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藝術的探索,始終是一場關于“境”的追尋與超越。從具象到意象,不僅是形式上的轉變,更是藝術家心靈深處對世界認知與表達的升華。本次“境非境——從具象到意象的藝術跨越”展覽,旨在通過一系列精心策劃的作品,展現藝術家們在這一過程中的思考與實踐,揭示藝術在具象與意象之間構建的獨特“境域”。
具象藝術以對現實世界的直觀描繪為基礎,通過精確的線條、色彩和光影,捕捉自然與生活的具體形態。它如同一面鏡子,反映出藝術家眼中的世界,讓觀眾在熟悉的場景中感受到藝術的真實與生動。然而,藝術的追求遠不止于此。當藝術家們開始探尋更深層次的表達時,意象便悄然浮現。意象藝術不再局限于對現實的簡單再現,而是通過抽象、變形、象征等手法,將內心的情感與思想融入作品之中,創造出超越現實的精神空間。
從具象到意象的跨越,是一場關于“境”的轉變。具象藝術所營造的是一個“可見”的世界,觀眾可以直觀地感受到作品所呈現的具體場景;而意象藝術則引領觀眾進入一個“不可見”的精神領域,這里的“境”更為深遠和廣闊。藝術家們在這一過程中,不斷打破傳統形式的束縛,探索新的表現手法,試圖在具象與意象之間找到一種平衡與融合。這種跨越不僅是藝術風格的轉變,更是藝術家對生命、自然和宇宙的深刻思考與感悟。
本次展覽匯聚了多位藝術家的作品,他們以不同的藝術語言和表現形式,展現了從具象到意象的多樣化探索。這些作品如同一個個獨特的“境域”,等待著觀眾的深入體驗與感悟。在這里,觀眾將看到藝術家們如何在具象的框架中注入意象的靈性,又如何在意象的抽象中保留具象的真實。這是一場關于藝術“境”的對話,也是一次心靈與靈魂的碰撞。
“境非境”,既是對藝術跨越的描述,也是對藝術本質的追問。在這個充滿變化的時代,藝術的邊界不斷被打破與重構,而“境”的探索將永遠是藝術家們不懈追求的目標。希望通過本次展覽,觀眾能夠感受到藝術在具象與意象之間的無限可能,體會到藝術跨越所帶來的精神震撼與心靈啟迪。
北京墨真書畫院編輯
郭松泉號老泉,軍旅畫家。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交通書畫攝影協會理事,中國少數民族美術促進會會員,中華詩詞協會會員,先后就讀于晉中師專美術系,天津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國國家畫院。主攻山水、人物,兼寫花鳥。現居北京。
自序
余生性愚鈍,唯嗜畫若出天性,幼時每見輒必摹之而后快,蓋數十年為一日也。弱冠戎,而立商,書畫則未嘗須臾離也。終棄商專修,赴津京問道,時舉手于當代名家,師法造化,益廣見聞矣,而畫藝亦時得妙解。行年不惑,漸有所悟,逐厭惡塵囂,離群避世。所謂三十年開放,世事紛擾,天下熙攘,無處不燥。世人皆趨于經濟之爭也,靈泉乃濁。昔乾隆帝立于城樓問劉墉曰:城下往來幾人?墉即拱手答曰:臣以為,二人也,帝怒曰:如是之眾,豈稱二人?墉笑對君曰:人雖眾,不外乎名利二人。往事悠悠,卻能寫照今人,今此對答亦然爾。余有所悟,亦難脫其中。思復棄之,歸平淡而不得。乃情寄丹青,攜佳山智水入軸。棲心禪悅,摘朗月清蓮作鑒,泉掬世相,調朱墨榮枯寫生。欲管見紅塵萬態,筆意終未能達。內蘊不充,自慚形穢。丹青夙好,寫心畫世,博笑方家,乃自娛之意,遣歲月而已。久積成卷,敝帚自珍。友人則咸慫付印成冊。余思而允之。撰數語,更祈群公,藝林高士,弗吝賜教,是為序。
郭松泉壬辰年正月于半坡書屋
北京墨真書畫院于2013年在北京成立,2020年在天津成立分院,是一家專注于學術研究,組織開展大型書畫展覽、全國采風、公益事業以及國際交流活動的企業。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