)仍處高位。
來源:邊際Lab x FinGraph財經圖集
3.受歐洲各國重整軍備提振,德國坦克與彈藥制造商萊茵金屬(Rheinmetall)股價今年已大漲近3倍,5月單月上漲26%,市值升至約870億歐元,超過當前斯托克50指數中一半以上成分股。該公司將于6月20日取代奢侈品集團開云(Kering)納入該歐元區旗艦股指,成為其中唯一專注防務的企業。自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以來,萊茵金屬股價累計飆升約1800%。與之相對,開云受中國需求放緩和特朗普關稅打壓,年內股價已下跌28%,并創2016年以來新低。
來源:Bloomberg
亞太
1.日本10年期國債標售需求強勁,中標倍數升至3.66,遠高于上月的2.54及過去一年均值,帶動期貨上漲,收益率下行2.5個基點至1.48%。盡管短端需求改善,但市場對即將到來的30年期國債標售保持謹慎,因該品種上月收益率曾觸及3.185%高位,當前為2.935%。投資者擔憂財政赤字擴大、日本央行削減購債、以及全球長端利率上行對超長期債造成壓力。
來源:Bloomberg
2.豐田集團擬以4.7萬億日元(約合330億美元)對豐田自動織機實施私有化要約收購(tender offer),引發投資者與分析師廣泛批評,認為收購價格嚴重低估公司價值,損害中小股東權益。此次收購報價為每股16,300日元,較當前市價折讓11%。該交易由豐田汽車董事長豐田章男主導,通過新設控股公司完成,并由其個人出資10億日元。盡管集團表示此舉將解決長期存在的交叉持股結構,回應治理改革,但市場擔憂該交易缺乏透明度,并強化了豐田家族對集團的控制。豐田將動用三大銀行提供的2.8萬億日元貸款,并動用內部資金完成收購。豐田自動織機和豐田汽車將分別于6月10日和12日召開股東大會,該私有化議案料將成為核心爭議焦點。
來源:Bloomberg
3.韓國最大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在韓國總統大選中贏得壓倒性勝利。截至目前,99%以上選票已被統計,李在明贏得49.3%的選票,遠遠超過保守派政黨候選人金文洙的41.3%。金文洙已在周三凌晨承認敗選。此次投票率高達79.4%,為1997年以來最高,反映民眾對前總統尹錫悅試圖動用非常手段所引發政治動蕩的強烈反彈。李在明為前勞動律師,主張擴大財政支出、強化勞工權益、限制財閥影響,并推動能源和外交政策轉向。面對經濟萎縮、特朗普關稅威脅及社會嚴重撕裂等多重挑戰,他的新政府仍將面臨諸多挑戰。
來源:Bloomberg
4.澳大利亞12年期國債標售遭遇六年來最疲弱需求,中標倍數僅1.98,為2019年7月以來同類期限最低水平。需求低迷的部分原因是澳大利亞聯邦銀行、ING和法國BPCE等多家機構同期在本地市場發債,分流資金。加之澳元主權債近期表現優異,一級市場吸引力減弱,且財政年度臨近結束,做市商縮減頭寸以結賬。
來源:Bloomberg
新興/前沿市場
受多筆大宗交易提振,印度股市現貨成交額升至近七個月新高,5月日均成交量接近140億美元,為去年11月以來最高。此前受外資大幅流出影響,3月成交額一度跌破110億美元。隨著全球資金回流及企業財報超預期,5月印度大宗交易和二級配售融資總額超50億美元,為2024年3月以來最高。
來源:Bloomberg
全球
1.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下調全球經濟預期,稱特朗普推行的激進貿易政策正在拖累全球增長。該機構對今年全球GDP增速預測從今年3月的3.1%下調至2.9%,美國則從2.2%驟降至1.6%,中國則從4.8%小幅下調至4.7%。OECD指出,貿易壁壘疊加政策不確定性,正在打擊信心、抑制投資,并加劇通脹壓力。其警告稱,美國若不調整關稅政策,將面臨來自貿易伙伴的報復、信心受損及金融市場重新定價等風險。該組織還指出,移民限制與聯邦用工收縮也削弱了美國經濟動能,預算赤字料將進一步擴大。OECD預計,美國通脹水平將在高位徘徊,可能迫使美聯儲延遲至2026年才開始降息。
來源:Bloomberg
2.MSCI全球指數距離2月創下的收盤歷史高位僅差0.5%,自特朗普4月宣布加征關稅后的低點已反彈19%。此前,摩根士丹利上調美股與美債評級,押注美聯儲將啟動降息周期;野村則將中國股市上調至“戰術性超配”。
來源:Bloomberg
大宗商品和能源
由于OPEC+近期加快增產步伐,但需求增長未見同步,全球原油庫存正以疫情以來最快速度上升,過去100天累計增長約1.7億桶。國際能源署(IEA)此前警告,OPEC+加產疊加特朗普關稅政策帶來的需求風險,可能導致全年多數時間面臨供給過剩。
來源:Bloomberg
說明:本專欄所選取的任何信息均僅反映所列示來源機構或分析師的觀點,不構成對任何人和機構的投資建議,不能成為或被視為交易任何證券產品的邀請及承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