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解蒙古鐵騎為什么對金國皇室那么狠,一出手就要趕盡殺絕,咱們得把時間往前推幾十年,看看蒙古和金國之間,那結下的是什么仇什么怨。
一句話:那是深不見底的血海深仇!
建立金國的女真人,和草原上崛起的蒙古各部族,原本算是鄰居。可是自打金國把宋朝趕到南方,自己占據了中國北方成為老大后,對待草原上的蒙古諸部,可就相當不客氣了。
金國統治者對蒙古人,執行了一種極其殘酷的統治手段,就是史書上有名的“減丁”政策。
減丁是什么意思?說白了,就是定期發動軍隊,深入到蒙古高原上,對蒙古各部落進行有組織的屠殺。
具體操作起來非常血腥:金軍會殺掉他們遇到的絕大部分蒙古成年男丁,尤其是那些身高超過車輪的男孩(因為他們長大后會成為戰士),只留下一些婦女、兒童和極少數男丁作為奴隸帶走。金朝皇帝甚至覺得這樣還不夠“過癮”,會親自跑到邊境監督或者參與這種屠殺活動。金世宗、金章宗等皇帝在位時,這種有組織的滅絕性行動尤其頻繁和殘酷。
這可不是偶爾打一仗,這是長達數十年甚至近百年的系統性種族壓迫和滅絕政策。你想啊,草原上的蒙古部落,成年男人一批批地被金兵像割草一樣殺掉,整個部落籠罩在滅族的恐懼之中。
這種亡族滅種的危險和刻骨銘心的仇恨,像種子一樣深深埋進了每一個蒙古人的心底。
幾代蒙古人都是聽著祖輩被金人屠殺的故事長大的,他們對金朝朝廷和金人統治者的仇恨,那是溶進了骨血里的,不可能化解。
所以,當成吉思汗統一了蒙古各部,決心要向世仇金國復仇時,整個蒙古草原的戰士都像憤怒的火山一樣爆發了。他們攻打金國,不僅僅是為了土地和財富,更是為了復仇,為死去的無數祖輩兄弟,討還血債!
他們對金國的戰爭,從一開始就帶著濃厚的血親復仇色彩。
蔡州慘劇
1211年,蒙古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正式拉開了對金國大規模進攻的序幕。蒙古鐵騎勢如破竹,金國的統治被砸得稀巴爛,地盤像融化的雪一樣縮小。等到蒙古人圍攻金國最后的首都蔡州(今河南汝南)時,已經是1233年底到1234年初了。此時的金國,可以說只剩下一口氣,皇帝金哀宗徒有虛名,在城內跟個熱鍋上的螞蟻一樣團團轉。
蒙古人這次不是單干,他們還拉上了剛剛被他們揍服不久的南宋當幫手。南宋之所以愿意幫蒙古,一方面是覺得金國以前欺負自己太狠,想出口惡氣;另一方面也是形勢所迫,得討好蒙古這個新老大。兩支大軍把小小的蔡州城圍得跟鐵桶似的,金國的滅亡只是時間問題。
蔡州城里彈盡糧絕,金兵餓得眼冒綠光,慘到什么程度?史書都記載城內“人相食”!絕望之下,金哀宗知道自己肯定完了,蒙古人不會放過他,但他更怕自己被活捉去羞辱。所以1234年正月初九,金哀宗在幽蘭軒上吊自殺了。
他臨死前還玩了個“傳位”的把戲,把皇位匆匆忙忙“禪讓”給了手下大將完顏承麟,指望著姓完顏的能逃出去留個種??赏觐伋绪脒@個皇帝做得真憋屈,他剛哭哭啼啼接完班,儀式剛搞完,蒙古和南宋的聯軍就殺進城了!
完顏承麟連皇帝癮都沒過足一小時,就沖出去抵抗,結果當場被亂兵給砍死了,成了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皇帝之一。
金哀宗和完顏承麟死了,剩下的金國皇室成員就慘了。蒙古人對他們是新仇舊恨一起算:所有姓完顏的,只要是皇族男性成員,無論老少,一個不留,統統殺光!
這是蒙古人對金國“減丁”政策最直接、最血腥的報復。你能殺我蒙古男???我就滅你金國皇族滿門!
