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香港社交平臺Threads上的一則帖子,引發了香港與部分網友之間的激烈討論,事件的起因是一位來自臺灣的“小仙女”吐槽香港“臭到崩潰”,最后更引出“香港人優勢感”和“被歧視”引戰!被香港網友集體怒懟。
6月2日,這名ID為“angel_001105”的臺灣的“小仙女”在Threads上發問:“有沒有人可以告訴我,香港哪些不臭臭的地方?避雷一下!”隨后,她開始大倒苦水,稱“夏天的香港,走在路上真的好臭,人的體味,街頭垃圾味,快要崩潰了”。不僅如此,她還詳細列出了“重災區”,包括觀塘、尖沙咀、中環、旺角和太子等地,直言“整條彌敦大道臭哄哄”。她形容自己被這股“惡臭”嚇得“連地鐵都不敢搭,嚇得搭的士了”。
這位臺灣“小仙女”的抱怨遠不止于此,她還提到“旁的大小岔路更是走到哪被冷氣水滴到哪”,“走在路上的人都雖小(倒霉),就像走路犯法那樣,動不動都會被路人撞”,并抱怨“人的腋臭味和汗臭味沒有斷過”。最后,她發出靈魂拷問:“想知道香港‘體味管理這塊’,是怎么倡導的”“這個地方到底有啥毛病?”
她的帖子一經發出,便在網絡上引發了軒然大波。一部分香港承認香港天氣濕熱,夏天出汗在所難免,甚至有人自嘲“香港濕熱世一”。然而,更多的香港網友則對此表示不滿和憤怒。
有網友直接開懟:“樓主這種留言令人更窒息”“地球很危險,躲在家”。還有人一針見血地指出:“不可能周圍都臭,絕對相信是你自己有體臭”。面對排山倒海的質疑,臺灣“小仙女”并未退縮,反而升級了“戰場”。她表示:“就當我太浮夸太敏感當我歧視都可以”,然后話鋒一轉:“香港店員對不會講粵語的人,歧視還有少過嗎?到底哪里來的優越感。”
隨著雙方的爭議白熱化,這場關于城市公共衛生的討論逐漸演變成了一場關于地域偏見和文化態度的口水戰。該游客還更新了一條動態,稱自己“就剛從LV走出來,又被臟水擊落”,地點是“北京道一號”。對此,有網友神評:“那幾天下過雨?!積水從檐篷流下是正常事,你是地球監察員?”
有網友認為,從客觀角度來看,這位游客的吐槽存在諸多不合理之處。香港作為一個人口密度極高的國際大都市,在夏天高溫高濕的環境下,人擠人的地方有汗味等生活氣息是難免的,這并不能簡單地歸結為“臭”。而且,她所去的地方全是游客最多、人流量最大的區域,各種味道混雜實屬正常。
此外,她提出的“香港國風,體味管理這塊……是怎么倡導的”更是讓人啼笑皆非,因為體味管理屬于個人生活習慣,并非國家政策范疇。更令人費解的是,她在被網友糾正關于“國家”與“地區”的表述后,還嘴硬說“干嘛這樣,香港人才不想被說中國人吧”,這進一步激化了矛盾。
香港,這個承載了七百多萬人口的彈丸之地,在市政管理、公共衛生方面在全球范圍內都堪稱優秀。地鐵高效、準時、干凈,商場冷氣足,食環署工作人員每天都在與垃圾作斗爭。然而,這位游客卻以一種居高臨下的態度對香港進行了全盤否定,這顯然是不公平的。
對此大家有什么看法呢?歡迎留言評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