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18時,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科普部指導,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主辦,廣東省航空航天學會和北京中科星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協辦,深圳第二外國語學校和廣東科技報社承辦,廣東省航空航天特色學校支持的“科普中國說”廣東專場活動在科普中國、廣東科普、廣東科技報視頻號及南方日報、觸電新聞等平臺準時開播,約306萬網友在線觀看。
從地面到太空,科技正在重塑人類的出行和連接方式。本次活動以“低空啟航 太空互聯”為主題,邀請了中山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教授盧鎮波、西北工業大學深圳研究院無人系統實驗室主任王強、互聯網衛星總設計師袁俊剛、人民空軍首任新聞發言人申進科四位專家。他們從各自的專業角度出發,進行主題演講,共同探討低空經濟的崛起以及智能連接的未來。
▲中山大學航空航天學院教授盧鎮波
借助豐富的圖像和文字,盧鎮波為我們帶來主題為“低空經濟與低空飛行器”的報告,生動形象地講解了飛行的原理以及航天飛行器的發展歷程。他重點分析了低空飛行器的應用場景,并向我們展示中山大學航空航天學院在這一領域所取得的創新性技術突破。
▲西北工業大學深圳研究院無人系統實驗室主任王強
低空不是邊界,而是新生活的起點。王強以“低空經濟之低空運動篇”為主題,將現場氣氛推向高潮。他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揭示低空運動的奧秘,展示“會飛的運動”如何改變我們的生活,并引領我們進入一個充滿科技魅力的低空運動世界。
▲互聯網衛星總設計師袁俊剛
袁俊剛從地面互聯網在全球覆蓋方面的局限性出發,為我們帶來了主題為“互聯網從地面走向低空和太空”的精彩報告,深入闡述衛星互聯網建設的必要性。同時,他以淺顯易懂的方式講解衛星互聯網如何為低空經濟構建一條“永不掉線”的信息高速公路,并探討衛星互聯網在服務低空經濟方面的潛力。
▲人民空軍首任新聞發言人申進科
低空經濟的蓬勃發展離不開安全體系的保障。申進科從國家戰略視角,為我們帶來“低空安全保障低空經濟”主題報告,分享人民空軍如何護航低空產業的安全發展。他強調,低空安全是低空經濟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有效的低空安全管理,不僅可以保證飛行活動的安全,還能促進低空經濟的繁榮發展。
演講過程中,中山市煙洲中學、東莞市東城第六小學、陽江市陽西縣第二小學等多所廣東省航空航天特色學校與現場進行了連線互動提問。“下雨天會影響衛星的信號嗎?”“為什么航天員出艙時需要綁一根繩子?”面對同學們充滿好奇的提問,專家們耐心細致地給予專業解答,在問答之間傳遞科學知識,點燃了青少年的航天夢想。
四位專家的精彩演講,從低空飛行器到衛星互聯網,從科技創新到安全保障,為我們描繪了一幅“低空啟航,太空互聯”的未來圖景。這場活動不僅展現了我國空天科技的飛速發展,更讓我們看到,未來的出行與連接方式,正從地面向浩瀚天空延伸。科技改變生活,創新引領未來,讓我們共同期待更智能、更互聯的明天!
“科普中國說”是為科技工作者充分展示自己掌握的科學技術而搭建的演講平臺,以“讓思想有光”為主線,每期邀請不同領域的科學人物為觀眾奉上科學的盛宴。通過“見人見物見精神”的方式向公眾展現新時代中國科學家的風采風貌,幫助科技工作者實現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同時在科學家群體中形成示范傳播效應,引導全社會廣泛關注。
編輯:董敏煒
審閱:馮海波、劉肖勇
來源:廣東省科學技術協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