金國的皇后、妃嬪、公主等女性成員,下場也非常悲慘,成了蒙古將領互相爭搶的“戰利品”。金哀宗的尸體被找到后,據說還被憤怒的蒙宋聯軍大卸八塊,皇帝體面?不存在的!
這樣一通殺光抓光之后,蒙古和南宋正式宣布金國滅亡。
蔡州的結局,是金國皇室徹底的滅絕,也是一場積累百年仇恨的大爆發。這就能解釋清楚,為什么蒙古人對金國皇室那么狠了。那對比之下,幾十年后他們滅南宋時,為什么對宋朝皇室又換了一副“相對溫和”的面孔呢?這里面的原因,其實更耐人尋味。
為何對宋朝“手下留情”?
看到蒙古人對金國皇室那股斬草除根的狠勁,再對比幾十年后滅南宋時,對宋朝小皇帝和太后的處理方式,確實像是換了副面孔。小皇帝趙?(宋恭帝)和全太后被俘虜后,雖然日子肯定比當皇帝皇后差遠了,但至少腦袋保住了,還得到了元朝(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名義上的封號和基本生活保障。同樣是亡國之君,待遇差別咋就這么大呢?
仇怨深淺完全不同,宋朝不是主要復仇對象。這是最底層的邏輯。前面說了,蒙古和金國那是幾代人結下的血海深仇,是種族存亡級別的沖突。蒙古人眼里,金國皇帝和完顏家族,是手上沾滿蒙古人鮮血的屠夫,是必須徹底鏟除的世仇。但宋朝呢?宋蒙之間并沒有這種歷史悠久的、累積的深仇大恨。
在蒙古崛起初期,宋朝甚至還是蒙古滅金戰爭的“合作伙伴”(雖然是被迫的)。后來蒙古轉頭攻宋,那純粹是擴張和征服的野心使然,是爭霸天下的正常邏輯,而不是帶著那種滅族復仇的原始沖動。對宋朝皇室的處置,自然沒必要上升到滅門泄憤的程度。
金宋的抵抗烈度與統治成本差異巨大。打金國和打南宋,對蒙古來說完全是兩種體驗。滅金戰爭雖然也打了二十多年,但金國核心區域(華北中原)大部分是廣闊的平原和堅固的城池,而蒙古軍隊正處于巔峰狀態,重裝騎兵和強大的攻城能力能夠發揮巨大威力。
拿下河北、山西、山東這些地方后,蒙古能迅速建立起類似金朝原有的州府統治體系,依靠投降的漢人地主、官僚來管理,統治起來相對高效直接。滅金更像是一場針對世仇的、目標明確的高速突擊。
但打南宋完全是另一回事!南宋控制的南方地區,水網密布、山地丘陵眾多,大江大河縱橫交錯(長江、漢水、淮河等),這大大限制了蒙古重裝騎兵的機動優勢。
而南宋水軍強大,水戰成為蒙古的巨大短板。從1235年窩闊臺汗全面南侵開始,到1279年崖山海戰南宋徹底滅亡,蒙古足足打了近半個世紀!這是蒙古崛起以來時間最長、代價最大的一場戰爭。襄陽圍城就打了六年之久(1268-1273),期間蒙古將領損失慘重。
南宋軍民的抵抗異常頑強,尤其是“三川之師”(四川)、京湖(湖北湖南)、兩淮等地的守軍和義軍,依托山川河流地理優勢,層層設防,步步阻擊,讓蒙古軍隊吃盡了苦頭,付出了難以想象的巨大代價(包括蒙哥汗死于釣魚城下)。
征服南宋的難度和代價,遠超滅金。正因為代價太大,當最后關頭來臨,忽必烈在考慮如何處置這些已經被打服、不再構成威脅的趙氏孤兒寡母時,傾向于選擇一種相對“懷柔”的方式結束對抗,以減少徹底摧毀帶來的額外阻力和社會反彈,也有利于后續消化這么一大片需要精細統治的土地。
包裝“天命”與招降納叛的政治秀
打仗不光是拼刀槍,還要拼宣傳和人心。蒙古(元朝)統治者雖然是草原出身,但到了忽必烈時代,已經深諳包裝“正統性”的重要性。他滅了金,收了大理,最后滅宋,當然要強調這是“天命所歸”,天下就該由他來統治。如果像對待金國皇室那樣,把宋朝皇帝太后也殺個精光,這在漢人眼里,特別是那些還有心念著趙宋的士大夫眼里,就成了赤裸裸的虐殺、弒君,會留下巨大的道義污點,不利于爭取民心,尤其是南宋剛打下來,那么多遺民心思未定呢。
