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是蛇類活動的高峰期,特別是 5 月至 11 月,溫熱濕潤的環境促使毒蛇頻繁外出覓食、蛻皮和活動,導致毒蛇咬傷事件進入高發期。當意外被蛇咬傷時,掌握科學正確的急救方法堪稱 “生死時速” 的關鍵,每一個步驟的規范操作都可能為生命爭取寶貴時間。
保持冷靜:阻止毒液擴散的首要前提
被蛇咬傷后,保持冷靜是首要原則,切勿因恐慌而慌張奔跑或劇烈掙扎。臨床案例顯示,傷者因情緒失控導致心跳加速,會使毒液隨血液循環快速擴散至全身,原本可能局限在局部的毒性反應會在短時間內升級為全身性中毒。此時應立即停止一切活動,找安全處坐下或躺下,盡可能減少身體代謝速率,降低毒液擴散速度。
辨識蛇類:為精準救治提供關鍵依據
在保持冷靜的同時,要盡量記住蛇的特征,這一步對后續治療至關重要。需觀察蛇的體型大小、頭部形狀(如毒蛇多為三角形頭部)、身體顏色及花紋(像銀環蛇有黑白相間的環紋,五步蛇有菱形斑紋)、尾巴形態(毒蛇尾巴多短而粗)等細節。若條件允許,可使用手機等設備拍攝蛇的照片(注意避免二次傷害),這些信息能幫助醫生快速判斷蛇的種類,從而精準選擇對應的抗蛇毒血清,為搶救贏得時間。
傷口處理:減少毒液殘留的基礎操作
完成初步鎮定與蛇類辨識后,應立即進行傷口沖洗。可用流動的清水(如溪水、礦泉水)或肥皂水反復沖洗傷口表面,持續沖洗 5-10 分鐘,目的是清除傷口周圍殘留的毒液,降低毒素濃度。沖洗時不要用力擠壓傷口,以免促使毒液向深層組織滲透。若現場沒有清潔水源,可用消毒濕巾或干凈的布料蘸取少量飲用水輕輕擦拭傷口周邊。
科學綁扎:神經毒類毒蛇咬傷的特殊處理
若判斷咬傷為神經毒類毒蛇(如銀環蛇、金環蛇),需在傷口近心端進行科學綁扎。具體操作如下:使用彈力繃帶(或干凈的布條、絲巾等替代物),在距離傷口 5-10 厘米的近心端位置綁扎,力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為宜,既保證阻止毒液快速回流,又避免綁扎過緊導致肢體缺血壞死。同時,要將傷肢固定,避免隨意活動,減少毒液因肌肉收縮而擴散。特別提醒:對于血循毒類毒蛇(如五步蛇、竹葉青)咬傷,不建議盲目綁扎,以免因局部缺血壞死加重傷情,需根據具體情況遵醫囑處理。
禁忌操作:避免加重傷害的關鍵警示
在急救過程中,嚴禁進行錯誤操作。用嘴吸出毒液是常見的危險行為,口腔內若有潰瘍、齲齒等破損,毒液會通過黏膜進入施救者體內,造成二次中毒;涂抹不明藥物(如酒精、草藥膏等)可能刺激傷口,引發過敏反應或改變毒液性質,增加后續治療難度;擠壓傷口會促使毒液向深層組織擴散,加重局部損傷和全身中毒癥狀。這些錯誤操作不僅無助于急救,還可能讓傷情雪上加霜。
緊急送醫:獲取專業救治的核心環節
完成現場初步急救后,應立即撥打 120 急救電話,告知醫護人員具體位置、咬傷時間及初步判斷的蛇類特征(如有),讓醫院提前準備相應的抗蛇毒血清。在等待救援期間,保持傷者呼吸道通暢,密切觀察其意識、呼吸和心跳情況。若條件允許,可由他人協助將傷者平穩送往附近有救治能力的公立醫療機構,因為公立醫療機構通常配備齊全的抗蛇毒血清,且有專業的急救團隊,能提供規范的清創、解毒及對癥治療,這是有效治療蛇咬傷的關鍵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