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自主頭部車企,吉利和長城一直都是自主品牌的頂梁柱。
如今有一個三四線小廠,只用了幾年時間,就力壓吉利和長城,成為中國又一個汽車巨頭。
這就有點像是百年難見的氣運之子,到底是哪一家車企這么牛呢?
1. 又一汽車巨頭誕生
汽車行業新舊時代交替,傳統燃油車向新能源車過渡。車市競爭愈發白熱化,行業進入深度洗牌期。
價格戰硝煙彌漫、內卷化態勢擴散,整車廠商哀鴻遍野。然而,偏安于西南一隅的賽力斯,卻步步高升,交出了一份份靚麗的成績單。
業績預增公告顯示,今年上半年賽力斯預計,實現歸母凈利潤為27億—32億元,同比勁增66.2%—96.98%;預計扣非凈利潤為22.3億—27.3億元,同比大漲55.13%—89.92%。
事實上,賽力斯去年就已經實現了盈利。
2024年,賽力斯全年營收達到1451.76億元,同比暴漲305%;凈利潤一舉扭虧至59.46億元,成為繼特斯拉、比亞迪、理想之后,全球第4家實現盈利的新能源車企。
近6個月內有18家機構預測,賽力斯今年的凈利潤將超過百億。
去年,中國車企凈利潤能夠超百億的,也就比亞迪、吉利、奇瑞、長城四個車企。這意味著,今年中國又將誕生一個汽車巨頭,就是賽力斯。
2. 力壓吉利還有長城
賽力斯成為汽車巨頭,除了凈利潤之外,還有一個證據是市值。
眾所周知,市值是衡量企業的重要指標,其反映的是市場價值,折射出資本對企業未來發展潛力的看法。
最新的全球車企市值排行榜上,賽力斯以296.3億美元的市值,高居第17名。
同時,賽力斯成為中國第三大市值車企,僅次于小米集團和比亞迪,不僅力壓上汽、吉利、長城等傳統巨頭,而且也超越理想、小鵬等其他新勢力。
賽力斯最大的價值,在于旗下與華為深度綁定的問界品牌。
這是一個對標BBA,進入30萬元以上價格帶的高端新能源品牌。旗下的問界M5(參數丨圖片)、M7、M8、M9等車型,一經上市就能沖擊固有市場格局,撐起國產車在高端豪車細分領域的脊梁。
尤其是起售價超50萬元的問界M9,已經連續一年多蟬聯50萬元以上豪華車銷冠,打破BBA等外資品牌以往在此領域的壟斷。
反殺BBA,在高端市場虎口拔牙,問界呈現出超強的攻堅能力,未來可期。
3. 百年難見氣運之子
賽力斯的成功,其背后的掌舵人張興海值得大書特書。
作為土生土長的重慶人,張興海早年制造彈簧。接著,他成立渝安集團,抓住摩托車風潮,將摩托車減震器做到行業產銷第一。由此,張興海賺取第一桶金,初嘗命運的饋贈。
后來,他與東風汽車合作成立小康股份,進軍汽車行業。
隨著“開東風,奔小康”的口號風靡全國,東風小康的微型汽車,與五菱宏光、長安之星三分天下。小康股份也登陸A股,張興海身家水漲船高。
2015年,張興海開始轉型新能源車,但賽力斯一度瀕臨絕境。
關鍵時刻,華為拋來橄欖枝,這是一條比東風更粗的大腿。賽力斯與華為合作的問界一炮而紅,張興海得到了命運的第三次饋贈。
張興海曾經無奈表示,渝安、小康、賽力斯三次更名,每一次都被人看不起,什么東風小康土,賽力斯出賣靈魂。
有人調侃賽力斯的造車路:廠是重慶政府投的,技術是華為提供的,品牌營銷是余承東干的,銷售場地是華為的,一輛問界M9爆賺百億,反手買下政府的工廠和華為的商標,簡直是“躺贏之王”。
對于這些風言風語,張興海不為所動,終于站在了別人站不到的高度上。
2024年第三十一屆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上,張興海有感而發:“我本人是在汽車行業里干了20年……是第一次參加這個層級的活動。”
回顧張興海創業生涯和賽力斯造車歷史,那一次又一次的神操作,哪里是“躺贏”,分明是把每一次機遇都牢牢抓在手中,在時代的浪潮中,踩準了每一個浪頭和鼓點。
其成功,既是運氣的饋贈,更是順勢而為的智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