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皇太極御用馬鞍
暢行天下(王暉)
王琦,網名暢行天下(王暉),上世紀九十年代開始自己的收藏之路。雖歷經周折,然而癡迷古物之心不改,緣為好古之樂難以割舍之故。收藏主題涉獵于不同材質不同門類。象牙犀角蜜蠟瑪瑙,織繡帶飾文房古兵皆為愛物。近年專注于中國鐵雕鋄金銀器物及明清宮廷馬具的收藏及與其相關工藝歷史研究。
近期在香港故宮展出了一具極為著名的清早期宮廷馬鞍。這具清早期宮廷馬鞍的主人是清太宗皇太極,因此被稱為清太宗御用馬鞍。
雖說現在公認的清朝開國皇帝是清太祖努爾哈赤,可是通過研讀歷史可以了解到,作為努爾哈赤之后的繼承人,使得人口遠少于明朝的后金政權能夠與明朝抗衡乃至最后得以在后來的順治朝時入關得天下的很多重大的政治決策大多出于清太宗皇太極統治期間。清太宗皇太極統治的十七年時間之內,通過發展生產、增強兵力、確立中央集權等政策并且先后通過戰爭手段將當時與后金政權為敵的明朝、朝鮮和漠南蒙古諸部嚴重削弱實力或加以收降。
皇太極的高明之處在于面對不同實力的敵人采用了不同的政策并取得了理想的效果。例如與人口數量和經濟實力遠強于后金的明朝他采用通過不斷對明朝用兵,一方面獲取了關外的大量土地和人口,并在入關的搶掠過程中也獲得大量的財富與人口用于增加實力,另一方面也通過戰爭帶來的破壞行為嚴重削弱了明朝的經濟和兵力,使得后金政權在相持態勢中取得較為主動的地位;在與兵力不足以與后金相抗衡的朝鮮政權則是以對其堅決用兵徹底將朝鮮打服后令其稱臣納貢并不敢參與援助明朝對后金用兵以斷絕后顧之憂;在面對與軍事實力強于后金政權的漠南蒙古諸部時皇太極則是巧妙的利用蒙古諸部之間的矛盾分而治之,通過建立聯盟以及政治聯姻的方式拉攏對漠南蒙古首領察哈爾部不滿的部分蒙古部落并對不與后金政權交好的蒙古部落用兵,通過又打又拉的手段逐漸收服漠南蒙古諸部并在徹底擊敗漠南蒙古名義上的共主察哈爾部林丹汗之后取得了象征天命所歸的傳國玉璽。使其在政治上獲得了滿蒙高層的絕對擁戴并且也具有了逐鹿中原的資格。
由于清朝是以騎射得天下,不可否認身為四大貝勒之一的皇太極也是弓馬嫻熟并且久經戰陣的。現在所知流傳于世的確定曾為皇太極御用的武備數量并不多,大家能夠耳熟能詳的大約有皇太極御用盔甲、皇太極御用弓、皇太極御用腰刀和兩具帶原裝馬鐙的皇太極御用馬鞍而已。這些皇太極武備分別在北京故宮博物院和沈陽故宮博物院收藏。相對于其中更為人所知的清太宗皇太極御用盔甲和皇太極御用腰刀,皇太極的御用馬具并不太為人所知。這兩具皇太極御用馬鞍的工藝與風格截然不同,一件屬于極簡風格,一件則是繁復至極。這次在香港故宮博物院展出的是后者。
早年間雖然曾經在故宮網站和某些由故宮博物院出版的書籍上看見過這具馬鞍的圖片,但是由于圖片質量過于粗劣使得除了能看出圖案的大概輪廓之外,對于能夠充分展現這具馬鞍工藝的前后鞍橋以及四塊鞍翅上鐵雕鋄金銀紋飾難以看清。這次因為有展覽得以獲得清晰的圖片,確實也是意外之喜。
這具皇太極御用鐵雕鋄金銀龍紋馬鞍為尖頭鞍形制,是在木質鞍胎的前后橋以及鞍翅部位隨形加裝固定使用鐵雕鋄金銀工藝制作的飾件。所有的馬鞍飾件布局形式從外向內分為三層,飾件最外層是以鐵雕素鋄銀方式裝飾飾件外緣,緊貼著就是減地浮雕鋄金陰刻蓮瓣形連珠紋用于分割外緣與主要圖案區域,在中心區域則是以鏤雕與鏨刻相結合的工藝刻畫鐵雕鋄金紋飾。這些飾件的布局可以稱得上繁復至極,這也是當年沒有得到清晰圖片時難以看清紋飾的原因之一。
