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初傳出“合并重組”風聲,引得車圈一片嘩然,到近日長安、東風各自發布公告。持續了好幾個月時間的東風、長安“整合”事宜之后續走向,似乎也逐漸清晰了起來。
最終從兵裝集團分立出來的汽車業務,即長安汽車提級成為了“新央企”,東風則宣布暫不涉及兵裝集團相關資產和業務重組事宜。
對此,業界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有人認為這無異于宣告了東風與長安合并重組一事,就此終結;而有人則認為長安此次提級,或是為了更好地推進后續的“合并”,因為直接重組的步子邁得太大了些。
無論事情后面朝著哪方面繼續推進,在筆者看來,重要的其實是我們能從此次的“整合迷霧”當中,悟出什么道理,以及該事件究竟能給我們帶來什么啟迪?
長安“提級”之啟迪:打鐵仍需自身硬
事實上,從2月份消息剛傳出來的時候,就有不少人對此表示不解。有觀點指出長安汽車似乎和東風汽車在央企單位級別上,本身就存在著不對等的情況。網傳的那張圖片上,就明確標注了長安汽車屬于正廳級,而東風汽車屬于副部級。
當然,也有人指出此觀點系誤讀,其認為此前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的確是兵裝集團的二級單位,可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同樣也是東風集團的二級單位,兩者本質都是集團公司下的一個業務單元。故而不存在單位級別不對等一說。
對此,我們不做深究。筆者倒是對網上關于兩者的經營狀況,以及誰更加適應市場化的討論,頗感興趣。或許,這才是長安汽車此次沒有直接“被重組”,反而被“提級”的關鍵所在。
倒也不是說東風汽車不行,只是相較而言,我們眼中的長安汽車壓根就沒有到一定要被合并重組的那一步。相反,其已經在多個維度開始進入了收獲期。可以說長安汽車自身,的確是很硬的。
它的硬主要表現在其戰略布局已基本落地。事實上,自從長安汽車開啟第三次創業以來,其就在不斷深入推進新能源、智能化、全球化三大計劃,并在產業布局、區域布局、能力布局等方面均取得了顯著成效。
新能源領域,在深藍、阿維塔、啟源三線并進的布局下,目前長安汽車已進入收獲期。其新能源銷量近三年實現了連續翻番式增長,在剛剛過去的5月份,長安汽車總銷量突破22萬輛,其中新能源板塊表現尤為亮眼,月銷量超過9.5萬輛,同比增幅達70%,也使得長安新能源滲透率一舉突破42%大關。
此外,長安汽車還依托其“1+2+X”布局策略,成立了先進電池研究院,與寧德時代、太藍等伙伴深化合作,共同推進下一代電池研發。同時,還合資成立了電池生產與回收公司,完成了電池全生命周期戰略布局。
在智能化領域,去年長安與華為進一步升級戰略合作,阿維塔投資入股引望,攜手打造全球領先的汽車產業智能科技公共平臺。更與中國聯通、華為等科技企業共同打造了全域5G數智化工廠。
全球化方面,長安汽車的“海納百川”計劃已經得到了有序落地。包括新進入東南亞、歐洲兩大重點區域市場,出海完成超過9000個渠道網點建設,8個海外工廠實現投產,更成立了五大區域事業部和6家海外分子公司。
在戰略布局基本落地的基礎上,長安汽車也已實現了結構優化,市場、收入、收益結構持續向好。除了前文提到了新能源銷量持續增長外,在收入方面,長安汽車總體單車凈收入,以及新能源、海外單車凈收入均實現了較大幅度的提升。
更為重要的是,長安汽車是各大央企以及頭部車企里,自主板塊收益支柱作用最顯著的一家,其自主板塊經營性利潤占比近三年平均達到了88%,而這一點許多央企和頭部車企均沒有達到。
可見無論是經營狀況,還是在適應市場化方面,長安汽車的表現真可用一個“硬”字來詮釋。此次它的“提級”,除了頂層有自己的考慮之外,也跟它的爭氣是分不開的。試想,如果沒有上述這些層面的優異表現和布局落地,長安汽車在此次的“合并重組迷霧”中,也不可能被“提級”。歸根到底也印證了,打鐵仍需自身硬。
重組“暫停”之啟迪:“整合”的意義更在于聚焦
事實上,從此次“重組暫停”事件當中,我們還悟出了一條其他層面的啟迪,那便是關于合并重組的真正意義。
雖然當下的車界“整合”之風愈演愈烈,但“整合”背后的根本目的和意義,并非只是讓車企一味的抱團,而是盡可能地讓車企努力實現聚焦。至少在踐行多少有些“爭議”的橫向整合之前,至少得先從自身體系中做出嘗試,沒準在向縱深推進的過程中,能收獲意外的驚喜。
這點在被分立出來的長安汽車“新央企”(新名詞尚未官宣公布)身上,體現得尤為徹底。“新央企”的主體構成,是以長安汽車為核心資產,整合動力系統、零部件、銷售服務、物流出口等原屬兵裝體系的相關企業,形成一個由整車業務驅動的高度垂直整合的汽車集團。
對于長安汽車而言,這相當于是一次關于體制和身份角色的重構。新分立出來的長安汽車業務,除了依然是家整車企業之外,更是成為了一個具備資源整合、系統調度、戰略輸出能力的整車集團中樞。同時,還直接帶來了決策層級的提升和資源調配能力的增強,進一步拓寬了其戰略空間。
毫無疑問,相較過去而言,“獨立央企”的新身份讓長安汽車的業務和能力都更加的聚焦了,同時也具備了更多的可能性。
那么我們甚至有理由猜測,長安汽車“提級”新央企,或許也能為其他的央國企提供了一份參考案例,甚至可以稱之為一塊“試金石”。
有時候,體系內的重構,往往要比輕易嘗試外部整合反而更能獲得效果。特別是央企之間的整合,那涉及到的東西,則更加復雜和更加具有不確定性。
與其邁著大步子直接重組,不如先從自身入手,在實現了業務和能力的聚焦之后,再談論下一步,或許這才是正常的邏輯,也更加符合市場競爭規律。
此外,按照目前的情況來看,也不能完全排除這樣的可能性,即先搞個“獨立央企”,把底子已經打得很好,且更能適應市場化的長安汽車先裝進去,后續再去兼并吸收其他汽車央企的優質汽車資產。
總之,從大的趨勢來看,汽車央企整合或將不可避免,畢竟東風發布的公告也只說了“暫不參與”,相當于也給后面的諸多可能留下了伏筆。我們真正需要的,并不是對事件本身做出主觀的解讀和分析,而是要從事件的背后,看到一些更深層次的東西,甚至感受到某些啟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