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行業深陷“內卷”泥潭,監管范圍從價格戰本身,逐步擴展至產品質量、品牌誠信和供應鏈穩定性,整頓正在全面展開。
文 / 張恒
面對汽車行業亂象,監管層三天內接連重拳出擊,“內卷”式競爭正在被政策規范與調整。
7月16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針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競爭秩序,提出加強成本調查與價格監測、強化產品一致性監督檢查、督促重點車企落實賬期承諾三項重點舉措,并要求建立健全規范競爭的長效機制。
7月17日,中央第四指導組赴中汽協調研,與北汽、比亞迪等企業座談,進一步強調“整治非理性競爭”的必要性。
7月18日,工信部、國家發改委、市場監管總局聯合召開新能源汽車行業座談會,核心議題是治理無序競爭,明確產業導向。這已是短短三天內的第三項與新能源汽車行業規范相關的重大動作。
“內卷”治理提速
政策所以密集出臺,根源在于整個行業的經營邏輯已被“價格戰”所扭曲。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在銷量上繼續攀高,但多數企業的利潤水平卻難言理想。汽車行業的利潤率已經從3年前的7%降至當下的4%左右,如果除去頭部企業,絕大多數車企都處于虧損的邊緣,有的甚至賣一輛虧一輛。
“價格戰”引發的不只是車企的內耗,更已蔓延至零部件企業和供應商環節。隨著競爭壓力不斷向上傳導,車企開始延長貨款賬期,部分供應商出現資金周轉困難,影響研發投入和正常運營。
這種模式不僅透支了產品價值,也拖累了產業鏈上下游的正常運轉。
5月3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出反對“無底線價格戰”的公開倡議;6月3日,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呼吁抵制“內卷式競爭”;隨后工信部也明確回應,將加強監管執法、整頓行業秩序。從行業呼聲到政策落地,整治信號前所未有地強烈。
6月起,包括一汽、東風、廣汽、賽力斯、吉利等17家車企公開承諾,將供應商賬期控制在60天以內。7月9日,工信部上線“重點車企踐行賬期承諾線上問題反饋窗口”,受理中小企業投訴,顯示出監管層對產業鏈穩定性的重視。
有行業專家表示,成本調查和價格監測是一種基礎治理手段,既能揭示低于成本價銷售的傾銷行為,也有助于實時掌握市場波動,引導企業理性定價。與此同時,加強產品一致性檢查、開展缺陷調查、打擊虛假宣傳,也是治理競爭失序的重要補充。
6月以來,工信部相繼發布《關于組織開展2025年度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生產一致性監督檢查工作的通知》,并聯合市場監管總局、國家消防救援局召開新能源汽車安全管理會議,要求車企守住安全底線、禁止偷工減料。
監管范圍從價格戰本身,逐步擴展至產品質量、品牌誠信和供應鏈穩定性,整頓正在全面展開。
價值競爭成共識
當下的中國汽車產業,正被兩股力量推動:一邊是傳統車企試圖在新能源浪潮中轉型求生;另一邊是新勢力為代表,以互聯網打法和極致營銷將汽車打造成電子快消品。在這股新舊碰撞中,汽車作為“交通工具”最基本的產品邏輯——安全、品質和工程積淀,正在被忽視。
無法否認,新勢力在營銷節奏和用戶觸達上的確搶得先機,它們利用模塊化平臺和產業鏈成熟的便利,大幅簡化研發路徑,用令人眼花繚亂的智能配置和發布會制造爆點,把汽車變成了“帶輪子的數碼產品”。
但問題是,汽車不是手機,失敗的迭代可能意味著生命的代價。普通消費者在廣告轟炸和社交平臺中,被裹挾著關注“冰箱彩電大沙發”,反而忽略了車身結構、電池安全、操控穩定性等核心指標。這種畸形偏好,正在反噬整個行業生態。
傳統車企則在焦慮中被迫跟進,不得不壓低價格、拼配置、追短期銷量,在內卷的漩渦中失去了技術自信和長期耐心。
汽車產業正在滑向一個危險的境地:過度消費審美與創意,稀釋了技術門檻,掩蓋了品質差距,消費者也被教育得越來越不在乎“車的本質”。
小米YU7上市時的大定狂潮,就是這一情況的極致體現。各種營銷手段刺激消費情緒的同時,也引發了巨大的爭議和兩極化輿論。輿論場的噪音甚至迫使監管部門再次表態,強調規范競爭、保障質量。這并不單是對某一家企業的針對,實際是對整個行業“產品快消化”傾向的群體提醒。
面對新一輪整治和監管導向,部分整車企業已經開始調整發展策略,逐漸從“價格主導”向“價值主導”過渡。
廣汽集團近期將自主品牌研發、供應、生產、銷售等環節整合,推動“大研發體系”落地,希望在組織效率和產品競爭力上取得突破。內部多個技術研究院被重組,統一納入品牌資源的集中調度系統中,目標是實現全鏈條協同。
東風汽車有關負責人也強調,企業必須堅持長期主義,依靠科技創新突破“內卷困局”。只有在品質、安全和用戶價值上下功夫,才能贏得未來。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李邵華表示,從固態電池到燃料電池,再到智能網聯、自動駕駛生態,整個行業還有很多技術空間未被充分挖掘。“不是沒得卷,是過去太集中在低層次的競爭上。”
從監管部門到行業協會、從整車企業到零部件供應商,一個共識正在逐步形成:短期的市場份額無法替代長期的競爭力。以創新為導向,以高品質為目標,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重構競爭邏輯,正在成為新一階段發展的主線。【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傳媒原創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