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在嶺南水鄉的悠悠河道上,龍舟競渡是傳承千年的熱血盛事。2025年的龍舟季,佛山疊滘與廣州獵德,這兩個地方因為外籍人士參與龍舟活動,先后走進大眾視野,然而兩者所引發的社會反響卻大相徑庭。佛山疊滘的德國女婿成為“扒仔”,平靜入水,融入這傳統賽事;而獵德村黑人照片引發的卻是輿論的驚濤駭浪,這背后究竟隱藏著怎樣的緣由?
佛山疊滘龍船漂移賽以其驚險刺激的彎道漂移聞名遐邇,吸引著八方來客。德國小伙Michael通過女友阿咩的分享,對這項賽事心馳神往。他熱愛中國文化,自去年看過比賽精彩片段后便念念不忘。今年,他如愿加入疊滘陳豐龍船隊 ,成為首位外籍“扒仔”。他從隊友和教練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刻苦地每周訓練五次,每次訓練都要花費4個小時在路上。在訓練賽中,即便遭遇翻船落水,他也樂在其中,深深體驗到了“寧可煲爛,不可扒慢”的疊滘龍船精神。對于他的加入,當地村民和網友更多的是包容與歡迎,把他當作文化交流的使者,融入到龍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之中,沒有引起太多的爭議和轟動。
反觀獵德村,卻是另一番景象。今年獵德村龍舟側翻事件本就備受關注,而一張所謂“獵德黑人”的照片更是在網絡上掀起千層浪。這張照片迅速傳播,引發諸多猜測與爭議。有人借此調侃“獵德無男丁,鬼佬上龍舟”,將龍舟側翻的原因歸結于外籍人士上船,觸犯了祖宗和傳統。事實上,這背后存在著嚴重的信息誤導與不實傳播。經辟謠,照片中的場景并非今年獵德龍舟事件,而是2023年的一張黑人劃龍舟舊照,與獵德此次翻船毫無關聯,且獵德新船翻船時船上并無外國人,且端午節期間也沒有外國人上船,然而,謠言卻在網絡的推波助瀾下肆意蔓延。
獵德村作為廣為人知的“土豪村”之一,龍舟賽對他們而言意義非凡,不僅是體育競技,更是宗族榮耀與傳統文化傳承的象征,有著濃厚的宗族色彩和傳統習俗。在傳統觀念里,龍舟是“本村男丁專屬”,外村人甚至本村女性都不能輕易上船,更何況是外國人。這種根深蒂固的傳統觀念,在面對現代社會的多元文化沖擊時,產生了強烈的碰撞。加之網絡時代信息傳播的碎片化與快速化,一些營銷號為博眼球,惡意拼接舊聞造謠,將“外國女婿上龍舟”與“龍舟側翻”兩個本無關聯的事件強行關聯,進一步激化了矛盾,引發公眾對傳統文化與現代價值觀沖突的激烈討論。
從更深層次來看,獵德事件反映出社會在全球化背景下,面對外來文化融入本土傳統時的復雜心態:
一方面,我們倡導文化包容與交流,希望傳統文化能夠走向世界,被更多人了解和喜愛;
另一方面,當外來元素真正沖擊到本土文化的核心習俗時,人們又本能地產生抗拒和擔憂,害怕失去傳統文化的純粹性和獨特性。而網絡在其中扮演了雙刃劍的角色,既可以讓傳統文化迅速傳播,也能讓不實信息和片面觀點無限放大,加劇文化誤解與沖突。
在未來,我們需要在傳承傳統文化和接納多元文化之間找到平衡。對于像龍舟競渡這樣的傳統習俗,既要尊重其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也要以開放的心態看待外來文化的融入,通過合理的方式引導和規范,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活力,而不是被網絡謠言和狹隘觀念所左右,陷入不必要的紛爭與困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