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米公司的爭議聲很大,因為小米手機做成全球前三后雷軍又搗鼓汽車,結果上市一年就爆賣超20萬輛,汽車成功后小米又發布芯片,一出手就是3nm規格的SoC芯片。
這就是小米陷入爭議的原因,憑啥那么多車企造車沒成,蘋果十年干不成的事,你小米三年多就干成了,而且你上市一年就能如此成功,憑什么?
憑啥OPPO投上幾百億造芯片失敗了,那么多中國公司前仆后繼研發芯片,結果要么是搞PPT搞概念,要么就被美國制裁了,你投資100多億就能搞出3nm芯片?憑什么?
其實說來說去,說白了就是對小米的不信任,認為小米配不上這樣的成績,因為在他們心里,小米就是沒有核心技術,沒有自己的“護城河”。
事實上小米不光有自己的護城河,而且小米的護城河堅不可摧,更無法復制,因為小米的護城河是過去十多年來,一點點構建起來的,而不是突然就存在的東西。
在2025投資者大會上,雷軍就用14個字介紹了小米的護城河,分別是“人車家全生態、小米模式、技術為本”。
這14個字便是小米的護城河,別人拿不走,也學不會。
首先,人車家全生態是小米構建的閉環生態,隨著小米SU7發布,小米完成了生態閉環的最后一塊拼圖,實現了從手機廠商到全場景智能生態引領者的華麗轉身。
人車家全生態是一個全面打通人、車、家場景,實現硬件設備無縫連接、實時協同,帶動產業鏈合作伙伴共創的智能生態,小米的這一生態核心在于場景融合。
傳統上,個人設備、家庭場景和出行工具是割裂的,用戶需要在不同設備間手動切換操作,而小米的“人車家全生態”則通過底層技術重構,實現了跨場景的無縫體驗。
雷軍也在介紹中強調,人車家全生態一方面是整個品牌印象的提升,另一方面,智能生態的價值已經開始顯現,帶來了越來越豐富、令人驚艷的跨端智能體驗。
關鍵是小米的人車家全生態是其它廠商學不會的生態板塊,因為小米已經成為了全球擁有最完整生態的科技公司,未來所有終端產品的生態協同能力也會越來越強大。
其次,小米模式是小米用14年走出來的一條屬于自身發展的路,從2011年以互聯網思維顛覆手機行業,到如今構建“人車家全生態”閉環,小米的商業模式經歷了多次迭代升級。
現在,小米模式已經成為了中國科技企業全球化與生態化發展的代表。雷軍提到,小米汽車、芯片等新產業的成功,都證明了小米模式的普遍適用性,小米模式的生命力一次又一次被證明。
很顯然,小米模式已經成為了刻在小米企業的銘文,小米的方法論、爆品模式、新零售模式和高端產品方法論,都在被一一驗證。
最后,技術為本是過去幾年小米提出的一條新的企業鐵律,這條鐵律要求企業長期持續地投資,從而達到提升核心技術的能力。
雷軍提到,5年前曾下定決心要在核心技術上持續投入1000億元,根據預測,2021-2025年這5年間,預計研發投入將超過1020億,今年的預計投入將達到300億元。
高強度的投入讓小米在今天取得了巨大成功,才讓小米能夠在過去幾年里飛速發展,這是以技術為本驅動的企業突破。
雷軍還強調,未來5年小米將在核心技術上持續加大投入,要再投2000億元堅定不移地發展芯片、AI、OS,從而構筑硬核科技的三大基座,持續深耕底層硬核技術賽道。
雷軍已經用這14字完全解釋清楚了小米的護城河,人車家全生態、小米模式和技術為本,這三大核心共同推動了小米過去幾年的飛速發展。
未來幾年,在技術投入不斷加強的背景下,我認為小米將從硬件制造商向全場景智能生態引領者進行戰略升級,未來必將成為一家立足中國擴張全球的中國高科技公司。
小米也必將全面向蘋果、特斯拉等全球頂尖科技企業看齊,開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對此你怎么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