所以,留下宋恭帝和全太后(雖然是被俘的),再給他們封個象征性的爵位(瀛國公等),好好養起來(圈養也是養),這在忽必烈看來,是一筆極其劃算的政治形象投資。
它對外釋放了幾個重要信號。
我們元朝是講“禮”的,有“王法”的:你看,連亡國之君我們都給活路,給面子,彰顯了我們不是只知道打打殺殺的蠻夷之君。
天命轉移,優待前朝符合“禮法”:這樣包裝一下,顯得元朝繼承了宋朝的“天命”,接收了宋朝的江山和臣民,這是一種和平的“禪讓”游戲。就像歷史上魏晉禪代、唐宋更替一樣(盡管宋朝是打沒的),表面上看起來“和平、體面”。這有助于安撫南方漢人士大夫階層,減少他們抵抗新統治者的心理負擔。
千金買骨,招降需要榜樣:宋皇室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你們看,投降(或者不再抵抗)了,連皇帝都能保命,其他人(官員、軍隊、百姓)還有什么好怕的?安心臣服元朝,日子照過!這直接瓦解了潛在的南宋殘余抵抗意志,降低了江南地區后續反抗的力度。
此外,善待前朝皇室,也是為了籠絡那些已經投降元朝的原南宋高官。比如臭名昭著的漢奸蒲壽庚(泉州大海商,投降后助元攻宋)以及留夢炎(南宋狀元宰相,也降元),這些人心里雖然無恥,但也怕別人戳脊梁骨罵他們不忠。現在忽必烈優待宋朝孤兒寡母,對他們這批投降派來說,也是個能拿得出手的自我安慰借口:看,不是我們不顧舊主,是舊主在新朝也受到尊重了嘛!這有助于維系這幫投降派在新朝的體面和忠誠度。
統治術的精算
說到底,政治的核心是利益和成本。蒙古統治者對金和宋的處置差異,很大程度上是基于現實的統治效率考量。
處理金國時,蒙古的主要力量在北方,而且金國的核心地盤(中原、華北)相對熟悉。采用徹底摧毀舊貴族(完顏皇族),直接控制土地人口,分封宗王大將鎮守的模式,簡單粗暴,符合早期蒙古的習慣。反正金國是世仇,沒必要搞那么多彎彎繞。
但征服南宋后,局面完全不同:南宋是當時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經濟最發達、文化最興盛的地區之一。其治理難度遠超地廣人稀的草原或飽經戰亂的北方。
忽必烈志在中原正統,推行漢法、建立元朝官僚體系是國策。要在江南這片儒學根基深厚、宗族關系復雜的土地上實施有效統治,就不能像在草原上那樣,全靠刀把子說話,必須學會借力。借助誰能最有效管理這片地方?答案就是廣大的南宋舊官僚和地方豪強!
他們熟悉本地情況,懂得如何收稅、管理百姓、維持治安。留著宋朝皇室做個無害象征,給予優待姿態,就是發給南宋舊官僚和士紳階層的一份“安心包”,讓他們知道:給元朝干活不丟人,元朝會維持基本的“規矩”,不會趕盡殺絕。這大大降低了元朝接管江南的統治成本和社會動蕩風險。
江南太龐大、太復雜,元朝統治者來自北方草原,根本無法直接管理到基層。要有效榨取江南的財富(稅收、物資),維持地方秩序,就必須啟用這些投降的宋官和本土勢力,讓他們成為代理人。善待前朝皇室成為這個“合作”體系中的一個安撫性環節。
所以說,蒙古人對金國皇室斬盡殺絕,是源自積累百年的原始仇恨;而對宋朝皇室的手下留情,則是精明的政治算計和統治權術的產物——世仇要報仇雪恨,新征服的地盤要節省成本、確保穩定榨取利益。這背后,沒有溫情脈脈的仁義,只有冷冰冰的實用主義的“生意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