根據馬鞍飾件的繁復程度可以看出來當年雕刻制作這具馬鞍上的飾件的工匠一定是頂級工匠,制作馬鞍的代價也是高昂至極的。這些馬鞍飾件的主要紋飾以穿枝龍紋為主,在飾件上除了龍紋之外還雕刻了不同種類的各種動物,我粗略看了下這些動物包括魚、鳥、蛇、蛙、鹿和不知名的瑞獸。在馬鞍前后橋以及四片鞍翅上共計有十三條龍,其中前橋上有五條龍,后橋上有四條龍,四片鞍翅上各有一條龍。
有意思的是除了前橋上的五條龍中有四條龍是拳頭爪形狀之外,其它的龍都是五爪龍,因此也可以確定整個馬鞍上共有九條五爪龍。根據龍紋的形狀和數量以及工藝特征可以確定這具馬鞍的級別和使用者的身份了。
但是這具皇太極御用馬鞍上有一個信息點是不太好解釋清楚的。如果拿同為皇太極御用武備的皇太極腰刀上面的飾件加以對比就能夠一目了然的看出來這具馬鞍上龍紋的形態特征與當時后金制作的高級別武備上的飾件龍紋特征有著特別大的差異。
從工藝加工角度上來看,一位工藝純熟工匠也是很難迅速改變自己熟悉的設計和雕刻風格去制作一件風格迥異的器物的。
以我個人的看法來看這具馬鞍的龍紋具有明顯的蒙古風格。特別是作為主要紋飾的龍紋特征,不論是前橋上的正臉龍具有的長臉小眼睛特征還是鞍橋與鞍翅上的側臉龍具有的大角根小眼睛特征更是提供了足夠的佐證。因此這具皇太極御用馬鞍一定是出自蒙古工匠之手。
關于這具馬鞍為何能夠成為皇太極御用馬鞍的原因我分析有幾個可能:
1,這具馬鞍是皇太極讓在收服蒙古諸部的戰爭俘獲的蒙古高手工匠制作的。類似的事情皇太極的孫子康熙皇帝在與蒙古準噶爾部大汗葛爾丹作戰大勝之后就做過。在康熙朝滿文奏折編譯一書中有明確記載康熙命令俘獲的準噶爾工匠制作馬鞍的事情。但是根據這具馬鞍的精美程度可以得知制作這樣一具馬鞍需要很久的時間,這種可能性并不很大。
2,這具皇太極御用馬鞍是被其收服的蒙古部落貴族為其定制并敬獻給皇太極的。因為根據龍紋的特征和數量說明這具馬鞍的使用者一定是統治者而絕非普通貴族,否則就會因為有僭越的嫌疑而惹來殺身之禍。
3,這個推測是我個人認為可能性最大的。這具皇太極御用馬鞍之前的主人是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林丹汗身為黃金家族后裔,也是當年蒙古諸部公認的大汗。當時在蒙古諸部中只有他能夠有能力和資本制作和使用這具馬鞍。但是在與后金的戰爭中林丹汗落敗并因病而亡。他病死后他的八大福晉大多投降后金,并且有好幾位再嫁給了后金的高級貴族。其中皇太極自己就娶了林丹汗的大福晉囊囊太后娜木鐘和第四福晉竇土門福晉。而為林丹汗誕下長子額哲的蘇泰太后也投降后金并交出了傳國玉璽。因此這具曾被林丹汗使用過的具有北元大汗意義的馬鞍被敬獻給皇太極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至于這具馬鞍具體是由曾經的林丹汗原配正宮大福晉囊囊太后娜木鐘敬獻的還是為林丹汗生下長子的蘇泰太后和其子額哲敬獻的就有待考證了......
本文已獲得作者授權樂藝會發布
圖文由作者提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